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49章 霸气侧漏的吕布

作者:纪言玄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就在这样的议论声中,


    朝廷再次召开会议。


    涉及兖州债券案的官员,


    已有不少被廷尉满宠带人拘押进天牢。


    这些人只是负责统计和私下挪用债券资金的小官。


    另一批在兖州实施犯罪的官员仍在追捕中。


    随着锦衣卫和廷尉的深入调查,


    兖州各地潜伏的官员逐渐被逮捕。


    朝会开始前,


    已有超过一百二十名官员被捕入狱。


    所有人此刻都在等待刘备的回应。


    刘备若下令处决,这些人便难逃一死。


    若刘备选择退让,便能找到百余人顶罪。


    此事就此草草收场。


    至于天子刘协?


    他也无权干涉。


    大殿之内。


    首先发声的是军方代表。


    赵云被推举为发言人。


    他们用最直接的方式,将写有诉求的白布呈上,血字鲜明。


    这是一份由万余名将士联署的请愿书,递交至朝廷。


    “三军将士托付赵云,不仅要求追发兖州大战阵亡将士的抚恤金。”


    “更希望将挪用债券资金的相关官员依法严惩,公开处决!”


    债券资金本应包含抚恤金,但将士们的要求远不止于此。


    赵云的态度强硬,令张邈措手不及。


    陈宫则早已停止徒劳的抵抗。


    张邈作为兖州士族的代表,在朝会上独自应对各方压力。


    他的处境极为艰难。


    会议很快结束。


    皇宫门外。


    张邈截住吕布。


    “奉先,烦请你转告卫将军。”


    “我们认输。”


    张邈清楚,幕后支持者是刘备。


    刘备近期行事低调,若想与其沟通,唯有通过持天子剑的吕布。


    “张氏一族愿付出任何代价,只求保全张超。”


    如今刘备的立场已非常明确——支持彻查**案中涉及的所有官员。


    张邈内心焦虑。


    “一句认输无法解决问题。”


    吕布摇头道。


    此次他受刘备委派处理**案,也知晓背后的隐情。


    “卫将军那边若有条件,不妨直说。”


    张邈咬牙回应。


    “若要谈条件,你该去找主公。”


    “找我又何用?”


    吕布头也不回,脚步未停。


    "吕布,事到如今,非得赶尽杀绝?"


    张邈今日豁出去了。


    "主公把此事交付于你,你便可自行决断。"


    "这批人,我必杀无赦!"


    吕布此言一出,张邈震怒。


    "你竟如此狠辣?"


    "莫非欲借此公报私仇?"


    "大胆!"张邈呵斥。


    此刻,刘备军已攻入濮阳,陈宫与张邈等人选择归降,似惹怒了吕布。


    "随你怎么看,这些人,我今日必定除之。"


    "无人能阻!"


    话毕,吕布扬长而去……


    ---


    黄昏时分。


    落日熔金,霞光漫天。


    邺城东郊外。


    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铺展于天地间。


    群山绵延起伏,如巨龙蜿蜒。


    在这光辉映照下,更显雄伟壮观。


    邺城官学坐落于此。


    青山翠谷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官学隐于林木深处,宛如世外桃源。


    不时传来琅琅书声,在山谷回荡。


    官学内。


    年轻学子们神采奕奕,三五成群。


    青衫纶巾,往来穿梭。


    其中一间屋宇内。


    一人立于窗前。


    透过窗户眺望远方。


    他便是蔡邕。


    蔡邕原为中山官学校的主持。


    自邺城官学校创立后,


    他便被调至该地任职。


    “蔡先生,邺城官学校的规模已超过中山官学校。”


    “相信下一季招生,定会迎来高峰。”


    说话之人声音洪亮,体格健壮。


    “邺城与中山两校间,莫不是暗中较量?”


    一连串话语使蔡邕转身注视。


    “奉先,你怎么在此?”


    蔡邕疑惑道。


    早年在洛阳时,


    他便已识得吕布。


    只是二人交往不多。


    毕竟一个是朝廷官员,一个是军中将领。


    文武殊途,难以交集。


    然吕布所言有理。


    邺城书院地处天子近旁,意义非凡。


    虽中山官学校率先开办招生,


    但邺城官学校亦逐步赶超,


    甚至有望超越中山官学校。


    “不会是特地来探望我的吧?”


