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创造的“六大职能中心制度”,几乎可以完美覆盖合成旅的作战需求,确保合成旅在战斗中的迅速展开。
然而一个标准的作战单元,除了战时的作战状态外,还会有平时的训练和生活。
陈军同样做了专门安排。
钢七营期间全军首发的士官长制度,平时主要负责士兵们的生活和训练,正好可以再次应用到合成旅。
只有陈军懂得怎么去带合成旅,自然也只有陈军懂得怎么练兵。
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训练模式基本就能定下来。
由陈军来规划、研究和制定训练法,并将训练法转化为详细的教学方案,然后由旅士官长为首,领导各营的营士官长,对教学方案进行进一步的细化。
装甲突击营的给突击营士官长,反导防空营的给防空营士官长……
由营士官长负责,细化到营的每个连。
整体形成陈军对接旅士官长,旅士官长对接各营的营士官长,营士官长对接各自营部执行到
就这样一级一级的分工对接下去,就能形成良性的作训循环。
又因指挥部队进行训练,和指挥部队进行战斗,就像是白天与黑夜,绝对不可能一起出现需求。
所以不管陈军最后能不能成为旅长,都不影响他同时抓这两方面的工作。
合成旅的编制、旅指挥所指挥架构、训练和生活等方面的预案完成,剩下的就是合成旅的体系和战术等预设。
作为信息化改革时代下的新产物,加入新的科技装备体系是必然的。
陈军是过来人非常的清楚,有人和无人协同组群作战,能大幅度的提升作战效能,成为未来主流的作战体系。
无人侦察车的抵近侦察距离,可以达到侦察兵人为的四倍以上。
人为抵近到四十米的距离侦察,已经是常规中的极限,再靠近的暴露概率,将会呈指数级大幅度上升。
而电动的无人侦查车体型小易伪装,移动时的声音几乎可以忽略。
在野外作战靠近敌方阵地十米,都是一件很轻松就能做到的事情,而且即便暴露后被敌人摧毁,损失也并不是很大。
不像人为亲自抵近侦察,一旦没了就是一条活生生的命。
生命可是无价的!
如果是地形不方便侦察车前往,或者作战需要高空俯瞰的视角,小型无人机也可以完美填补这个空缺。
陈军认为这是未来的新侦察体系,广泛采用无人机器来代替人力。
虽说现在科技还达不到陈军的需求,但是陈军觉得自己有必要写进去,起码让上级的领导知道这么回事。
这样在后续引进“大江无人产品”,上面拨军费购买会更加的积极。
陈家集团现在确实是有点钱,可这点钱只是相当于公司,放眼到整个中国军队,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陈军不可能,也没有那个能力,无偿给军队大量提供无人产品。
哪怕维持合成旅都够呛。
组建一个重装合成旅需要超200亿,每年的训练开支将近十个亿,陈家倾家荡产都供不过来。
最多就是不赚钱,本钱还是要收的。
……
合成旅的体系非常繁多,除了侦察袭扰方向的小型化无人车和无人机,能够组建新的无人侦察体系之外。
具备打击能力的大型无人机作战体系,同样需要装备到合成旅。
类似于美国的“死神”和“灰鹰”,侦察打击一体的大型察打无人机,可挂载对空和对地的导弹,能让合成旅多一种攻击手段,足以形成一套新的作战体系。
不管是进行实时超视距斩首,还是定点精准目标打击。
察打无人机都是王牌利器!!
此外还有战场物联网终端体系,升级单兵综合作战系统,装备自我组网体系等,都被陈军逐一记录在了预案之中。
除了这相关的体系预案之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那就是预设“能力参数指标”!
合成旅需要多少人员装备,要搞出什么样的体系制度,都只是个笼统的概念,没法直接挂钩作战能力。
与战斗力直接挂钩的只有一项,那就是具体到小数点后的“能力参数指标”。
比如装甲突击营的最大突击速度,在平原的突击速度必须达到多少,在艰难地形的突击速度必须达到多少。
常规作战的突击速度多少,极限强行军的突击速度多少。
防空导弹在10公里,20公里之内,实际拦截率分别是多少,在平原和山区等不同地形的偏差是多少。
等等这些各部队相关的数据,对组建初期的合成率都非常重要,
和最终的战斗力直接挂钩。
就比如常人看坦克只看装甲和火力,觉得这两项强的坦克就厉害。
其实对于主打突击作战的坦克来说,机动性和冲击能力同样很重要,跑不起来的坦克战斗力起码减半。
旅指挥所知道了具体的速度,才能更好的制定出作战策略。
否则装甲突击营突击敌某部,以最快速度都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到,旅指挥所却将时间定在了二十分钟。
这前后差了十分钟,坦克没法按时抵达,后果是会很严重的。
很可能导致整个战术失效!
