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南下平江

作者:莲子舟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连日梅雨终于在今晨歇了口气,天不再雾蒙蒙的,舍得在高淳镇湿漉漉的码头上洒些微光。


    半旧的乌篷客船,泊在一旁。


    王秋兰背着包袱,里头装了一些换洗衣物。卫锦云左手提着的竹篮里装着王秋兰一早起来做的豆沙馒头。家里剩的油米面,晒得干货,全都装到背篓里,一点没留。


    “菱姐儿,蕖姐儿,抓紧姐姐。”


    卫锦云声音温和,伸出手。


    卫芙菱抓住卫锦云的手,随即挽紧她的胳膊,乌溜溜的大眼睛时不时左顾右盼,盯着来往的行人。


    往年她只随祖母坐过家门口小河里的船,捉捉小鱼,赶赶鸭子。如今头一回坐客船出远门,纵使生在水乡,她也有些胆怯起来。


    卫芙蕖目光低垂,她稳稳地跳上船板,避开卫锦云扶她的胳膊,轻声道,“我自己可以。”


    上船后她抬眼看到卫锦云背着的一大个背篓,眼睫微颤,“你将手里那篮子给我,我来拿。”


    几人身旁,赤膊的脚夫挑担而上,老妪正叫卖新采的莲蓬和菱角,还有几位穿着体面却与船老大讨价还价的行商。


    船老大是个沉默的黑瘦汉子,只是闷头解绑在老树桩子上的缆绳。


    船婆则是个四十来岁的妇人,穿着一身浆洗发白的蓝布点子褙子,束根同色攀膊,身板挺得笔直,瞧着就干练。


    她面色红润,嗓门洪亮,“王阿婆,带孙女们去平江府?快进来,舱尾还有个隔间,小是小了些,但清净!”


    她所谓的隔间,不过是船尾用木板隔出的一小块地方,勉强能容四人坐下。


    这里头低矮又闷热,弥漫着一股陈年木头被河水泡烂的潮味。


    卫锦云扶过祖母,又护着妹妹们坐好,自己则靠船壁坐下,她掀开乌篷帘子,望向外面逐渐开阔的河面。


    船橹拨开河水,慢慢行驶。


    “卖新采的菱角咯,头一茬,又嫩又甜!”


    “栀子花,茉莉花,香香的珠兰花,买回去泡茶喝了浑身上下都喷香!”


    “草鞋!蒲扇!”


    码头旁自然有各式各样的叫卖声,或近或远地飘进船舱。


    卫芙蕖凑到卫锦云身边,将脑袋探出帘子,弯腰一伸手,扯了朵莲花。


    她这般出其不意,惊得卫锦云忙揽住她的腰,一把将她抱回,“蕖姐儿,小心掉下去。”


    “我会凫水。”


    卫芙蕖攥着扯下的那朵莲花,小声嘟囔。


    “那又怎么样,蕖姐儿能追上船吗。”


    卫芙菱坐在一旁反驳。她们俩为双生,卫芙蕖比她先一步出生,她却怎么也不愿意唤她声姐姐,成日“蕖姐儿,蕖姐儿”叫唤。


    卫锦云知晓小孩子的心思,想来是要离开长大的江宁府,扯朵莲花做个念想。


    待船行驶出高淳镇,周遭响起悠扬的乐声,穿透了嘈杂的人声和水声,清晰地飘进船舱。


    卫锦云循声望去,只见一艘比她们这艘乌篷船大上许多,装饰也考究些的商船正从侧后方驶近。这商船上有好些房间,每一间仔细隔开,干净又整洁。


    她们自然是不坐这样贵价的船,坐上一回,够乌篷船来去好几趟。


    祖母为了她们安生,一咬牙回了平江府,也不知那边的铺子到底如何。往后如何在那边安定,用铺子做些什么生意,每一笔花销都是要寻思的。


    船头处,有一位身着素色罗裙,怀抱琵琶的女子正低眉信手,轻拢慢捻。


    吴侬软语的小调随着琵琶的轮指流淌出来,缠绵悱恻。


    王秋兰也听到了琵琶声。


    她原本闭目养神,此刻眉头却蹙了几分,放在蓝布包上的手微微收紧。她睁开眼,似是怀念道,“与江宁府有些许不同,这是平江府的调子,该有好久没听了。”


    船舱里,其他乘客的闲聊也传入耳中。


    “听说今年平江府丝价又涨了,这趟货若能顺利脱手,那我便能娶上媳妇儿咯。”


    “山塘街‘徐记’的点心铺子,那才叫一个火爆,大清早队就排到街尾了,他家的枣泥麻饼我眼下想想都要淌口水。”


    “我是要去听琵琶的,子城西北角那儿,喝喝茶,听听曲,才适意。”


    卫锦云听着乘客对于平江府生活的闲聊,捕捉有效信息,心中快速盘算。她也算是平江府的人,只是来自千年后。


    祖父母捡到她时,已是高龄。筹备完他们的后事,她也不过才上大三。


    本想跟着祖父一样学个医,他却总要与她争执这个中西医到底哪个好,也甭多学,跟着祖父多看多练就行。她日日与祖父斗嘴时,祖母便会泡壶茶,挑几块刚出来的糕点。


    祖父吃糕点,祖母也念叨,“就你还老中医,不知道自己血糖高,血压还高,给囡囡吃!”


    祖父一边迅速将绿豆糕塞嘴里,还不忘拣掉在胡须上的渣,一边顶嘴,“不高不高,我给自己把过脉的,我都吃一辈子你做的糕了,老来不让我吃,像什么样子哟!”


