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1章 这感觉太爽了

作者:Sangene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要是和谈的话,得少死多少人啊。


    可皇上为什么就不能理解我们的苦心呢?


    一意孤行的开战。


    真打起来,再遭受一次大败,皇上才能老实吗?


    唉,为了炎龙,我们可是操碎了心啊。


    听到宋墨充满大义的话,皇上眼睛眯了起来。


    这宋墨说的话和这些文官如出一辙啊,满嘴的为国为民,满嘴的仁义道德,把自己武装的好好的。


    无耻,惫懒,沽名钓誉。


    要是其他人要劝朕,朕还给几分薄面。


    可你宋家不行,你宋家没有这个资格。


    一个七岁的孩子被你们虐待成那样,差点被打死。


    你劝朕?


    劝朕做个炎龙大昏君吗?


    简直是笑话。


    说从军行这首诗误国误民?那朕倒想看看,你们这些软骨头,能写出什么国家大义,为国为民的诗词来。


    武帝满脸地嘲讽之色,嘴角上扬,抬头示意了一下。


    “哦?原来你这么胸有成竹,那就开始你的表演吧。”


    大殿中所有官员的眼睛齐刷刷的转移到了宋墨身上


    可此时的宋墨内心却没有表面表现的那么平静。


    他已经呼吸急促,手心冒汗,躁动的心砰砰地跳个不停。


    目的达到了,宋墨心想。


    于是,他开始动作了,背起了双手,游走在大殿上。


    众人的眼光也随之而动,充满期待。


    宋墨假装沉思了一会儿:“有了。”


    脸部表情一凛,一股悲伤的气息出现在了脸上:“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众人原来刚开始就被他给装到了,所以所有的精神都盯着宋墨。


    这四句一出,所有人的呼吸都停滞了。


    短短几句话,道尽了为官从科考开始就为国忧心的经历。


    回想上次与匈奴的战争,大败,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几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昔日繁华的城市,如今已经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让人唏嘘不已。


    这不就是说上次战后的情景吗?


    就连武帝听到后都皱了皱眉头,倒是小瞧了宋国这个儿子,会试第一名有两把刷子。


    武帝听到又何尝没有想到上次的大败。


    只是,他与百官不同的是,百官感到激动,而他却感到耻辱。


    一个战败国的耻辱。


    上次战败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了,他为什么还活着?


    这是个秘密,没有人知道的秘密。


    他之所以活着,就是因为当年京城被破,匈奴屠城时,他无奈躲在了狗窝里。


    这是什么?这是奇耻大辱。


    可他们呢,还想让朕再躲在狗窝里吗?


    宋墨并没有停顿,而是继续吟诵: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后面的四句,宋墨忽然提高了嗓音,中气十足,回声响亮。


    可此时的大殿却安静的可怕。


    所有的人都骇然地盯着站在中间的年轻人。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不知道是感动,还是因为这首诗已经超过了之前的从军行,洗刷了文官的耻辱,几乎所有的人都流泪了。


    众人一直很头疼,没有人可以作一首堪比从军行的诗,没想到宋墨这首劝谏诗却做到了。


    真的是风华绝代啊。


    更为可贵的是,这诗的立扬可是站在了文官这边啊。


    皇上啊,我们可不是怕死,也不是不敢战啊。


    我们都是真的为国为民啊。


    为了避免再战败,山河破碎,我们操心的头发都掉了啊。


    可皇上,你就是看不到啊。


    寂静了一会儿,整个大殿开始喧闹了起来。


    文官终于扬眉吐气了。


    “看到没,是谁说我们写不出来这么好的诗的,是谁,给我站出来。”


    “对啊,这就是我们文人写的啊,劝皇上避免山河破碎的劝和书。”


    “还有谁?”


    “不愧是科考会试第一名啊。宋侍郎,恭喜了,你教了一个好儿子啊。”


    “哪里,哪里……哈哈……”


    这些文官一直被从军行给压了一头,现在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哪还顾得上什么形象啊。


    还好宋阳不在这里,宋阳要是在这里,估计会嘀咕,这么为国忧民的诗,被曲解成了止战诗,那文天祥不得被你们气死。


    怕不是一群没有文化的混蛋啊。


    宋国已经激动地哆嗦了起来,双眼通红,暗藏泪光:“好啊,好……”


    “墨儿,真是好样的。不愧是我宋国最看好,最优秀的儿子。”


    说完走过去拍了拍宋墨的肩膀:“墨儿啊,你太给爹长脸了,哈哈……”


    从今天起,整个京城,谁还敢说我宋国宠妾灭妻。


    还有谁敢说?


    哈哈……


    整个大殿唯一不出声的就是武将了。


    这首诗写的好吗?


    什么零丁,什么叹息?


    就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还凑合,其它都不怎么样。


    武帝的脸色却露出了复杂之色,看来,他觉得宋国的儿子除了宋阳之外都是些不中用的东西。


    看来,小看宋国了。


    虽然这老家伙为人很差,私德败坏,但是培养的儿子却很有才华。


    一个宋阳,又一个宋墨。


    唉,只是可惜了,要是宋国能善待宋阳的话,那宋家可就是一门双才子啊。


    再算上宋国本人,那就是一门三进士,何等的荣耀啊。


    武帝回过神来看向了宋墨:“好啊,很好,小爱卿不愧为会试金榜第一名啊,果然才华过人呢。”


    皇上拍了拍手说道:“这一首诗写的很好,很好啊,朕就钦点你为这次科考的新科状元,入翰林院修撰,好好努力。”


    宋墨一听,顿时激动的眼睛都红了。


    翰林院修撰,接触的都是京中大员,历朝历代哪个朝廷重臣不是翰林院出身?


    未来想要封侯拜相,你得是正统出身。


    哪里是正统呢,就是翰林院了。


    但是,对于宋墨来说,他可不满足仅仅一个六品的翰林修撰。


    现在正是借这首诗来笼络群臣的大好时机,必须抓住这个机会给他们留下好印象,为以后的平步青云打好基础。


    想到此,宋墨一摆衣服,跪了下来,脑袋重重地磕在地上:“皇上,臣宁愿舍弃这状元,只求皇上收回开战的旨意,为民争取发展的机会。”


    “臣恳请皇上为了我炎龙子民,为了江山社稷,与匈奴和谈,莫要再起刀兵了啊,皇上。”


    “对啊,皇上,宋状元说的对啊,恳请皇上收回成命,和谈吧。”一众主和的文官整齐的站了出来,随着宋墨的恳求一起说了出来。


    “请皇上三思啊,莫要让我们炎龙再遭荼毒,山河破碎啊,为了江山,为了社稷,请收回成命。”


    “皇上,请收回成命。”


    忽啦啦,一众文官全都跟着宋墨跪了下来。


    宋墨看到这一幕,整个血气上涌,激动不已。


    这些人都是我的随从的感觉,老子就是老大啊。


    哈哈,这感觉太爽了,我要高潮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