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4章 最后大决战之“灭猴行动”

作者:酸甜小苹果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324章 最后大决战之“灭猴行动”


    陈军费尽心思想出来的战法,复杂的同时却又充满精妙性。


    说人话就是……


    把大家商量出来的五条思路,进行一番精炼挑出其中的精髓,再加入陈军个人的能力进行升级。


    听起来很复杂,其实也很复杂。


    执行起来一共分三个部分。


    首先是装甲连和装甲步兵连齐出,一个不剩的全部投入到前线去,摆出一副要同时进攻五号和六号阵地的架势。


    通过这个办法吸引蓝军主力,把所有地面力量都调到前线。


    蓝军此时的兵力已经不够用,只要红军把所有部队全摆到前线,拿出一副和对方大决战的架势。


    为了最大化程度守住前线,蓝军必然会押注所有地面力量。


    主阵地能调走的都会调走。


    毕竟要是五号和六号阵地守不住,且守着两个阵地的蓝军部队被消灭,主阵地上面哪怕再留一个连防守,也对最终的结局起不了任何作用。


    反观把这个连提前投入防守作战,能大幅度提升五号和六号阵地的防御,能够最大化程度顶住红军进攻。


    等吸引了蓝军绝大部分地面部队,陈军就会掏出他的第二手动作。


    派出所有的武装直升机投入进攻,不断从中间横插,向主阵地方向进行压迫。


    摆出一副要穿透蓝军阵地,对蓝军主阵地发起空袭的架势,把蓝军的防空部队和陆航大队吸引过来。


    第一步吸引蓝军地面部队,第二步吸引蓝军空中部队和防空部队。


    此时此刻双方大部队都投入战场,几乎是倾尽全力,红军没有了太多余力,蓝军同样也是如此。


    到时陈军就会推出第三步——


    运输直升机上阵!


    将红军单兵战斗力最强,且最擅长敌后斩首作战的特战排派出去,乘坐直升机从旁边绕到蓝军大后方。


    然后从大后方来一波空降,执行最具现代化作战特色的“空降闪电斩首”。


    只要红军直升机超低空飞行,避开蓝军电子对抗部队的雷达搜索,加上蓝军主阵地防空部队已被调走。


    陈军有足够的理由相信。


    只要红军直升机能抵达主阵地,特战排就能化身进入羊圈的狼群,对蓝军指挥部进行摧枯拉朽的扫荡。


    哪怕不能够干掉整个蓝军主阵地,上面毕竟还有大量的后勤部队。


    干掉营长,摧毁蓝军指挥部。


    绝对没有问题。


    经过这一天的激烈交战下来,蓝军电子连虽然仗着装备优势,一直都在压着红军信息连打。


    但红军并不是任人捏的软柿子,也不是没有任何收获。


    经过对大量拦截信号的分析,精准定位了蓝军指挥部的位置,就是信息连此战最大的收获之一。


    正是有了这个关键的情报,才让陈军敢计划这波闪电斩首。


    陈军设想出完善的进攻计划后,将整个作战计划命名为“灭猴行动”,并向在座众人做了详细讲解。


    本来还分为激进派和保守派,在那里争论个不休的众人。


    听完陈军的“灭猴行动”以后,各位就抛弃了原本各自坚持的战术,全都成为了陈军的忠实拥护者。


    “老陈,还是你小子贼,这孙猴子怕是要被打哭了,哈哈。”高城兴奋得不行。


    他也听懂了陈军的言外之意。


    “这个打法好,实在是妙啊,地面部队正面进攻,小股部队敌后偷袭,两手行动一起抓,不管哪一路成了,都能拿下这一场对抗演习。”满广志赞不绝口。


    “我们都只是单线思维,只想着在一根弦上面蹦哒,还是老陈脑子够活,能想到这么完美的战术,简直是绝了。”


    才只是听完陈军的战术,教导员马天祥仿佛已看到了胜利。


    其他一众参谋也是交口称赞,各种夸赞的话语反正是不要钱的,全都恭维到了陈军的身上。


    陈军在钢七营的地位和实力等级,就此就往上提了一个级别。


    “既然大家都赞同我的方案,那‘灭猴行动’就这么定下来了,力争一举拿下。”


