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厂长面色憔悴,眼睛里满是红血丝:“苏记者,上头换个经理,他只给我们三个月时间,如果三个月后,厂里依然连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
那....那厂子就得彻底关闭,我们厂里大大小小可是四五十号人,突然关了,这些人可咋办啊!”
不咋办!
苏江黎心说,如果集体企业不改变管理模式,下岗潮来临是必然的。
首先倒下的,便是如胜利家具厂这种,依赖集团养活,没有创新没有自主灵活销售的小厂子,慢慢才会到那些国营大厂子。
只是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还没意识到下岗潮的即将来临。
“何叔,上次我带来的那个小赵,他倒是有接手的打算,可你们厂......”
家具厂她肯定是要接的,但不会上赶着接的这么顺利,让那些被西矿集团养出一堆毛病的少爷们以为,她接厂子就是要继续养着他们。
厂子只要是在西矿旗下,那就不可能换工人。
可她又不是渡人的菩萨,凭啥要养着这些人。
何厂长也知道苏江黎的顾虑,厂里那些人太过分了,不想把厂子承包出去,又指望有人能上门给他们发工资,自己还不用天天上班。
这样的好日子,他也想啊,可前提是,得有啊。
“苏记者,你再跟您那位朋友商量一下,我回去给工人做做工作,争取按你的要求,达成一致合作条件!”
苏江黎摇了摇头:“何厂长,我给你说句实话吧,你争不争取,其实没有太大意义,因为这年头,能合作的厂子太多了。
小赵这阵儿已经去外地考察了,你要想达成合作,原本的承包租金还要下调两成左右,租期最好也延长三四年,这样你才有机会。”
何厂长脸又白了几分,心里再是不舒服,也明白一个道理,如今不是他挑别人,而是别人挑他们。
来了那么几波人,就姓赵的那个小伙子有点兴趣,其余的连看都不带多看一眼的。
他想了想一咬牙:“行,你给赵老板那头说说,这事儿我应下了,让他那头要是没意见,咱这几天就把手续给办了!”
苏江黎微微挑眉,看来新上来的那位经理有点厉害了,已经把何厂长逼到死角了。
“你跟工人谈妥还不行,还得写个证明,每个工人都签字,证明厂子承包出去,是大家一致意见,将来谁不认可,自请离厂,不得破坏厂里团结!”
她做事仔细,必须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麻烦,提前扼杀。
这事儿何厂长同事,现在这事儿大家都同意,别回头厂里有个不好,一个个跳出来,指责是他的过错。
他可背不起这个锅。
“行,我这就回去安排,那赵老板那头......”
苏江黎想了想:“他那边,我尽量说合,还有,家具厂毕竟是矿业公司旗下的子公司,签合同当天,那边必须得有个重要人物压扬子!”
何厂长点头:“这事儿我晓得!”
厂子承包出去的事儿,他已经给上面打过报告了。
上头领导想都没想,就把这事儿给批了。
反正胜利家具厂留着就是个拖累,能有人接盘,谁都高兴。
苏江黎送走了何厂长,没急着给赵胜欧打电话,而是去店里。
把乔丽云用来做鸡汤面的大锅鸡汤,装了一保温桶,顺便捞了几块鸡肉进去,扔了点小葱花完事。
乔丽云见状,赶忙把她给拉到一边。
“干啥呀?”她板着脸说苏江黎:
“你是去给人送鸡汤的,你没时间,我给你煨好也行啊,你咋能拿那个大锅汤去糊弄人呢!”
苏江黎嘟嘴:“他不配!”
乔丽云点着她的额头:“你呀,啥都好,就是有点过于嫉恶如仇了,不管咋说,那也是小赵他们家的事,咱能管多少。
我再给炒个清淡点的菜,你给一并送过去,别回头叫人挑理儿。
对了,前两天有人送了杏子过来, 你也给送些过去!”
苏江黎赶忙叫停:“别别别,他一个老头儿能吃啥杏子,还不是便宜了那一大家子!”
乔丽云听她这么一说,也觉得有道理。
苏江黎拎着保温桶到了病房,见赵胜欧那个堂妹赵丽娟在陪着赵司令说话。
“赵叔,你好点没?”苏江黎把保温桶放下:
“我给你炖了点鸡汤,你要不喝点?”
赵司令一开始是很气苏江黎的,可过后想想,又觉得这事儿,不能怪在苏江黎身上。
他们家积压已久的矛盾,也不是一天两天,会闹出这样的事也不奇怪。
他叹了口气:“你有心了!”
赵丽娟笑着跟苏江黎打招呼:“小苏姐气色越来越好了,看来嫁对了人还真是不一样,对了,小苏姐,我今天来医院,看到沈连长陪着他媳妇来医院,看样子,是有喜了呢!”
苏江黎随口道:“正常夫妻有孩子, 那不正常么!”
赵丽娟心里却是在想,苏江黎跟沈家玮结婚两年都没孩子,要么是苏江黎不能生,要么,就是两人被周文清折腾的,压根没那回事。
“小苏姐,听说二婶带五哥出去借钱了,他没找你们家借钱么?”
苏江黎给赵司令盛了一碗鸡汤,叹了口气:
“咋能不借呢,亲爹亲叔叔都指望不上,咱这当朋友的,再不搭把手,总不能逼着小欧子去寻短见吧!”
赵司令瞬间没了胃口,总觉得苏江黎这话,是在点自己。
“放一边吧,我这会儿没胃口!”
苏江黎放下碗问赵丽娟:“我听小欧说,你以前跟他关系挺好,小时候被哥哥们欺负,他没少帮你。
你们家条件也挺不错的,他现在这么难,你不打算帮一下?”
赵丽娟赶忙诉苦:“小苏姐,我那男人就是个没本事的,这些年一直升不上去,拿回家那仨瓜俩枣,还不够养我们家,哪还有余钱.......”
“可我前天才在银行碰到你婆婆,她一口气存了五千啊,说是你们夫妻两口子不但工资都攒了下来,还投资了一个养殖扬,每年光分红,就分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