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教授,急诊科来电话,说有个疑难过敏病例需要您会诊。"
顾明远正在办公室整理一篇即将发表的学术论文,听到助手的话,他抬起头,放下了手中的钢笔。
"是哪个医生的邀请?"
"叶医生,就是暖阳基金会的那位。"
顾明远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好,我马上过去。"
七十二岁的顾明远是国内过敏反应领域的权威专家,已经在第一儿童医院工作了四十年。曾经的同事大多已经退休,而他依然坚守在临床和科研一线。在医院,人们习惯尊称他为"顾老",但在学术圈和学生中间,他更喜欢被称为"顾教授"——这个称呼让他感觉自己仍然年轻,仍然有用。
走在医院的长廊上,顾明远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五年前那个特殊的病例——一个叫唐乐乐的小男孩,因接触有毒画具引发严重过敏性休克,送医时情况危急。当时正是叶暖阳负责救治,并邀请他会诊。
那是他第一次见到叶暖阳,这位年轻的医生临危不乱的专业素养和对患者的关心让他印象深刻。后来,他才知道那个孩子是商氏集团总裁商砚辰的外甥,而叶暖阳最终成为了商砚辰的妻子。
来到急诊室,顾明远看到叶暖阳正在为一个约六七岁的小女孩检查。
"顾教授,谢谢您百忙中赶来,"叶暖阳礼貌地起身迎接,"这个孩子情况有些特殊。"
顾明远点点头,接过病历仔细查看:"过敏原是什么?"
"初步判断是某种罕见的食物过敏,但具体还不确定,"叶暖阳解释道,"常规抗过敏药物效果不明显,我想听听您的建议。"
顾明远走近病床,仔细观察小女孩的症状,又询问了一系列问题后,沉思片刻:"我认为可能是复合型过敏反应,建议做一个全面的过敏原筛查,同时立即使用我们新研发的特异性抗过敏药物。"
叶暖阳认真记录着他的建议:"这种新药我听说过,但还没有使用经验。"
"恰好我带了样品,"顾明远从公文包里取出一盒药剂,"这是我们团队刚刚研发的,已经通过三期临床试验,效果很好。"
在顾明远的指导下,叶暖阳为小女孩使用了新药。不到一小时,孩子的症状明显缓解,皮疹消退,呼吸也平稳了许多。
"太神奇了,"小女孩的母亲感激地说,"谢谢您,顾教授!"
顾明远摆摆手:"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主要功劳是叶医生,她的判断非常准确。"
处理完病例,叶暖阳邀请顾明远到休息室喝茶。
"顾教授,您的新药真是太神奇了,"叶暖阳赞叹道,"这对很多过敏患者来说将是福音。"
顾明远微微一笑:"是啊,这是我毕生心血。不过现在面临一个难题——药厂要求大规模临床数据才能投入生产,但收集这么多特殊病例并不容易。"
叶暖阳眼睛一亮:"也许暖阳基金会可以帮忙。我们在全国有很多合作医院,可以协助收集病例和临床数据。"
"真的吗?那太好了!"顾明远惊喜地说,随即又迟疑了,"不过,这样会不会给基金会带来额外负担?"
"这正是基金会的使命之一——促进医学研究,帮助更多患儿,"叶暖阳解释,"何况,五年前您救了乐乐,我们一直想找机会回报。"
顾明远摇摇头:"医者本分,不需回报。不过,如果基金会真能协助这个项目,受益的将是无数过敏患者,尤其是那些特殊类型的患儿。"
两人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后,顾明远离开医院,驱车回到了位于城郊的老宅。这栋古朴的二层小楼是他和亡妻曾经的家,如今只剩他一人独居。
推开门,一如既往的寂静。顾明远打开灯,看到茶几上还摆着早上匆忙离开时没来得及收拾的早餐盘子。
"又忘记收拾了,"他自言自语道,"老了,记性越来越差。"
收拾完毕,顾明远走进书房,准备继续早上未完成的论文。书桌上摆着一张照片,是他和妻子年轻时的合影。照片中,两人身着白大褂,站在医院门口,笑容灿烂。
顾敏,他的妻子,也是一名儿科医生,七年前因癌症离世。他们一生未育,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医学事业中。妻子去世后,顾明远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填补内心的空洞。
叹了口气,顾明远拿起钢笔,继续写作。然而,今天的邂逅让他想起了许多往事,特别是那个改变他一生的病例——小男孩周小航。
那是三十年前,一个患有罕见过敏性疾病的孩子,几乎走遍了全国的大医院都无法确诊。最终,孩子被送到了顾明远所在的医院。当时年轻的顾明远查阅了大量文献,甚至向国外专家请教,终于确定了病因并制定了治疗方案。
然而,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小航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这个病例成为顾明远心中永远的痛,也成为他毕生致力于过敏疾病研究的动力。而今天救治的那个小女孩,与当年的小航何其相似,却因为医学的进步和新药的应用,获得了新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如果当年有这种药物,小航或许就能得救了,"顾明远喃喃自语,眼眶湿润。
夜深了,顾明远完成论文后,习惯性地泡了一杯茶,坐在阳台上看星星。这是他和妻子生前的习惯,如今成了他独自的仪式。
正当他沉浸在思绪中时,手机铃声响起,是一个陌生号码。
"您好,请问是顾明远教授吗?"一个温和的男声传来。
"是的,您是?"