    陈军做事素来雷厉风行,确定好了便立刻安排执行。


    得到命令的各参谋和高城等人,立马根据陈军的计划开始安排,通知


    红军这边有了完美的“灭猴行动”,蓝军这边同样也准备最后一搏。


    且蓝军的部署非常诡异。


    仅剩下来的一个半坦克连,全部被孙东平调到了六号阵地的后方


    半个装甲步兵连倒是上了阵地,并且还被孙东平一分为二。


    五号和六号阵地各一半。


    蓝军后勤连的规模同样很大,在这个一决生死的关键时刻,后勤部队也被孙东平给用了起来。


    哪怕后勤部队战斗力不太行,同样被安排上了五号和六号阵地。


    医疗兵和炊事兵都整上去了。


    200多号人的后勤连上阵地,先不管这群人的战斗力如何,起码手里拿把枪站在那还像回事。


    至于后勤兵全部上了战场,整个后勤供应链会全部中断这回事。


    都已经破釜沉舟之战,成败在此一举。


    等于一榔头买卖。


    哪里还需要后勤供应。


    孙东平把后勤全部压到前线,配合还剩下的半个装甲步兵连,战斗力马马虎虎也算有了两个连。


    在有着工事和高地地形优势下,肯定能够防守住一段时间。


    要是能把一个半连的坦克,也安排上阵地加入到防守作战中,再想点办法鼓舞一下全营士气。


    在高昂的士气和斗志支撑下,搞不好还真能在山头上再守一天。


    红军只有两天的进攻时间,现在时间已经快过去一天了,蓝军只要能再守一天,那他们还真就能反败为胜。


    保底也能搞个平局收场!


    当然。


    这个前提是红军的指挥官,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角色,与之对战的部队,也不是钢七营这种精锐。


    或许孙东平自己心里门儿清,陈军指挥的钢七营,不是前面演习中,被蓝军吊打的普通货色。


    所以孙东平才用了不一样的招数,没有把一个半坦克连安排上阵地。


    可留着这么一波庞大的力量,偷偷的藏在阵地后方,做了极其隐秘的伪装,不抵近到五十米内根本发现不了。


    究竟是要用来干嘛,只有孙东平知道。


    除了坦克部队诡异的安排之外,蓝军其他部队的部署没太大异常。


    陆航连还剩下两架武装直升机,两架通用运输直升机,这会儿都停在停机坪上,没有被安排任务。


    火炮连的重炮和防空炮,倒是都往前移动了一些。


    已经做好了随时支援两个阵地,为它们提供火力支援的准备工作,同样也都做好了伪装工作。


    红军凭借着特种兵的优势,地面侦察已经压着蓝军打。


    此时蓝军后方已经被完全渗透,蓝军根本搞不清有多少红军侦察兵,已经渗透到了他们附近埋伏。


    为了不至于隐秘单位暴露,引来红军的远程火炮打击。


    蓝军只能被动的做好伪装,把伪装网和伪装布什么的,全部都掏出来用上,把视觉伪装尽可能拉满。


    也就是孙东平的谨慎安排,加上侦查注意力都在阵地上。


    一个半连的坦克躲在阵地下,竟逃过了渗透过来的红军侦察兵眼睛,没能及时发现这个情况。


    原本对合成营搞一个特战排,认为是画蛇添足的孙东平。


    在这一战中见识的特战排的强悍,打得他的侦察兵透不过气来,地面反侦察作战彻底失败。


    哪怕孙东平嘴上再怎么硬,心里头着实是已经“羡慕了”。


    只恨自己没有特战排,更是在暗地里打定了主意,这一战要是能赢下来,坐稳了自己在朱日和的位置。


    他孙东平一定要搞个特战排,不管多大的压力都要去弄下来。


    特战排实在太香了!