其他的还有油料自持力标准,全机械化的各个连队的储备燃油,以几次突击所需的燃油为基准最合理。
战损抢修的时效怎么规定,坦克受损配备重型拆装工程车的情况下,规定多少时间内修复为合格。
达不到标准又该怎么训练,怎么对数据进行优化。
各连队的弹药携行基数多少,连队储备的弹药基数多少,t是常规中型旅的几倍,必须取一个最佳中心点。
弹药带多了影响行军速度,带少了可能不够战斗所需。
这个问题必须着重考虑。
毕竟重装合成旅的战斗风格,和钢七营设定的野战突击完全不同,主打的风格就是一个火力至上。
弹药的携带储备,必须贴着极限走。
也就是在不影响机动性的情况下,能带多少弹药就带多少弹药。
相关的数据要设定的太多太多,多到一个人根本就不可能忙过来,陈军能做的只是把各数据点出来。
每个点的具体参数指标是多少,需要一整个团队来进行后续操作。
并且还得在合成旅组建后的训练中,根据训练情况对参数随时进行调整,直到调整出一个最优的数据。
这也是合成旅以后的主要训练方向,把看不见的战斗力数字化。
看得见摸得着的战斗力。
才能让部队的指挥官打明白仗,发挥出该有的实力。
合成旅涉及的参数指标项目太多,陈军光在这个方面花费的时间,加起来粗略一算超过半个月。
这么长时间。
把陈军本人都吓了一跳。
而这还不是最费时间的工作,初步设定合成旅必须的“基础攻防作战编组”,陈军更是用了近20天之多。
研究开发编组战术本就极难,当初合成营就熬死了陈军不少脑细胞,
如今规模编制比之前翻了几个倍,陈军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就会更多,研发的难度会呈指数上升。
合成旅这个级别的单位,哪怕只是基础攻防作战编组,都要花费大量的心思。
陈军研究了将近半个月时间,也就开发出了五套基础进攻作战编组,还有三套基础防御作战编组。
进阶的战术根本没时间想,只能放在以后再找时间。
研发出的这八套作战编组中,攻防都有一套大成之作,其中最典型的攻防作战编组,被陈军命名为楔形攻击阵。
为了更好的演示定位各个部队,陈军特意采用了abc字母来定点。
具体排兵布阵如下:
装甲突击1营加一个工兵分队,负责顶在全旅最前面的A点。
工兵负责配合装甲突击营布阵,在装甲突击营发起进攻的途中,解除途中所遇到的障碍和雷区等。
确保装甲突击营的行进路线安全,能够最大化输出战斗力。
左右B点、C点两翼由机步营负责,特战营派遣侦察分队协同作战,双方混编部署负责两翼的警戒,以及在需要时快速前插,协同A点对敌作战。
中间安排一个机动防空分队,随时防备来自空中的威胁。
装甲突击二营坐镇中军的d点,这个位置非常的重要,前可以协助A点进攻,后可以防守自家大本营。
相当于是控场位!
特战营剩余人员部署在e点,目的同样是为了能快速的前出或后防。
反导防空营部署在f点,整体位于阵形中心偏左后。
相当于两者分别在d点的左右斜后方。
作为合成旅大脑的指挥中枢旅指挥所,被陈军安置在两者的之间,可以被两者有效的拱卫掩护起来。
剩下的地炮营、陆航营和作战支援营,全都放在了阵型的最后方。
这三个营都没有短兵正面作战能力,作为进攻阵型肯定是后方相对安全,不需要顾虑后方敌袭的情况。
部署在最后方是最安全的,且不会影响他们的正常运转。
只需要旅指挥所一道命令。
三个营立刻就能向前线提供火力,以及输送各种所需的物资和人员。
标准进攻阵型是主打全火力输出,冲击作战单位全都被安排在最前,标准防御作战编组则更加复杂。
陈军设计的防御战斗布置,采用了他认为更适合的“梯次抗击阵”。
也就是将防守分为三个阶段。
前沿让工兵部署混合雷区,封锁正面进攻的所有路线,地雷密度为每100平方一个,且部署路径必须交错打乱。
再搭配“品字阵”的反坦克壕,己方大量反坦克手隐藏于有利位置。
敌方若想闯过来,必付出不小代价。
而当敌人被被搞得灰头土脸,好不容易突破前沿阵地时,迎接他们的将会是广袤的几十公里“纵深阵地”。
两个装甲突击营和机步营借助纵深,将会和敌人在此进行战术斡旋。
特战营作为特种打击作战单位,亦会在这期间借助自身的独特优势,对敌后方进行持续的骚扰进攻。
地炮营更是会发挥恐怖的火力优势,对敌方单位进行炮火压制和精准打击。
在这种正面拉扯和侧面骚扰,再加上重型火力的持续覆盖打击下,进攻的敌人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哪怕是出动两个师来进攻,合成旅也能让它们头破血流。
要是敌人感觉从地面进攻很艰难,想要发动空中打击来增加优势,还有部署在最后方的核心“防空反导扇形区”。
雷达探测半径拓展至70k。
不管敌方出动轰炸机,还是低空作战的武装直升机。
只要进入到七十公里的封锁范围,就会被合成旅的雷达给锁死,随后迎接它们的将会是拔地而起的防空导弹。
只要合成旅的导弹没被耗尽,敌人的空军力量就没法靠近。
陈军在预案专门增加防空导弹连,就是要让合成旅拥有绝对的防空能力,能正面抗住一个陆航大队进攻的程度。
陆航大队配置的武装直升机,数量通常在二十架左右。
而陈军要打造的防空导弹连,同样是有十二个班的加强连,可以标配四到六辆防空导弹发射车。
如果是以六辆导弹发射车为标准,同时可以锁定十五到十八个目标。
师旅级规模作战,完全绰绰有余。
师以上更高规模的集团军级敌人,不在陈军的预案设计范围之内,因为那已经超过了合成旅的承受范围。
而且真要有集团军级的敌人来袭,我方也不可能只派一个合成旅应战。
当然。
如果要是真要考验极限战斗力,硬要让一个合成旅去干一个集团军,也并不是真的毫无胜算。
别忘了陈军最擅长以少胜多,越两级挑战也不是不可为。
“梯次抗击阵”战术只用于纯防御,而且中间留有数十公里的纵深范围,哪怕是真到了最差的境地。
也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部队整体回缩从后方撤离。
打不过就跑,一点不丢人。
活着才有机会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