"我是商砚辰,冒昧打扰您。叶暖阳告诉我您今天救治了一个过敏患儿的事,也提到了您的新药研究项目。"
顾明远有些意外:"商先生您好,今天确实和叶医生有过交流。"
"顾教授,关于您的新药临床推广项目,我很感兴趣,"商砚辰直接切入主题,"暖阳基金会愿意全力协助,同时,商氏集团也希望能参与其中,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顾明远惊讶不已:"这...这太突然了。"
"五年前您救了乐乐,我一直想表达谢意,"商砚辰诚恳地说,"最好的感谢方式,就是帮助您的研究惠及更多像乐乐那样的孩子。"
通话结束后,顾明远久久无法平静。他没想到一次普通的会诊,竟会引发这样的连锁反应。有了商氏集团的支持,新药的推广将不再是难题。
然而,兴奋之余,顾明远又陷入了迷茫。这个项目一直是他坚持的动力,如今即将实现,他这个古稀老人,又该何去何从?
第二天一早,顾明远接到了医院院长的电话,邀请他参加一个与暖阳基金会和商氏集团的合作会议。会议定在下午两点,地点就在医院会议室。
顾明远比约定时间提前半小时到达,会议室里已经坐了几个人,包括叶暖阳、商砚辰和几位医院领导。
"顾教授,您来了,"叶暖阳起身迎接,"昨天回去太晚,没来得及向您详细介绍,商砚辰已经吩咐法务部草拟了合作协议。"
会议正式开始后,商砚辰简单介绍了合作的框架:商氏集团将提供资金支持新药的临床试验和推广,暖阳基金会负责协调全国各地合作医院收集病例和数据,而顾明远团队则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合作初期,我们计划在五个城市的重点医院开展试点,"商砚辰说,"而顾教授将作为项目的首席专家,负责技术指导。"
顾明远听着这些安排,心中忐忑。他已经七十二岁了,这样大规模的项目需要大量精力,他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无法胜任。
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叶暖阳补充道:"考虑到项目的复杂性,我们希望顾教授能组建一个专家团队,培养年轻的接班人。基金会将提供专项资金,支持青年医生的培训和研究。"
商砚辰接着说:"我们不仅关注这个项目本身,更希望能够在顾教授的带领下,建立一个持续发展的研究体系,让您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得以传承和发扬。"
听到这些话,顾明远心中一暖。他一生致力于医学研究,却一直担心自己离世后,研究会中断,特别是那些罕见病的资料和经验。而现在,商砚辰和叶暖阳不仅关注他的研究成果,更考虑到了传承问题。
会议结束后,顾明远被邀请到商家做客。他本想婉拒,但在叶暖阳的坚持下,还是答应了。
商家的宅院宽敞明亮,乐乐和妹妹暖希在院子里玩耍,看到顾明远,乐乐立刻跑过来:"顾爷爷好!"
顾明远微笑着摸摸乐乐的头:"你都这么大了,还记得我啊?"
"当然记得!"乐乐骄傲地说,"您救了我的命,爸爸说您是神医!"
听到"爸爸"这个称呼,顾明远有些意外地看向商砚辰。后者微笑解释:"乐乐现在叫我爸爸,叫暖阳妈妈。我们是一家人。"
这个温馨的场景触动了顾明远。他想起了自己和妻子曾经也渴望拥有孩子,但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如愿。如今看到乐乐和暖希,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
晚餐非常丰盛,席间,话题不知不觉转到了顾明远的过去。
"顾教授,您为什么会选择研究过敏疾病?"叶暖阳好奇地问。
顾明远放下筷子,眼神略显黯淡:"因为一个叫小航的孩子。三十年前,他患上了一种罕见的过敏性疾病,当时医疗水平有限,我们无法救他。从那以后,我就决定专注于这个领域,希望不再有孩子因为这种疾病而离开。"
"小航......"商砚辰若有所思,"是周小航吗?"
