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二十七章 一九八四!

作者:烂烟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事实也确实如此。


    梁大刚这边口头上答应的简单,但真到各个工地开始施工,那可真不是一点点忙碌。


    堂山因为要赶工期,当初梁大刚答应的三年内安置好灾民。


    这就导致他需要十几个工地同时开工,好在国家这边也派出了不少人。


    这才勉勉强强没出什么大乱子。


    水泥厂这边也好不到哪里去,事后确定了,水泥厂的规模至少要达到两万人。


    而为了尽快将水泥厂的设备生产出来。


    就连国外的四娃五娃,都被迫满世界转悠。


    想要批量买现成的肯定是不可能,送往香江,人家国外厂商还允许,但内地,不行!


    所以四娃五娃,只能拿着拆分好的图纸,各个厂家的跑。


    因为要保证质量和速度,同时也不能让图纸外泄,所以他们只能是拆分进行生产运输。


    将来送到国内,再进行组装。


    初期的一段时间,可给梁大刚忙的是脚打后脑勺。


    来到这个世界四十年,就没有这么忙过。


    好在,随着梁家人逐渐上手。


    堂山那边,终于是不用他再去了。


    魏虎逐渐接手了算盘的工作,统筹计划以及监督,居民区的工地施工。


    建国也可以帮忙,看着点生活配套,以及商业圈的规划施工。


    而算盘,则在国家下放政策,沿海试点后,被梁大刚丢去了试点城市,主要以投资港口码头为主。


    重刚在香江,以及国外都有自己的港口,并且当年趁着萧条时期收购的大量船只,也早就正式组成了远洋国际运输公司。


    这方面,他有足够的经验。


    四娃五娃,也已经出师,各自摸索着物流与旅游。


    而水泥厂那边,随着机器的逐渐到来,也终于是产出了第一批高质量水泥。


    君不见,试运行那一天,四九城多少领导跑了过去。


    梁大刚是开过大会的,倒是见怪不怪了。


    娄晓娥也一样大人物见不少,没啥感觉。


    但其他的梁家人们,听着旁边人的介绍,可谓是开了眼了。


    这次完美的试运行,以及高品质的产出品,可谓是给了现场领导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而随后几天,他们也是立刻就还以梁大刚了一个惊喜。


    重新规划,安排扩建。


    两万人的工厂,变成了三万人。


    梁大刚再次得到了四九城二环边千亩地的开发权。


    好在,此时设备生产和进口的路子已经打通,四娃五娃不需再跑,只要跟工厂增量即可。


    二娃彻底辞去轧钢厂保卫科的工作,入驻水泥厂管理层。


    与国家选定的领导,带领水泥厂边生产,边扩建,稳步发展。


    至此,梁大刚终于能松口气,转头开始安排起,恭王府的搬迁工作。


    只是,他还是小瞧了四九城人的骄傲。


    那些单位和厂子还好说,有上面的政策,他们不搬也得搬。


    但那些居民们,则并没有那么好说话,即便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独立水电和暖气,依然不足以让他们放弃城里的‘高贵’身份,转折去往‘郊区’。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住在城里才是城里人,更何况他们住的还是王府。


    梁大刚新开发的房子,地理位置已经快要接触到周边农村了。


    这巨大的反差,让他们是怎么都不愿意搬。


    尤其这些人家中,大多还都是警务部门的家属。


    梁大刚更是投鼠忌器。


    最后,只得请已经退了休的常叔出面。


    这才劝说走了一大批。


    然而,依然还有一些别的单位借调或分配来的住户死咬着不放的。


    别以为那时候的人家和现在的有什么不一样。


    国家的统一调配并不能消减人们的贪心。


    在这个人均只有几平米住宅面积的时代,能逮住一次薅羊毛的,可不容易。


    事实上,上一世,国家也是花了好几年,才将恭王府的钉子户彻底清空。


    对此,梁大刚也不打算惯着了。


    在微微暗示过领导以后,他开始在恭王府已经搬迁完成的区域进行‘简单’动工。


    而同样收到了老领导暗示的古建队,外加重刚施工队,三天断水管,五天断电路,七天后,更是连污水管都一并铲断。


    再加上施工队将王府大门小门强行封住,只在距离这些人最远的方向,留下一个勉强能进人,自行车进出都费劲小口子。


    这帮钉子户是饭也吃不上热乎的,水也喝不上现成的,想拉个屎都得露天,毕竟旱厕早就没人通了,厕所也已经被堵死。


    这他们能干?自然是不能的!所以他们去上报,去投诉!


    梁大刚也不为难工作人员,有人找上门,他就叫人维修。


    反正一修就是一个多星期,然后一天不到,还得断。


    钉子户再去,梁大刚就再修,半天以后再断。


    折腾到最后,每个月修两次,他们也就能喝两天不到的淤泥水。


    不过要说,钉子户还是牛,即便是这样,他们也从漫天臭气的夏天坚持到了冬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但是臭气能忍,寒气怎么办?


    四九城的冬天,可真的是能冻死人的。


    送煤的,从那个小门自然是进不来的。


    地面也被梁大刚弄得坑坑洼洼,钉子户们想在里面推车拉,都推不了。


    最后只能他们自己一块儿一块儿,蚂蚁搬家似的往屋里搬。


    这么做实在是太费劲了,为了少搬点煤,就只能省着用。


    能抗就抗,抗不了还得抗。


    终于,他们抗不住了,受不住了,陆陆续续的来找梁大刚谈了。


    本想着稍微多要一点就走。


    却不料,梁大刚是一点不加,只留下一句,爱走不走。


    有啥办法,不想冻死,不想后半辈子这么过,就只能搬。


    而且搬过去了,还只能要那些被人家挑剩下的楼层。


    跟原始人一样过了半年,什么好处没有捞着,灰溜溜的跑了。


    这帮人可算是被原先的邻居们,笑掉了大牙。


    而他们后续的事情,跟梁大刚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清空了恭王府的梁大刚,第一时间请便宜丈人出山,大刀阔斧的对王府,进行重建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堂山那边的大小项目,逐渐竣工。


    难民们终于是住进了自己亲手盖出来,规划的整整齐齐,美观大气的七层小楼。


    起初梁大刚其实还想着将楼盖高一点,但对于经历过灾难,有了阴影的当地人来说。


    这种七层楼,就已经是他们短时间内,能接受的极限了。


    再高,他们是真不敢住。


    这个想法自然也就作罢。


    学校,医院,派出所,市场,各个配套设施也都逐渐完善。


    别说,这在废墟中重新规划,建立起的现代化城市,确实是既美观又实用。


    即便每个家庭的房间比以前大了几倍,城市的占地率,也仅有之前的三分之一不到。


    而自然地,重刚手里待开发的土地面积,也是少不了的。


    反正现在的堂山居民们有足够的公用设施保障生活,梁大刚仅拿出少量修建了简单的小型商业街,剩下的都压在手里,为将来做打算。


    领导们最早就知道梁大刚的打算,因此也并没有太强烈的催促。


    至于水泥厂那边,经历的几年的连轴转。


    终于是一期又一期的完成了设想中的三万人标准。


    剩下的,就只有最晚动工的恭王府,还处于如火如荼的重建中。


    而时间,也在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八四年!


    这一年在情满四合院中,也算是标志性的一年。


    剧中的娄晓娥,就是在这一年,从香江回来,开设酒楼的。


    而梁大刚也决定在这一年,将众禽们......


    送去养老!


    喜欢四合院,瘟神驾驶员,逮谁干废谁请大家收藏:()四合院,瘟神驾驶员,逮谁干废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