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十九章 尔虞我诈

作者:花萌轩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洪武二十三年四月的南京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


    胡惟庸案的余波未平,又一批涉案官员被处决,其中就包括潭王朱梓的岳父于显父子。


    消息传来时,苏宁正在临时吴王府审阅各地钱庄的报表。


    接着心腹马和便是急匆匆地走了进来,“殿下,潭王府传出消息,王府近日大量采购猛火油,府中日夜都能闻到刺鼻的味道。”


    苏宁猛然起身,脑海中闪过《明史》中的记载:“潭王梓,太祖第八子……二十三年,妃於氏坐父显罪,王与妃俱焚死。”


    “备马!立即去潭王府!”苏宁一边更衣一边下令,“同时派人进宫禀报皇爷爷和父王,就说本王奉旨前去抚慰潭王。”


    “殿下,你这不是假传圣旨吗?”


    “现在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再说皇爷爷和父王会理解的。”


    当苏宁的快马抵达潭王府时,府内弥漫的猛火油气味已经浓烈到刺鼻的程度。


    王府长史面色惶恐地迎出来,跪地泣道:“吴王殿下,您快劝劝我们家王爷吧!王爷已经三日不曾出过寝殿了!”


    苏宁快步穿过庭院,只见殿前空地上整齐摆放着数十个油桶,几个太监正战战兢兢地往殿内搬运。


    “都退下!”苏宁厉声喝道,随即推开寝殿大门。


    殿内光线昏暗,潭王朱梓独自坐在榻上,面容憔悴,眼神空洞。


    年仅二十二岁的他,此刻却如同垂暮老人。


    于王妃跪在一旁低声啜泣,见苏宁进来,慌忙擦泪行礼。


    “八叔。”苏宁走到朱梓面前,沉声道,“何至于此?”


    朱梓缓缓抬头,露出一丝惨笑:“是允熥啊!你是来送八叔最后一程吗?”


    “八叔说的什么糊涂话!”苏宁在他身旁坐下,“皇爷爷特意命我前来,就是要告诉八叔,于家之罪,止于于家。皇爷爷和父王最重亲情,岂会因此怪罪八叔?”


    朱梓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但随即又黯淡下去:“你不必安慰我了。胡惟庸案牵连数万,我岳父涉案,我岂能幸免?与其等着被废为庶人,不如……”


    “八叔!”苏宁打断他,“您可知道,若是您今日自绝于此,才是真正伤了皇爷爷的心!皇爷爷若是想要处置您,何须等到今日?”


    于王妃也泣声道:“王爷,吴王殿下说得对。父皇若是有心怪罪,早就下旨了……”


    朱梓神情动摇,但看到殿角的油桶,又露出决绝之色:“就算父皇不怪罪,朝中那些御史岂会放过我?终日活在弹劾之中,与死何异?”


    苏宁知道必须给他一个新的希望。


    他沉吟片刻,忽然道:“八叔可知道长沙的明熥商行分号?”


    朱梓一怔:“呃?略有耳闻。”


    “侄儿想请八叔出任长沙明熥商行分号总理事。”苏宁郑重道,“八叔若能远离朝堂是非,专心经营商行,既可安居乐业,又能为大明商贸出一份力。不知八叔意下如何?”


    “这……”朱梓显然没有料到这个提议,“我乃亲王之尊,岂能……”


    “八叔,”苏宁诚恳地说,“正因您是大明亲王,才更要为宗室做个表率。如今大明百业待兴,宗室子弟若能各展所长,岂不是比终日困在府中无所事事要好?”


    一旁的于王妃也劝道:“王爷,吴王殿下说得有理。若能去长沙,既可远离是非之地,又能做些实事,何乐而不为?”


    朱梓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声:“允熥,八叔知道你是好意。可是……”


    “八叔不必担心皇爷爷那里,”苏宁立即道,“侄儿这就进宫面圣,向皇爷爷禀明此事。”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太监的高声通报:“皇上驾到!太子殿下驾到!”


    朱元璋和朱标快步走入殿内,看到满地的油桶,朱元璋的脸色顿时铁青。


    “老八!你这是要做什么!”朱元璋怒喝道。


    朱梓慌忙跪地:“儿臣……儿臣……”


    此时一旁的苏宁连忙替朱梓解围:“皇爷爷,八叔只是一时想不开。孙儿已经劝解过了,八叔愿意出任长沙明熥商行分号总理事,为大明商贸效力。”


    朱元璋凝视着跪在地上的朱梓,眼神复杂。


    良久,他长叹一声:“老八,你就这么信不过你父皇吗?”