    到头来卫锦云算学了个望闻问切,还学会了祖母一手糕点手艺。


    大宋熙攘繁华,此去平江府,想来人也瞧不上且信不过她这个小姑娘的搭脉手法,那样好的位置,倒不如开间糕点铺子。


    既符合当下平江府人的口味,她自己又拿手,是个挣钱的好路子。


    至于卫锦云原本学的法学专业,这年头民间讼师可不好当,说了不中听的话,容易有被上门寻仇,流放的危险。


    她还想带着祖母和妹妹们多活些日子,过好日子。


    到了正午,船婆拎着个陶壶进来添水,顺口搭话,“王阿婆,今日去平江府是有亲戚投奔?听口音,您老像是平江府本地人?”


    她眼睛顺道瞟了一眼祖母紧抱的蓝布包,那里头装着铺子的房地契与她们的路引。


    祖母眼皮都没抬,只淡淡“嗯”了一声,算是回应,显然不欲多谈。


    船婆碰了个软钉子,也不恼,转而看向卫锦云和姐妹,笑道,“哎哟,这两个小囡囡长得真灵,像年画娃娃似的。就是瞧着精神头不足,是不是晕船了?还是我这船上的饭食不合胃口?”


    客船是包饭的,但也不会拿出什么好东西。


    米饭蒸得干硬,有股淡淡酸味,似是隔夜,青菜寡淡无味,一小碟酱芥瓜齁咸,唯一的油腥是几滴凝固的猪油星子,将姐妹俩吃得蔫头巴脑。


    高淳镇隶属江宁府,王秋兰养孙女虽养得不说多富贵,但餐餐也是荤素俱全。时常抱着孙女们去买饴糖果子,听听大戏,疼得跟金疙瘩似的。


    如今姐妹俩不适应也属常态。


    客船夜间禁行,从江宁府南下平江府要走好几日。初夏天气渐热,祖母做的豆沙馒头与姐妹俩爱吃的果子放不了两日。


    眼瞧着妹妹们小脸煞白,这酸米饭万一吃了闹肚子,更是不好。卫锦云寻思着,这两日得自己做些饭菜。


    “阿婆。”


    卫锦云抬起头,温顺笑容,声音清脆,“能否借您的小泥炉和瓦罐用一下?我瞧妹妹们有些不舒服,想给她们弄点顺口的。”


    船婆有些诧异,但看卫锦云眼神恳切,便爽快道,“用吧用吧,炉子下头火还温着。”


    卫锦云道了谢,起身。


    她取了泥炉瓦罐,回来洗净手,将摆着的凉水倒入瓦罐,拿起妹妹们甜甜嘴的饴糖,挑了两块,投入水中。


    水很快温热,饴糖融化。她拿了几片薄荷叶,在掌心用力揉搓,挤出汁液,再一块扔进糖水中。


    待糖水微沸,立刻离火。


    “蕖姐儿菱姐儿,喝点水。”


    卫锦云将薄荷糖水小心地倒进两个瓷碗中,晾了半晌后递给妹妹。


    “姐姐,好喝。甜甜的!”


    卫芙菱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大口。卫芙蕖也小口啜饮着,原本蔫蔫的小脸舒展开来。


    知晓要走个好几日,船上难免不适,卫锦云早就在院子里抓了几簇薄荷叶备着。


    她前世没有兄弟姐妹,看着这两个青色糯米团子,心都要化了。


    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妹妹。


    还有俩。


    入夜时,船已经驶进运河。


    雨又滴滴答答下起来,夜雨一点儿驱散不了热气,反而使舱内潮意更甚,闷热如同蒸笼。


    卫芙菱躺在祖母膝上沉沉睡去,呼吸均匀。


    蜷缩在角落的卫芙蕖,小脸在昏暗的船舱内泛起潮红,呼吸也灼热。她小小的身体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紧抿着唇,强忍不适。


    卫锦云察觉到这细微的声响,挪过去,伸手探向卫芙蕖的额头,有些烫。


    想来是吹了河风,湿邪入体,寒热交加,又是热风寒。船上缺医少药,梅雨季的病症最是麻烦。


    卫芙蕖烧得有些迷糊,但眼睛依旧努力睁着,裹着一丝倔强和防备,定定地看着卫锦云。她想推开卫锦云的手,却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


    “阿婆。”


    卫锦云出了船舱询问,“船上可有生姜?那位卖莲蓬的阿婆眼下睡了吗?”


    船婆躺在船头的藤椅上打盹,起身帮忙翻出几块干瘪的老姜和一小捧翠绿的莲蓬,“姜有,鲜莲子早上买的,还剩点。”


    她不让旁人挣,那莲蓬一转一卖,自己多收了卫锦云两文钱。


    “多谢。”


    卫锦云付好了钱,将泥炉带出船舱,以免吵醒睡着的其他人。


    她在船板上洗净老姜,用刀背拍散,挤出辛辣的姜汁备用,又极其耐心地剥下莲子,挑出莲心。


    她将莲肉放入瓷碗,小心翼翼地反复捣压后拌了些米粉、糖块与姜汁。卫芙蕖不喜欢生姜味,倘若光煮个生姜水,她也喝不了几口。


    船婆的小泥炉再次燃起。


    卫锦云洗净瓦罐,倒入清水烧开。新鲜的莲叶仔细洗净,垫在那碗莲姜米糊的下方。而后将碗放入瓦罐中,盖上盖子,隔水蒸制。


    小小的客船上,渐渐弥漫开一种温暖的香气。生姜原本刺鼻的辛烈被清甜包围。


    “蕖姐儿。”


    卫锦云伸手轻拍昏暗中低着头的卫芙蕖的肩膀,轻声哄道,“吃些东西。”


    温热的米香钻进卫芙蕖的鼻尖,她的身子微微抽着,忍不住抹了一把眼角,语气中不知有多少分委屈,“......我不吃,你不是我的姐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