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二章 挡了别人的财路

作者:鲨鱼风暴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看着手里的收购意向书,陈思港很兴奋,但何永寿没有想象中的高兴。


    走出镇组织的路上,何永寿跟陈思港说道:“陈老弟,青豆苗我稀罕,你的蘑菇,我也很惦记。”


    陈思港郑重的表态:“何大哥你放心,我一定尽快想出解决蘑菇长距离运输的办法来。”


    回到北山村,陈思港经过一番思索,决定改变原来的计划。


    有了王波和王冲的加入,他的两个新建大棚,可以暂时不种青豆苗了。


    如果能解决了蘑菇长距离运输的问题,这两个大棚种上蘑菇是最好的选择。


    说干就干,陈思港跑到北山食品厂,向王晓苑拿了两个纸箱,又回到自己的大棚摘了些蘑菇。


    先试着直接把蘑菇装到纸箱里,但是他很快发现这跟直接装到竹筐里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


    所以还是要再想点别的办法。


    他仔细地观察着蘑菇的形态。


    蘑菇的伞冠边沿是最怕碰的,只要两块蘑菇碰撞的力道够大,这边沿就会出现破损。


    所以第一个便是要想办法让它边缘之间隔开。


    第二个就是尽量的固定,不让它活动。


    很快应用二十一世纪的聪明才智,陈思港就想出了解决的办法。


    每一块蘑菇用草纸包起来。同时蘑菇尽量错开分层码放,缝隙里再塞上纸团,这样就保证了蘑菇不会受到颠簸而活动。


    自然破损的可能性也就大大的降低。


    他按照这个思路,装了一箱蘑菇,上秤一称。


    装十斤点心的纸箱,也能装进十斤蘑菇。


    一个纸箱的成本两毛钱,再加上这些草纸成本也就是三毛钱左右。


    每斤分摊三分钱,这个成本完全可以接受。


    成本能够接受了,下面就是验证能不能经得住长途颠簸的问题了。


    吃过了晚饭,陈思港拿上了手电筒,把蘑菇扔到三轮车上。


    然后骑着三轮车开始在几个村子间,来回地转一圈。


    不明真相的村民都以为陈思港又犯病了。


    甚至还有人以为以前那个游手好闲的陈思港又回来了。


    面对众人异样的目光,陈思港足足骑了两个小时,才气喘吁吁地停了下来。


    也幸好蘑菇没有损坏,也不会影响销售。


    ……


    第二天一大早,陈思港带着菇类找何永寿。


    他说道:“何大哥,你将这放车上,走一路看看破损情况怎么样,这是咱们的实验,如果能行蘑菇我也能给你供货。”


    就在陈思港为实验取得突破而兴奋的时候,王剑却显得有点儿郁闷。


    马玉莲或许是尝到了甜头,今天一开场便直接低价促销。


    三毛钱一斤的青豆苗,八毛钱一斤的蘑菇,搞得王剑有点狼狈。


    那老主顾还碍于情面,不好意思说,一些新的陌生面孔,直接把话甩到了王剑的脸上。


    “你这菜太贵了,同样的菜比人家贵这么多,太黑心。”


    看着马玉莲销售一空,沾沾自喜地扬长而去。


    王建有些沉不住气了,再这样下去,这行情就被马玉莲搞乱了。


    不行,必须得去找陈思港,让他控制一下。


    面对王剑的控诉,陈思港显得很尴尬。


    按理来说,买卖自由,马玉莲低价倾销,只要她觉得赚钱这本没什么问题。


    可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维护市场的稳定,更有利于自己青豆苗和蘑菇种植事业健康的发展。


    而且换句话说回来,马玉莲的量不大,但是对整个市场的破坏性却很大。


    陈思港决定找潘亮好好聊聊。


    可是他一切入话题潘亮的脸色瞬间变得极其不自然:“大侄子,我也不怕你笑话,我在家里啊,真没什么话语权,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你婶子说了算。”


    陈思港明白他的意思,就是不想管呗。


    那好吧,既然你自己的媳妇都不想管,那只好我出手了。


    第二天一早,陈思港把青豆苗和蘑菇全都批发光了,一斤也没给马玉莲留。


    当马玉莲赶来的时候,只有宋天平留在店里。


    他看到马玉莲不由得一拍脑门:“哎呀,婶子实在对不住,今早来了一个主顾,说家里有急事要用菜,我就都让他买走了,把你这茬给忘了。”


    宋天平不愧是个好演员,说得吞吞吐吐,一脸慌张的样子。


    这不管是谁看过来,都好像是真的一般。


    马玉莲只好无奈地摇摇头,骑上自行车离开了。


    第三天陈思港还是如法炮制,只不过店里的人换成了李大奎。


    “婶子,真对不起,昨天没留菜,我就大意了,就照着昨天的数目给人发走了。”


    虽然语气显得十分的无奈,但是马玉莲却嗅出了别的味道。


    趁着天色将午,马玉莲买了些吃食,拎着直奔陈思港的门面房。


    她已经想明白了,并非宋天平李大奎真的把菜卖光了,而是有人不愿意给她。


    马玉莲殷勤地给陈思港倒上一杯酒,笑着说道:“大兄弟,你这手下人做事也太粗了,我接连来了两天都说没有货。”


    陈思港心里话,哎呦喂,我可不敢跟你论兄弟。我这比你低一辈,有些话还好说。


    “婶子,最近吧,这菜紧张,要的人又多,好都跑到这门面房来提货,拦也拦不住。”


    这个解释显然很牵强,马玉莲也不认可。


    但是他是个聪明的,并没有过多地表露出来。


    “买的人多说明你的货好,越是这样,我那一份你可越得给我留住了。”


    陈思港自然顺着他的话说道:“我尽量吧,你也知道宋天平和李大奎是啥样的人,做事也没个分寸。”


    面对陈思港,这样的含糊其辞,马玉莲自然是不满意。


    “大兄弟,我哪里做得不对,你尽管给我指出来,我一定改。”


    既然话说到这,陈思港也不客气:“婶子,咱这菜吧,一天送出去好多卖多少大家都有个数,要是卖得低了,可就挡了别人的财路。”


    马玉莲一脸诧异地看向陈思港:“现在可是提倡市场经济,只要我觉得能赚钱,那我把菜卖了有什么不对吗?”


    对于马玉莲的这个解释,陈思港有几分赞同。


    但是赞同归赞同,在现实面前自己必须得坚持原则。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