顾明远惊讶地看着他:"您知道?"
"周小航是我外婆家的远亲,"商砚辰解释,"小时候听外婆提起过这个故事。没想到,您就是那位一直研究治疗方法的医生。"
这个意外的联系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命运的奇妙。商砚辰继续说:"外婆常说,虽然小航离开了,但她一直相信总有一天会有特效药出现,挽救像小航这样的孩子。"
"如今,这个愿望即将实现,"叶暖阳温柔地说,"顾教授的坚持没有白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顾明远心潮澎湃,他从未想过,自己几十年的坚持,竟以这样的方式与商家产生联系。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晚餐后,乐乐拉着顾明远去看他的"秘密基地"——一个小阁楼,里面摆满了各种科学读物和小实验器材。
"顾爷爷,我长大也想当医生,像妈妈和您一样!"乐乐认真地说。
顾明远欣慰地笑了:"好啊,等你再大一些,爷爷教你识别各种药草。"
"真的吗?太好了!"乐乐兴奋地跳起来,"我可以当您的学生吗?"
"当然可以,"顾明远温和地回答,心中突然涌起一种奇妙的感觉——他似乎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
离开商家时已是深夜,商砚辰亲自开车送顾明远回家。路上,两人聊起了即将开展的合作项目。
"顾教授,项目启动后,您有什么计划吗?"商砚辰问。
顾明远思考片刻:"我想找几个年轻有为的医生重点培养,把我的经验传授给他们。特别是那些罕见病例的处理方法,很多都没有写进教科书。"
"这是个很好的想法,"商砚辰赞同,"基金会可以设立专项奖学金,吸引优秀的年轻医生加入。"
到达老宅门口,商砚辰犹豫了一下,似乎有话要说。
"顾教授,有个不情之请,"他最终开口,"我们家乐乐对医学很感兴趣,周末能否来您这里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当然,如果您觉得太麻烦......"
"不麻烦,不麻烦,"顾明远连忙说,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我很乐意教他。这栋老房子太安静了,有个孩子来学习,反而让我开心。"
就这样,一个意外的安排,让顾明远的生活有了新的期待。每个周末,乐乐都会来老宅"上课",有时候暖希也会一起来。两个孩子的到来,给这座寂静的老宅带来了久违的欢笑。
顾明远精心准备了适合孩子理解的课程,从基础的人体知识到简单的药理学,再到常见病的识别和预防。他惊讶地发现,教学过程不仅让孩子们获益,也让他自己重新审视了那些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医学知识,产生了新的思考和见解。
一个月后,新药临床推广项目正式启动。开幕仪式上,顾明远作为首席专家发表了演讲,介绍项目的意义和目标。
"医学的进步不应该只服务于常见病和富人病,"他语气坚定,"那些罕见病患者,特别是儿童,同样有权利获得最好的治疗。这个项目的目标,就是让特效药能够惠及每一个需要它的孩子,无论贫富。"
演讲获得了热烈掌声。会后,一位年轻记者采访他:"顾教授,您已经七十二岁了,还这么投入工作,动力是什么?"
顾明远微微一笑:"每当我看到一个孩子因为治疗而重获健康,那种喜悦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记者继续问:"您有什么人生遗憾吗?"
顾明远沉默片刻:"我和妻子一生未育,这曾是我最大的遗憾。但现在,我有了许多''学生'',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人生没有完美,但可以有圆满。"
这段采访被刊登在医学杂志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年轻医生被顾明远的故事感动,纷纷申请加入他的研究团队。
项目启动三个月后,顾明远的新药已经在五个试点城市的医院投入使用,挽救了数十名重症过敏患儿。每一个成功案例都会被记录下来,成为后续研究的宝贵资料。
然而,高强度的工作让顾明远的身体亮起了红灯。一天晚上,他在整理资料时突然感到胸闷气短,被紧急送往医院。
"顾教授,您必须休息了,"主治医生严肃地说,"您的心脏负担过重,再这样下去很危险。"
病房里,商砚辰和叶暖阳带着乐乐前来探望。
"顾爷爷,您一定要好好休息,"乐乐担忧地说,"我们还等着您教我们呢!"
顾明远虚弱地笑了笑:"爷爷没事,只是太累了。过几天就能出院。"
等乐乐和叶暖阳去买水果,商砚辰单独留下来和顾明远交谈。
"顾教授,项目已经步入正轨,接下来的工作可以交给年轻人去做,"商砚辰诚恳地说,"您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顾明远叹了口气:"我知道自己老了,跟不上节奏了。只是,还有很多经验没来得及传授......"
