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3章 徐老震怒!文化汉奸也敢嚣张?

作者:风起云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苏白在菜市场发现老张的豆腐摊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卖进口水果的摊位。


    问了几家熟悉的店铺,都说老张回老家了,走得很突然。


    “他女儿在老家给找了工作。”


    卖菜的阿姨说。


    “走得急,连摊位转让都没来得及办。”


    苏白觉得不对劲。


    老张曾说过女儿在南方打工,老家早就没亲人了。


    他按照老张留下的地址找过去,出租屋已经换了租客。


    新房客说上个租客半夜搬走的,留下不少东西没拿。


    在楼道里,苏白遇见了居委会的王大姐。


    她压低声音。


    “别打听了,老张惹了麻烦。”


    “什么麻烦?”


    王大姐左右看看,把他拉到一边。


    “他女儿小敏在英才中学读书,因为举报学校乱收费,被开除了。”


    英才中学是本市有名的私立学校,收费高昂,但升学率一直很高。


    “老张去找学校理论,第二天就有人威胁他,说不搬走就要他好看。”


    苏白去了趟英才中学。


    学校建在新区,围墙高耸,气派的大门旁立着大理石校训碑。


    正值放学时间,学生们鱼贯而出,接孩子的车辆排成长龙。


    在校门口的小卖部,苏白打听小敏的事。


    店主是个中年妇女,一听小敏的名字就摇头。


    “那孩子可惜了,成绩很好。”


    “为什么被开除?”


    “说是考试作弊,但谁信啊。”


    店主压低声音。


    “她举报学校收赞助费,一人五万,不开票。”


    这时,一个瘦小的女生悄悄凑过来。


    “您是小敏爸爸的朋友吗?”


    女生自称是小敏的同学,带着苏白走到僻静处。


    “小敏没作弊,她是被冤枉的。”


    她从书包里掏出个U盘。


    “这是小敏让我保管的,里面有证据。”


    回到家,苏白查看U盘里的内容。


    除了赞助费的收款记录,还有学校强制购买高价教辅的资料,以及“英才教育基金”的捐款明细。


    “基金会的主要捐款人都成了学校董事。”


    赵斌在电话里分析。


    “他们的孩子都进了重点班。”


    更令人震惊的是,基金会的资金流向显示,大量资金被用于在学校周边购置房产。


    “他们在囤积学区房。”


    赵斌说。


    “等房价炒高再出手。”


    第二天,苏白去了教育局。


    信访办公室排着长队,很多家长在投诉学校乱收费。


    一个中年男人正在激动地陈述。


    “……说是自愿捐款,不捐孩子就进不了实验班……”


    工作人员面无表情地记录。


    “我们会调查的。”


    轮到苏白时,他提交了小敏的证据。


    工作人员看了一眼,推回来。


    “这事已经处理过了。”


    “处理结果是什么?”


    “涉及学生隐私,不便透露。”


    离开教育局时,苏白在门口遇见了几个维权的家长。


    他们组建了个微信群,专门收集各学校的违规证据。


    “没用的。”


    一个家长苦笑。


    “教育局说一套做一套。”


    另一个家长插话。


    “英才中学的董事长是前教育局领导的女婿。”


    晚上,苏白联系上了老张。


    电话那头声音嘈杂,老张在一个建筑工地打工。


    “别管这事了。”


    老张语气疲惫。


    “我们斗不过他们。”


    “小敏现在怎么样?”


    “在老家借读,天天哭……”


    老张声音哽咽。


    “那孩子从小就想考重点大学……”


    挂了电话,苏白继续研究英才中学的资料。


    学校近年来扩张迅速,又开办了国际部,学费是普通部的三倍。


    赵斌发来最新发现。


    “英才中学的国际部实际上是个留学中介,和国外野鸡大学合作,赚取高额中介费。”


    更糟糕的是,他们开始收购周边的老旧小区,准备扩建校区。


    “这些小区的孩子以后只能去更远的学校上学。”


    一周后,苏白发现维权家长的微信群突然解散了。


    联系其中一个家长,对方支支吾吾,很快挂了电话。


    他亲自去拜访,对方隔着门说。


    “我们认栽了,您也别再查了。”


    下楼时,苏白看见两个陌生人在楼道口抽烟,目光一直跟着他。


    第二天,英才中学发布公告,否认所有指控,称已起诉造谣者。


    同时宣布新校区建设项目启动,效果图上,老旧的居民楼将被现代化的教学楼取代。


    苏白去拆迁片区转了转。


    墙上贴着征收公告,补偿标准远低于市场价。


    几个老人坐在街边发愁,他们的孙子都在附近的学校上学。


    “搬远了,孩子上学怎么办?”


    “说是会安排到新学校,可哪比得上英才啊……”


    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主动搭话。


    “您是记者吗?”


    他是片区的小学老师,姓杨。


    “英才中学扩建后,我们学校可能要合并。”


    杨老师叹气。


    “好老师都被挖走了。”


    回到家,苏白发现门把手上又挂了个礼品袋。


    这次是一盒精美的钢笔,附着的卡片上写着。“给孩子买点文具吧。”


    他直接把礼品袋扔进垃圾桶。


    晚上,林小雨打来电话。


    “听说你在查英才中学的事?”


    她现在在出版社工作。


    “我们社和英才有合作,出他们的校本教材。”


    “什么教材?”


    “其实就是外面练习册的翻版,价格翻了三倍。”


    林小雨说。


    “而且强制学生购买。”


    她发来几本教材的电子版。


    苏白对比发现,内容确实和市面上的教辅雷同,只是封面印着“英才专属”。


    更可疑的是,印刷这些教材的公司和英才教育基金会的注册地址相同。


    “这是一条完整的利益链。”


    赵斌总结。


    “高价教材的利润流入基金会,基金会炒高学区房价格,再用赚来的钱扩张学校。”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


    监控显示,门外站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


    “苏先生吗?我是英才中学的律师。”


    对方递来名片。


    “我们收到消息,您可能掌握了一些关于我校的不实信息。”


    “什么信息?”


    “这就不清楚了。”


    律师微笑。


    “只是提醒您,传播不实信息要负法律责任。”


    他离开后,苏白查看监控回放,发现律师在门口时,有个戴帽子的男人在楼梯间窥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