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之后,任青苗顺利领到了自己新鲜出炉的三百五十文月钱。¨搜%搜\°小???说+?#网? £ˉ?无^错#内u容>
“青苗,你以后肯定会攒到一个小金库。”杨翠翠看着对方财迷的样子,觉得有些不忍首视。
“借姐妹吉言了,我只希望这一天快快到来。”任青苗嘿嘿一笑,这三百多文钱的手感果然比一百多文的好上许多。
“青苗,你还要跟以前一样,都攒起来吗?”麦穗皱着脸问道。
杨翠翠拍拍麦穗的肩膀:“你以为,青苗是因为以前的月钱少才不舍得花的啊,你还是没有看透根本,就算她一个月一两银子的月钱,她照样舍不得花,恨不得全部存起来。”
“这样吗?”麦穗张着嘴巴看向一旁的任青苗。
“是的。”
“你别这样看着我,就跟你喜欢买头绳发带一样,我的爱好就是攒钱,都是一样的。”
任青苗开口解释两句。
麦穗叹了一口气:“果然,人各有不同,每个人的悲喜都是不相同的。”
“你怎么还感慨上了。”杨翠翠把人揽过来笑道。
“我是觉得,花钱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情,青苗竟然不喜欢,实在是可惜。`萝_拉¢小/说¨ *最-新¢章?节?更_新_快*”
三人对视一眼,同时扬声笑了出来,笑声隐在周围嘈杂的人声中,一点都不显眼。
十月底的时候,崔氏给女儿请的女先生终于到了,因为关系到女儿的教养问题,崔氏很是下了一番功夫。
这次耽搁这么久,也是在县城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只能去信给娘家请求帮忙。
来的女先生姓张,是崔氏娘家那边养着的女夫子,专门给自家女娘准备的,崔氏的娘亲心疼女儿窝居在县城,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把人送了过来。
也是因为如此,才耽误了这么久,不过能有这么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女夫子,崔氏就是再等等她也是愿意的。
当天芳菲院的人就都知道了,张夫子到的时候,赵时瑾和赵时月都被崔氏叫了过去前厅见人。
任青苗自然是没有跟去的,不过听红玉姐姐回来说,张夫子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看着十分严肃。
“那大小姐和二小姐什么时候开始上课?”任青苗期待的问道。
彩玉想了想:“夫人前段时间己经把清风院修整了一遍,张夫子现在就住在那里,想来就是在清风院教学,时间嘛,就看夫人怎么安排了,应该不会耽误太久。¨??2′??8_,¨看?°书÷1·网)? ?&=更3&u新£??最?全d{”
任青苗听完若有所思。
赵时瑾这会儿正在崔氏的屋里耍赖。
“娘,这么突然,要不再给女儿两天的时间,调整一下,然后以最精神的样子去听张夫子讲课,岂不是更好?”
看了眼黏在自己身上的女儿,崔氏继续低头拨弄桌上的算盘。
“娘,我最好的娘亲,张夫子没到的这些日子,我整日被您盯着做女红,手指上扎的那些洞还疼着呢,要是提笔练字弹琴岂不是要女儿受苦。”
赵时瑾说着眼泪汪汪的把脸凑到崔氏面前。
“关键是你这女红学的也不怎么样啊?自搬去芳菲院,没有我盯着,性子又散漫不少,我不拘着你练女红,难道让你整日玩闹。”
崔氏把女儿的脸推开,继续看账本。
“可是娘,女儿可能就是不擅长做女红啊,我也认真学了,就是做不好也没办法。”
赵时瑾说着就想到了之前见到的那个丑荷包,嗯,不过,自己比青苗的女红还是要好点的。
“你既不喜欢女红,也学不好,那就明日开始跟着张夫子好好学琴棋书画,女红这些,有红玉和墨玉,之后也不必你自己亲自动手。”
“真的不能宽容两日吗?”赵时瑾看娘亲油盐不进,知道这次自己怎么撒娇卖惨都是不行了,怏怏的坐在一旁,低垂着脑袋不想说话了。
“窦妈妈。”崔氏叫了一声,窦妈妈拿过一张纸递过来。
“你看看吧,这就是你日后的课程安排,你现在也不小了,过了年就是七岁的大姑娘了,这些东西必须要抓紧时间学,娘也不求你样样精通,但是入门是必须要做到的,有一项精通是必须的。”
崔氏看着还天真的女儿,心里叹了一口气,丈夫是个不上进的,以后女儿的亲事要她很费心。
儿子倒还好,有能力加上大伯的帮忙,说一门好亲事不难,但是女儿就不一样了,他们家说到底是沾了大伯一家的光,但是人家也是有女儿的,时瑾虽然是二房嫡女,但是长在县城,如果才情学识不佳,将来想说一门好亲事肯定是不容易的。
就是因为如此,崔氏才厚着脸皮让娘家把精心准备的女夫子给送了过来,实在是不得不提前谋算铺路。
赵时瑾接过来看过之后就是一声哀嚎,吓得崔氏手里的账本都险些拿不稳,气的抬起手拍了女儿后背一下。
“你这又是一副什么怪样子,这次张夫子能请过来,你外婆可
是欠了族里其他房好些人情呢,你不好好学,对得起谁。”
看到崔氏真的发火了,赵时瑾怂了下来,挨挨蹭蹭的拉着崔氏的胳膊。
“娘,女儿知道了,你不要生气,我从明日起,一定用心跟着张夫子好好学,不辜负您的一片苦心。”
崔氏看着身侧的女儿,想想最近柳氏一反常态的安静,这是知道托了自己女儿的福,赵时月才能跟着一起接受良师的教导。
“娘也不是逼你,但是我们女子本就不如男子选择多,为了以后不吃苦,学好本事,将来谋一个好夫婿好婚事,娘就安心了。”
“娘,女儿还小着呢,说什么夫婿婚事的。”赵时瑾把头埋在娘亲怀里,嘟嘟囔囔。
崔氏轻笑一声:“是,娘的瑾儿还小呢,现在课业是最重要的。”
“哎呀,娘,你怎么又提课业的事情,女儿想想就觉得累。”
屋外寒风凛冽,屋内母女两个挨在一处,小声说着贴己话,周围的丫鬟安静的伺候在一旁,一派温馨和美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