    朱梓泣不成声:“儿臣不敢……儿臣只是……”


    “哎!起来吧!”朱元璋语气缓和了些,“允熥这个提议不错。你去长沙好好经营商行分号,别再想这些糊涂事。”


    朱标也上前扶起朱梓:“八弟,你太糊涂了。父皇若是要怪罪,早就下旨了,何须等到今日?”


    一场可能的悲剧就此化解。


    离府时,朱元璋特意让苏宁与他同乘龙辇。


    “允熥,今日多亏了你。”朱元璋难得地露出疲惫之色,“你这些叔叔中,就数你八叔性子最是软弱。”


    “皇爷爷,孙儿以为,不如让各位皇叔都有机会参与实务。”苏宁趁机建议,“如此既可避免他们终日无所事事,又能为大明出力。”


    朱元璋若有所思:“你这个想法不错。不过要循序渐进。”


    ……


    次日,潭王朱梓夫妇启程前往长沙。


    临行前,朱梓特意到吴王府辞行。


    “允熥,八叔这条命是你救的。”朱梓感激地说,“到了长沙,我一定好好经营商行,不辜负你的期望。”


    苏宁微笑道:“八叔言重了。长沙物产丰富,商机无限。八叔到了那里,定能大展拳脚。”


    送走朱梓后,马和低声道:“殿下,潭王之事虽然化解,但朝中对此议论纷纷。”


    “让他们议论去吧。”苏宁不以为意,“经此一事,皇爷爷应该更能理解我的理念了。”


    朱元璋最重亲情,自己就是要营造一副兄友弟恭爱护长辈的人设,这样两年后才会有自己成为皇太孙的机会。


    果然,数日后的朝会上,朱元璋宣布将在宗室中推行“实务任职”制度,允许宗室子弟在经商、办学等领域发挥才能。


    这个决定虽然引起了一些守旧官员的反对,但在潭王事例面前,反对的声音显得苍白无力。


    而更深层的影响是,经此一事,朱元璋对苏宁的信任更上一层楼。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多项改革措施得以顺利推行。


    “允熥,”某日朱元璋在谨身殿对苏宁说,“好好做!皇爷爷不会亏待你的。”


    “是!皇爷爷。”然而苏宁听到朱元璋这句话总感觉怪怪的。


    仿佛就像是后世老板PUA自己员工的话术和计谋……


    苏宁知道,想要改变朱元璋的决定可谓是千难万难。


    ……


    洪武二十三年四月初七,南京城阳光明媚。


    新落成的外城墙如同一条巨龙,蜿蜒环绕着京师。


    朱元璋率领着文武百官和前来述职的各位藩王,登上了巍峨的聚宝门城楼。


    “众卿请看,”朱元璋张开双臂,意气风发,“这外城周长一百八十里,设十六门,可保南京百年安宁!”


    藩王们纷纷称赞,唯有苏宁注意到燕王朱棣正用探究的目光打量着自己。


    这位未来的永乐皇帝,此刻正处在壮年,眉宇间已见英武之气。


    “四叔。”苏宁主动上前行礼。


    朱棣回过神来,笑道:“是允熥啊!听说你最近又提出了‘摊丁入亩’的新政,真是后生可畏。”


    “四叔过奖了。”苏宁谦逊回应,却敏锐地察觉到朱棣眼中的审视。


    就在这时,朱元璋突然招手:“允熥,过来。”


    苏宁快步走到朱元璋身边,只见老皇帝指着远处一片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你看那边。”


    顺着朱元璋手指的方向,苏宁看到一座规模宏大的王府,虽然略显陈旧,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气派。


    “那是朕当年做吴王时的府邸。”朱元璋语气中带着怀念,“自从朕搬进皇宫,那里就一直空着。”


    朱标在一旁笑道:“父皇时常提起,当年在吴王府决策千里,平定天下的往事。”


    各位藩王也都露出向往之色。


    楚王朱桢轻声对身旁的齐王朱榑说:“听说那里还保留着父皇当年的书房,连摆设都未曾动过。”


    朱元璋突然转身,面对众人,声音洪亮:“朕决定,将旧吴王府赐给允熥,作为吴王府邸!”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


    燕王朱棣的瞳孔猛然收缩,齐王朱榑手中的折扇“啪”地落地,就连一向沉稳的晋王朱棡也倒吸一口凉气。


    “父皇!”一旁的太子朱标首先反应过来,“这……这恐怕不合礼制……”


    “有什么不合礼制?”朱元璋打断他,“允熥现在是吴王,住吴王府,天经地义!”


    朱棣上前一步,强笑道:“父皇,旧吴王府意义非凡,是不是应该作为皇室宗庙的一部分?”


    “是啊!父皇,”晋王朱棡也劝道,“那里保存着太多父皇当年的旧物,若是……”


    “正是因为保存着朕的旧物,才更要让允熥去住!”朱元璋目光扫过众子,“你们可知道,允熥最像朕年轻的时候。他有魄力,敢创新,不畏人言。这旧吴王府,非他莫属!”


