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用我们所有的间谍卫星,所有的地面雷达,给我死死地盯住他们发射上去的每一个东西!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我必须在天亮之前,知道他们到底在太空里,搞什么鬼!”
M国的“天眼”,开始疯狂运转。
数十颗高分辨率的间谍卫星,被紧急变轨,如同盘旋在猎物上空的秃鹫,从各个角度,对龙国火箭进入的轨道区域,进行着24小时不间断的,扫描和窥探。
位于全球各地的,M国军方的深空雷达阵列,也全部开启,将功率调到最大,试图穿透云层和大气捕捉到任何一丝异常的信号。
然而,让他们感到诡异的是。
那些被火箭送上天的“东西”,在进入预定轨道后,就仿佛变成了一个个“幽灵”。
它们不发出任何无线电信号,表面覆盖着一层能吸收雷达波的特殊涂层,光学特征也极不明显。
在浩瀚的宇宙背景下,它们就像一粒粒不起眼的尘埃极难被精确锁定。
NRO的分析师们,只能通过火箭入轨时的初始数据,大致推算出它们所在的空域,然后一遍又一遍地,用最笨的办法,进行拉网式的排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玖泉基地的火箭,还在以一小时一枚的频率,持续不断地升空。
二十枚……
三十枚……
四十枚……
M国高层们,就在这种混杂着惊恐、困惑和无力的情绪中,煎熬地等待着。
……
与此同时,在距离地面四百公里的近地轨道上。
一扬足以载入人类史册的,伟大的太空工程正在悄然进行。
这里是龙国“天罚之网”覆盖下的,绝对安全的空域。
任何未经允许的卫星,胆敢靠近,都会被那些微型智能打击单元,毫不留情地摧毁。
此刻在这片黑暗而又静谧的宇宙空间里,正悬浮着数十个巨大的,呈现出暗金色的奇特的模块。
这些正是由“长征九号”分批次送上来的,“夸父号”空天母舰的“龙骨”组件。
它们每一块,都由地球上最顶尖的“玄铁”合金打造而成,长度超过百米,内部结构精密复杂布满了各种预留的接口和线路。
“嗡——”
一阵轻微的,几乎不可闻的引擎声响起。
只见从其中一个最大的核心模块中,飞出了数千个拳头大小的,如同蜜蜂般的小型智能机器人。
这些是林锋专门为太空作业设计的,“工蜂”工程机器人。
它们的尾部,喷射着淡蓝色的等离子体火焰,在宇宙中灵活地穿梭,前端则伸出各种不同功能的机械臂。
“‘夸父’一号,听我指令!”
“‘工蜂’一号至一千号,启动电磁牵引光束,将A-1号龙骨,移动至预定坐标!”
“‘工蜂’一千零一号至两千号,启动高能激光焊接臂,准备进行接口熔合!”
一道道指令,从核心模块的控制中心,以量子通讯的方式,瞬间传达到了每一个“工蜂”机器人的处理器中。
下达指令的不是人类。
而是林锋亲手编写的,拥有高度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祝融”。
在“祝融”的精准调度下,数千只“工蜂”机器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开始对那些巨大的“龙骨”模块,进行拼接和组装。
它们就像一群在宇宙中辛勤筑巢的蜜蜂。
用激光为针,用合金为线,将一块块巨大的“龙骨”,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
电磁光束牵引着百米长的合金模块,在真空中进行着无声的芭蕾。
高能激光在接触点上,迸发出璀璨的火花,将坚硬的“玄铁”合金完美地熔合在一起。
整个建造过程,充满了秩序、高效和一种令人心醉神迷的,科幻般的美感。
如果这一幕,被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航天专家看到,恐怕都会惊得当扬昏厥过去。
因为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对于“太空作业”的理解。
这根本不是在“对接”,而是在“建造”!
是在宇宙这个最宏伟的工厂里,建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属于人类的奇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块又一块的“龙骨”模块,被精准地拼接到了主体结构上。
一个巨大的,充满了力量感的,长达数百米的,钢铁骨架,开始在黑暗的宇宙中,缓缓地现出了它的雏形。
它就像一头正在从沉睡中苏醒的远古巨龙。
即将睁开它的眼睛,俯瞰整个世界。
……
玖泉,总指挥中心。
林锋和孙景辉院士等人,正通过“祝融”传回的实时高清画面,观看着这激动人心的一幕。
巨大的全息投影上,那正在被一点点搭建起来的“夸父号”龙骨,是如此的清晰,如此的震撼!
“天呐……”
孙景辉院士伸出手,颤抖地抚摸着眼前的全息影像,仿佛想要触摸到那冰冷的,却又充满了希望的钢铁。
他的眼眶,湿润了。
“我……我不是在做梦吧?”他喃喃自语,“我们……我们真的……在太空里,造船?”
“孙老,您没有做梦。”林锋的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笑容,“而且,我们造的不是一艘普通的船。”
“它将是,我们龙国人,探索宇宙,走向未来的……”
“第一艘,诺亚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