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央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全社会也关心三农问题。在这一背景下,2003年的11月初,《聚焦三农》栏目,在CCTV-7开播。节目以关注中国农业、农民和农村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关注农民切身利益为宗旨。
也是在2003年的最后一天,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决定从明年起,降低农业税率1个百分点,取消除了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实行粮食直补,以及良种补贴,还有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
在中央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国的农村和农民,在新的一年,即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按照村上的规矩和风俗,今年家里死了人,过年的时候,是不能串门拜年的,过年的这几天,要足不出户,以示孝子孝孙的悲伤之情。这一年,国增死了奶奶,所以是不能在年后,去亲戚家拜年的。
年后不能拜年,但是年前的这几天,腊月的二十七八,这几天,是可以提前走亲戚,拜年的。
过了北方的腊月二十三小年,国增便从沈阳回来了。这一年,因为非典的影响,餐具厂的市场效益,并不是很好,国增负责的东三省市场,业绩也是下滑了许多。他没有完成销售科的业绩任务,但郑连城等领导也理解,一个非典对国家,对市场的影响,不是某个人,某个企业,能改变和扭转乾坤的。
国增这一年,没有赚到多少钱,但凭着自己,平时出差在外的省吃俭用,年底的时候,还是多多少少,攒了一些钱。待到回到家,国增奔向了,县里的摩托车专卖店,他要买一辆摩托车。
现在,家家户户,都流行骑摩托车了,二八大杠的自行车,早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国增走在大阳摩托车专卖店,看着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摩托车,导购员给他讲述着,各种型号摩托车的种种性能。
好啊,都挺好啊,国增脸上挂着笑容,对这些摩托车,每个都爱不释手。但一问到价格,国增的心底里,就打退堂鼓了。摩托车是好摩托车,但价格却太贵了,他买摩托车,不是为了,像那些年轻人一样,追求潮流,追求什么酷不酷的。他买摩托车,只是用于平时的代步,讲究个经济实惠。再说了,这越是配置高的摩托车,越是马力大的摩托车,耗油量就越高,以后这摩托车买回了家,平时烧汽油,不得花钱啊?
选了一辆最便宜的,里程耗油量最少的,当然,车身也是最小,配置也是最低,外观也是最普通的摩托车,国增兴致冲冲的,骑着回家。凛冽的寒风,吹在乡间的土路上,国增的心里,很是满意。当年小时候,自己是家徒四壁,结了婚后,更是一无所有。十一年了,这十一年里,自己和媳妇秀峦,俩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勤俭持家,日子,终于好起来了。
现在,村上别人家有的东西,他刘国增,也算是有了,别人家有拖拉机,有三马子,有摩托车,有电话,他都有了。现在唯一差的,就是盖一栋砖瓦房,从那四间土房子里搬出来,自己也住上新房。
这新房,摩托车,都是面子,都是你日子过好了的证明。没有这些,你在村里,就永远也抬不起头来,永远都低人一等。
盖新房不是事,国增心里打算着,再攒几年钱,五六年后,他刘国增,也能盖上五间砖瓦房。
第二天一早,国增骑着新买的摩托车,载着秀峦,刘旭,刘靖,一家四口,奔向了大摩河村。年后不能拜年,年前,得来看看孩子的姥姥姥爷。
进了家门,走进院子,国增的心里,忽然涌起一阵伤感。这个院子,从自己上初中的那会,就来过。之后,又反反复复,来了许多次,每一次来,都是高高兴兴。但今天来,情绪却不一样了。
他好像看到了景明,正笑着站在院子里,迎接自己。
进了屋,国增与岳父岳母打招呼,刘旭和刘靖,也冲到姥姥姥爷的身边,即便马云唐夫妇,拉着外孙外孙女的手,满心欢喜的,给他们拿各种零食吃。但国增能感觉到,景明走了,这家里的氛围,是真的变了。
“今年的非典,你们餐具厂的业务,受影响不少吧?”马云唐依旧抽着旱烟,坐在炕上,跟国增聊天。
“受影响很大啊。”国增道:“接连半年多,商场和饭店都没人,这刀子叉子,根本就销售不出去。”
“家里也是一样。”马云唐道:“就连海兴县城里,人们也不怎么出门了,连理发店也......”马云唐忽然停住,不说了。
国增抬起头,看了看马云唐,这一晃一年多,岳父竟然苍老了许多,像是一下子,老了好几岁。眼神和目光,没有丝毫的精气神。
秀峦这时,从外屋走了进来,对着国增道:“走吧,咱去上坟吧。”
夫妻俩回娘家,一是来看看爸妈,二是给死去的景明上坟。这上坟只能是上午,所以俩人才来的特别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你,你要不别去了,我自己去吧。”国增不忍让秀峦跟着上坟,等见到了景明的坟,秀峦肯定,又会哭的撕心裂肺。
“我怎么能不去呢?”秀峦说着出了屋,从外屋的柜子里,翻出烧纸、鞭炮:“我得去,我哪能不去?”
见自己的妈妈要出门,五岁大的刘靖不依不饶,抱着妈妈的腿,不肯让妈妈走,秀峦急了,对着闺女吼道:“你松开我,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呢?”
见妈妈发了火,刘靖哇哇地哭了,依旧抱着妈妈的腿:“我不,我不,我也去,我也去。”
姥姥姥爷,连忙过来哄孩子,陈淑芬对着秀峦道:“你说你,跟个孩子嚷什么?你就别去了,让国增自己去吧。”
见刘靖哭的一把眼泪鼻涕,秀峦抱起刘靖,对着刘旭道:“你和你爸爸去,去给你大舅上坟。”
“哎呀,大冷的天,就别让刘旭去了,这么远的路,别再冻着孩子。”陈淑芬道。
“就是,他才多大啊。”马云唐道。
“他都十一了,又不是小孩了。我不去,他必须得去。”秀峦又对着刘旭道:“你长大了,你得认识你大舅的坟,以后逢年过节,都要去给你大舅上坟。”秀峦的眼神,态度坚决,无人能改变。
刘旭稀里糊涂,不知道为什么,妈妈突然这么又严厉,又认真的,让自己去给大舅上坟。
见屋子里的氛围,如此紧张,国增连忙,接过秀峦手里的烧纸和鞭炮:“行,我带刘旭去。”说完,便带着刘旭出了门。
陈淑芬追了出来,给刘旭戴好厚厚的帽子、手套,又给外孙围了条围脖。再三叮嘱国增:“路上慢点,烧完了纸,就早点回来。”
“知道了。”国增骑上摩托车,载着刘旭,奔向了村子的大东北方向。景明的坟,远在十里地外。
喜欢农村三代人请大家收藏:()农村三代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