"时间还很多,"商砚辰安慰道,"您先养好身体。另外,我有个提议,不知道您是否愿意考虑。"
顾明远好奇地看着他。
"您一个人住在那栋老宅,不太方便,"商砚辰说,"我们家有一栋独立的小院,环境幽静,离医院也近。如果您不介意,可以搬来和我们一起住。这样,乐乐和暖希也能经常向您请教,您有什么需要,我们也能及时照应。"
顾明远愣住了,没想到会收到这样的邀请。他犹豫片刻,问道:"这...不太方便吧?"
"您救了乐乐,对我们家有恩,"商砚辰真诚地说,"更何况,您的研究将帮助无数像乐乐这样的孩子。我们希望能尽绵薄之力,让您的晚年生活更加舒适。当然,如果您担心打扰我们,那完全是多虑的。小院独立成一户,您可以保持自己的生活习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就在这时,叶暖阳和乐乐回来了,听说了商砚辰的提议,乐乐立刻兴奋地说:"太好了!顾爷爷可以天天教我医学知识了!"
叶暖阳也附和道:"是啊,顾教授,您搬来和我们一起住,我也能经常向您请教呢。"
看着他们热切的眼神,顾明远内心深处的坚冰渐渐融化。自从妻子去世后,他一直独居老宅,虽然有助手偶尔照料,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孤独的。也许,是时候接受这份温暖了。
"好吧,"他最终点头,"等我出院后搬过去。不过,我有个条件——我要带着妻子的照片和我们的纪念品。"
"当然可以,"商砚辰笑道,"那些都是宝贵的回忆。"
一周后,顾明远出院,在商砚辰的安排下,搬进了商家的小院。这是一栋中式庭院,青砖黛瓦,古朴雅致,院中有一棵老梅树,正值初冬,枝头已见花苞。
"顾教授,您看这梅树,"叶暖阳指着院中的老树,"马上就要开花了。听说梅花在雪中最美,到时候我们一起赏梅。"
顾明远望着那株老梅,忽然想起妻子生前最爱梅花,每年冬天都要去郊外赏梅。自从她离世,他再没去过梅园。
"谢谢,"他轻声说,眼中闪烁着泪光,"我很期待。"
搬入新居后,顾明远的生活焕发出新的活力。白天,他在家中整理多年的研究资料,偶尔去医院指导年轻医生;傍晚,他会在院子里教乐乐和暖希识别药草,讲解简单的医学知识;晚上,他常常被邀请到主屋共进晚餐,和商家人一起分享各自的一天。
一个月后,第一场雪如期而至。清晨,顾明远推开窗,看到院中梅树已开花,白雪覆盖枝头,与红梅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顾爷爷,下雪了!"乐乐兴冲冲地跑来,拉着他的手,"我们去看梅花吧!"
院子里,叶暖阳和商砚辰已经准备好了桌椅和热茶,一家人围坐在梅树下,欣赏雪中梅花,饮茶聊天。
"顾教授,好消息,"商砚辰说,"您的新药已经在全国十五个城市投入使用,效果非常好。医学协会提名您参评今年的医学终身成就奖。"
"是啊,顾教授,您的研究拯救了很多孩子,"叶暖阳补充道,"这个奖项实至名归。"
顾明远摇摇头:"荣誉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能看到研究成果帮助那些孩子,这就是我最大的满足。"
他抬头望着雪中的梅花,仿佛看到了妻子温柔的笑容。四十年前,他们同为儿科医生,立下誓言要一起为患儿谋福祉。如今,虽然妻子已不在身边,但他依然在坚持着他们共同的梦想。
晚上,回到小院,顾明远坐在书桌前,翻开日记本,写下今天的感受:
"今日初雪,梅花盛开。与商家共赏梅花,其乐融融。这些日子,我仿佛有了新的家人,特别是乐乐和暖希,他们让我体验到了为人师长的乐趣。新药项目进展顺利,妻子在天之灵应该也会欣慰。人生七十有二,本已是夕阳西下,却因缘际会迎来了新的黎明。余生短暂,愿尽己所能,继续点亮医学的明灯,照亮更多孩子的未来。"
写完日记,顾明远走到窗前,望着月光下的梅花,心中充满感激。一个偶然的病例,让他与商家结下不解之缘;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他有了新的"家人";而他毕生的研究,也终于在暮年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人生没有完美,但可以有圆满。在这个雪夜,顾明远心中的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亮。
喜欢总裁的私人医生:偏执爱恋84天请大家收藏:()总裁的私人医生:偏执爱恋84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