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4章 郭威病逝,柴荣登基

作者:我不叫还复来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二百六十四章,郭威病逝,柴荣登基


    【正月初五,汴梁皇城。】


    【寒风凛冽,却挡不住汴梁城内的喧嚣。】


    【皇城正殿前,朱红的宫门次第洞开,金吾卫持戟肃立,玄甲映着晨光,森然如铁。】


    【丹墀之下,文武百官分列两侧,鸦雀无声,唯有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忽然,钟鼓齐鸣,浑厚的号角声自殿外传来。】


    【“陛下驾到——!”】


    【殿外,郭威身着十二章衮冕,玄衣纁裳,腰佩玉具剑,缓步踏上御道。】


    【他的步伐沉稳,却无人知晓,此刻的他,心中思绪万千,豪情万丈。】


    【就在几日前,他还是大汉的重臣,被逼起兵清君侧。而今日,他却要坐上那至高无上的龙椅。】


    【“跪——!”】


    【随着礼官的高喝,群臣伏地,山呼万岁。】


    【声浪如潮。】


    【郭威的目光扫过阶下众人——有旧日同袍,有被迫归顺的前汉旧臣,亦有野心勃勃的新贵。他们的眼神各异,或敬畏,或算计,或犹疑。】


    【他深吸一口气,迈上最后一级玉阶,转身,落座。】


    【礼部尚书手捧金册,高声宣读禅位诏书,字字铿锵。】


    【郭威静听,目光却越过殿门,望向远处的天际。】


    【那里,朝阳初升,云霞如血。】


    【“万岁!万岁!万万岁!”】


    【呼声再起,如雷霆滚过九重宫阙。】


    【郭威建国,国号——大周。】


    【改元广顺。】


    【大周建国了,郭威当皇帝了,赵匡胤这个亲兵,终于要外放了。】


    【二十四岁的赵匡胤因功被擢升为滑州副指挥使。】


    【广顺三年,赵匡胤再次擢升为开封府马直军使。此时,已经从五品的将军了,乃是禁军中级将领。】


    【之所以能调任到京城禁军中,是因为他成为了柴荣的核心心腹班底。】


    【柴荣,作为郭威唯一的养子,乃是默认的大周皇位的继承人。】


    【广顺元年时,柴荣便为澶州节度使,手握大军,掌控河北精锐,防御契丹。】


    【广顺三年,柴荣改任为开封府尹,接管京城行政、司法、以及禁军调度。为继位铺路,培养治国经验。】


    【治国方面……郭威登基后,面对这乱世积弊,迅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稳定政权、恢复民生、强化集权。】


    【 废除前汉苛法,尤其是苏逢吉、史弘肇等权臣制定的严酷律令,减轻刑罚,减少冤狱。】


    【重用文臣如范质、王溥等,平衡武将势力,避免藩镇专权。 】


    【严惩贪官污吏,要求地方官务在恤民,并派使者巡查州县,整顿吏治】。


    【削弱藩镇权力,将部分节度使调离原镇,分割其兵权,防止地方割据。】


    【经济方面,轻徭薄赋,恢复生产。将国有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地方官需督导百姓耕种,荒田者可向官府申领耕种。】


    【整顿禁军——裁汰老弱,选拔精锐,组建殿前军。 严禁军队劫掠百姓,违者严惩,以收民心。】


    【更是提倡节俭,恢复礼制。提倡儒学,招揽文士,有科举取士之意图。】


    【仅仅三年时间,便有不小的成效。】


    【赵匡胤这三年间,也并没有闲着。】


    【因为他性格豪爽,武艺高强,这几年结识了不少将领军官。】


    【有曾经一起的战友,现在已经是殿前司散员都指挥使的石守信,也有他的上级开封府马步军都指挥使、王审琦。还有有在外任职的磁州刺史李继勋。也有和一起同属禁军的同僚侍卫司散指挥使慕容延钊,禁军都虞候韩重赟,更有职位低微的控鹤军都校刘廷让等人。】


    【这也算是他这种中级将领的必备技能——抱团。】


    【当然,这些人,也都算是柴荣的班底。】


    【广顺四年。】


    【正月,柴荣被加封为晋王,兼任判内外兵马事,意思就是——总领全国军队。】


    【因为这个时候,刚登基三年多的郭威也已经病入膏肓了。】


    【这是在给柴荣传位,做最后的铺垫。】


    【垂拱殿内,炭火将熄。】


    【郭威斜倚在龙榻上,裹着厚重的狐裘。】


    【自已时日无多,养子柴荣能继承大统,这是已经确定的了。】


    【但是,距离柴荣继位,还有最后一个麻烦。】


    【内侍低声禀报:“陛下,王相到了。”】


    【王相,就是王峻。】


    【王峻作为郭威心腹,在澶州兵变中发挥关键作用,大周建国后任枢密使兼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了,权倾朝野。】


    【或许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原因,王峻做了枢密使兼同平章事后,变得跋扈异常——擅自任免官员,甚至阻拦郭威接见外甥李重进。甚至公开反对郭威任命养子柴荣为开封府尹,这个任命可是代表着接班人的选定。】


    【更是排挤郭威旧将王殷、何福进等,独掌禁军调度权。】


    【前些天,郭威病重时仍加封王峻为尚书令。】


    【又做了诸多部署,今日,才召见了王峻。】


    【王峻大步踏入殿内,玄色官袍上沾着未化的雪粒。他扫了一眼空荡的大殿,嘴角微不可察地扬了扬——郭威病重,连侍卫都撤了大半。】


    【“臣参见陛下。”王峻敷衍地拱了拱手。】


    【郭威颤巍巍地推过一封奏折道:“河东节度使刘词上书,说边军调动频繁……爱卿可知此事?” 】


    【王峻瞳孔一缩,随即冷笑:“边关军务,臣自当处置,何须事事奏报?” 】


    【殿外风声骤紧。】


    【郭威长叹一声,忽然又坐直了身子,道:“朕记得,未下敕令调兵。”】


    【王峻猛地后退一步,袖中手已按上腰间短刃:“陛下这是何意?” 】


    【咔嗒一声,屏风后转出十名铁甲武士,赵匡胤横刀立于殿门,眼中寒光凛冽。】


    【郭威缓缓起身,狐裘滑落,露出内里明黄龙袍:“王峻,你截留奏章、私调边军,真当朕是垂死之人?” 】


    【在王峻惊恐与期待中,赵匡胤的大刀已经落在了他的脖颈上。】


    【王峻授首。】


    【二月,郭威因病驾崩。】


    【柴荣继位,改元显德。】


    ……


    王峻应该是被贬为商州司马,途中被缢杀或者毒杀。


    柴荣在登基之前,应该叫做郭荣的,登基之后才改回柴荣。


    有没有老爷想了解中书令尚书令侍中同平章事这些官职的?这些官职都称之为宰相。想的话扣1,明天简单说一说。


    这段时间,李煜那边啥事都没有,就不写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