    ……


    红蓝双方按照各自的战术打法,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兵力和物资调动,决战的气息开始弥漫整片战场。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五点整,天空都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在这个漆黑夜色已经上去,天地已经变得灰蒙蒙白的时间,熬了一晚上没有睡觉的红军部队,本应该非常的疲劳,此刻却一个个精神抖擞。


    每个战士的眼中士气澎湃,想要赢的那股战意,如火蛇一般不断喷吐。


    “灭猴行动,开始!!”


    随着陈军坐镇南军营部,正式下达了最后大决战的命令。


    负责配合调度的指挥部各参谋,纷纷第一时间抓起电台的话筒,向所负责的部队下达作战指令。


    首先出动的是红军装甲连,十几辆96式坦克冒着黑烟冲向战场。


    在他们后面跟着装甲步兵连,还有一个排的特侦连步战车班,车内的红军战士们严阵以待,车身射击孔已全部打开,随时可以对外进行射击。


    有了步兵作战车在后面保护,登上了阵地后,坦克可以放心的向前面冲锋陷阵,不用担心被步兵偷偷摸上来。


    这是机械化部队特有的,独有兵种特色的步坦协同。


    装甲连和步兵连一起出发,在前进的途中逐渐分成了左右两批,分别向着蓝军五号和六号阵地而去。


    并且随着越靠近两个阵地,车辆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在这种开阔的地形作战,坦克哪怕是集群进攻,也绝不能够过于密集,十几辆坦克扎堆一起来,除了看起来威武好看之外,剩下的全是缺点。


    保持单坦克的最佳作战半径前进,才是最优的草原作战模式。


    说个最简单的案例。


    假设蓝军准备集结几番重炮,在蓝军发起进攻的途中进行饱和打击,也对红军造成不了太大威胁。


    红军进攻的坦克分得很散,蓝军炮火根本没有办法覆盖。


    红军以步坦协同的进攻阵型,推进到红军五号和六号高地下方,并没有急着立刻上去发起进攻。


    标准流程得走起来。


    早就已经蓄势待发的红军重炮连,牟足了劲对蓝军阵地发起炮袭,炮弹如雨点一般砸了过去。


    反正已经是最后的大决战,炮弹主打的就是一个不要省,使劲打。


    进攻敌人的高点阵地,先用炮弹把地面洗一遍,再用坦克进行冲击,最后再是步兵上去清扫。


    这既是传统重型部队作战模式,同样也是合成部队的进攻模式。


    不管时代再怎么变化,也不管作战模式再怎么更迭,有一些基础的战争模式,属于是亘古不变的。


    先炮击,再冲锋。


    就是典型中的典型。


    上面大军团作战,不管时代怎么变,都是这么打,哪怕进入到星际时代,正面战场都得这么来。


    红军的炮弹像不要钱一样砸,起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蓝军阵地上防守的都是后勤兵,他们的基本战术素养不如正规军,应对炮击的能力也差很多。


    一轮近十分钟的炮袭下来,导演部宣布的蓝军阵亡人数就已经近半百。


    要是换了正规的作战部队,就这一波光秃秃的炮击,阵亡一二十人不得了了,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


    孙东平也预料到会有这种,很快便拿出了他的反制手段。


    炮兵反打压制!


    红军的重炮打击蓝军前线高地,蓝军的重炮就打击红军的重炮阵地,逼迫红军炮兵不得不持续进行转移。


    红军重炮转移期间不能进攻,等于就是给蓝军阵地争取了空间。


    而红军重炮停止进攻期间,红军早就已经就位了坦克和步战车组,就会向蓝军阵地发起冲击。


    蓝军阵地有单兵反坦克火力,红军也不可能直接硬往上面冲。


    基本就是趁着蓝军阵地被炮袭,防守能力薄弱的时候上去打一波消耗,只要蓝军反应过来组织起了防守,红军部队就会立刻撤回来。


    重新让蓝军重炮连接着上班,继续打击蓝军阵地的防守力量。


    蓝军步兵为了躲避炮弹打击,只能放弃防守又龟缩到防空洞里面,红军坦克趁机又开始冲击。


    就这么一轮接着一轮的博弈,持续的不断消耗蓝军阵地力量。


    等到启动第二阶段时机到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