    苏宁心中震动,他完全没料到朱元璋会做出这个决定。


    旧吴王府不仅仅是一座府邸,更是大明开国的象征。


    这份赏赐,意义太重了!


    “皇爷爷,”苏宁跪地行礼,“孙儿年少德薄,恐难当此殊荣……”


    “起来!”朱元璋亲手扶起他,“朕说你能当,你就能当!明日朕就命工部开始修缮,三个月内,你要给朕搬进去!”


    回宫的路上,各位藩王神色各异。


    朱棣故意放慢脚步,与苏宁并行。


    “允熥,你皇爷爷可是对你可是寄予厚望啊!”朱棣语气平淡,但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嫉妒。


    苏宁谦逊道:“四叔说笑了。皇爷爷只是一时兴起。”


    “一时兴起?”朱棣轻笑,“父皇从来不会一时兴起。你可知道,当年我们兄弟几个,谁要是敢提一句想住进旧吴王府,都会被父皇重责。”


    苏宁心中了然,知道这份恩宠已经引起了各位皇叔的忌惮。


    当晚,朱标来到苏宁的清晏阁。


    “允熥,今日之事,你怎么看?”


    苏宁请父亲坐下,亲自斟茶:“父王,皇爷爷此举,恐怕不只是赏赐那么简单。”


    朱标点头:“旧吴王府意义特殊,父皇这是向天下人表明,你是他最看重的孙子。”


    “但也因此,儿臣会成为众矢之的。”苏宁苦笑,“今日各位皇叔的眼神,儿臣都看在眼里。”


    “特别是你四叔。”朱标压低声音,“他今日离开时,脸色很不好看。”


    苏宁沉吟片刻:“父王,儿臣有个想法。旧吴王府修缮之后,儿臣想在那里设立一个‘宗室书院’,邀请各位皇叔的子弟前来就读。”


    朱标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既能化解他们的嫉妒,又能增进宗室感情。”


    三日后,工部开始对旧吴王府进行修缮。


    苏宁亲自前往视察,当他走进王府正殿时,不禁为这座建筑的宏伟所震撼。


    “殿下请看,”工部官员指着大殿中央的宝座,“这是当年陛下坐过的位置,至今完好无损。”


    苏宁轻轻抚过宝座扶手,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突然,他在扶手下摸到一处凹凸,仔细一看,竟是一行小字:“驱除胡虏,恢复中华”。


    “这是……”工部官员惊讶道,“这是陛下当年的手迹!”


    苏宁心中震动,这一刻,他真正理解了这座王府的意义。


    当晚,他进宫面圣。


    “皇爷爷,孙儿在旧吴王府的宝座上,看到了您刻的字。”


    朱元璋眼中闪过追忆之色:“那是朕当年下定决心北伐时刻下的。允熥,你可知道朕为何要把旧吴王府赐给你?”


    “孙儿不知。”


    “因为朕在你身上,看到了当年那个敢于挑战一切的自己。”朱元璋语气深沉,“如今的大明,看似太平,实则危机四伏。土地兼并,官吏腐败,北元残余……这些都需要有人去改变。”


    他站起身,走到苏宁面前:“朕希望你能像当年的朕一样,不畏艰难,勇于革新。这座王府,就是朕给你的信物!”


    苏宁跪地郑重行礼:“孙儿定不负皇爷爷厚望!”


    然而苏宁此时的心情却是充满了冷笑,突然在朱元璋身上看到了未来永乐的手段。


    后世的永乐帝便是用话术忽悠二儿子朱高煦,让朱高煦窃以为能够成为太子坐上皇帝,殊不知那都是永乐对这个二儿子的哄骗。


    所以苏宁依旧是在暗中做着其他的安排,这些安排都是自己亲自负责,哪怕是心腹那个和李守忠也不曾获知。


    既然决定要争天下了,那就必须多做几个后备方案。


    然而,消息传开后,朝野依旧是大受震动。


    只是,文官们虽然对苏宁的改革措施不满,但皇帝将旧吴王府赐给吴王的举动,让他们不得不重新评估这位年轻亲王的地位。


    而最受震动的,当属燕王朱棣。


    “旧吴王府……”朱棣在北平王府内来回踱步,“父皇这是要把允熥立为第三代的核心啊!”


    姚广孝捻动佛珠:“王爷,看来我们要重新谋划了。”


    “大和尚,我们还有机会吗?”


    “当然!皇爷的心思是最难琢磨的,或许他一直都是青睐朱允炆。”


    “那为何……”


    “王爷可知道磨刀石?”


    “什么?你认为允熥只是朱允炆的磨刀石?”


    “王爷,耐心一点!王上加白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