    蔡邕叹息道。


    像吕布这般武将出现在官校本就罕见。


    “邺城太拘束,我出来放松一下。”


    吕布摇头说道。


    但蔡邕不信。


    武人散心岂会是这种方式?


    “奉先,你来官校闲逛,怎还带着家眷?”


    蔡邕指向吕布身后的女子。


    吕玲绮!


    正值豆蔻年华,


    不见女子柔弱之态,更显英气勃发!


    “蔡先生。”


    吕布随即开口。


    吕布打算将吕玲绮送入官学读书。


    “不知是否可行?”


    此言刚出,蔡邕先是一怔。


    “无论是邺城官学还是中山官学,都没有明确禁止女子入学的规定。”


    尽管这两所官学都声称,只要符合条件,皆可入学,但实际上,家长们心知肚明,只带着儿子前来。从未有人带女儿来表示要让她上学。


    吕布此举实属破天荒之举。


    “官学有过规定女子不得入学吗?”


    吕布询问。


    “倒也没有。”


    蔡邕捋须摇头。


    “既然如此,就让玲绮进入官学学习吧。”


    吕布郑重其事地点头。


    蔡邕稍显为难。


    “蔡先生,可是有什么顾虑?”


    吕布再次追问。


    蔡邕这才解释道:“官学的学生都是寄宿在校。”


    “若奉先爱女也是其中一员,终究是女儿家,住宿安排恐怕不便。”


    官学的宿舍全是男生宿舍。


    吕玲绮身为女子,不好安排。


    “学生众多,即便我尽力,也难以单独为她准备宿舍……”


    蔡邕的话还未说完,吕布便打断了他。


    “既然住宿不便,那就让她走读!”


    “平时来上课就行,放学后她就回家住。”


    官学位于城外,但距离邺城不远。


    早上前往官学,下午返回邺城。


    吕布觉得这样完全没有问题。


    “这……”


    蔡邕看了看吕玲绮。


    吕玲绮干脆利落地说道:“一切听凭先生和父亲安排。”


    至此,蔡邕也只能答应了。


    “犬女粗通文墨,不如让玲绮暂居令嫒身旁,稍作学习。”


    “奉先以为如何?”


    蔡邕有意让吕玲绮随蔡琰习学。


    “此乃佳事!”


    吕布颔首赞同。


    蔡琰之才名,吕布亦有所闻。


    身为少有的女性才女,由吕玲绮拜她为师再适合不过。


    “便有烦蔡先生了。”


    于是,吕玲绮被安置于蔡琰左右。


    室内仅余蔡邕与吕布。


    片刻沉寂后,蔡邕叹息道:“关于债券案,老朽亦有所知。”


    此刻蔡邕目光微敛,凝视吕布。


    其中隐含复杂情绪。


    昔日董卓掌控的朝廷早已覆灭,如今新朝廷立起,远胜过往洛阳、长安。


    虽蔡邕未入新朝廷为官,但对此仍有所了解。


    “此事声势浩大,连您都知晓。”


    吕布点头应承。


    蔡邕续道:“奉先,你持天子剑,替玄德行事。”


    “若真动手,恐将两败俱伤。”


    闻言,


    吕布嗤笑一声。


    “区区文人,何足挂齿,岂能与我同归于尽?”


    “更似以卵击石!”


    对士人群体,吕布素来不屑。


    蔡邕摇头叹息,“奉先,纵使债券案非小事。”


    “过失确在士人身上。”


    “而今你代玄德行事,已将他们逼入死地。”


    “即便事成,你也难逃损伤。”


    “有些事,需徐徐图之。”


    蔡邕稍作停顿。


    性格刚毅者,往往难以在朝堂立足。


    我自身便是明证。


    当年在洛阳,蔡邕屡遭排挤。


    朝堂之争,本质上是利益权衡。


    自古如此。


    蔡邕到冀州后,一直无意重返朝堂。


    缘由正在于此。


    他不愿妥协。


    见吕布亦这般刚烈,似曾相识。


    便忍不住规劝。


    “君本无意仕途。”


    吕布志在军旅。


    欲重掌兵权。


    然在此之前,需立投名状。


    为刘备处置债案。


    此即投名状。


    “玄德乃皇室宗亲,朝廷卫将。”


    “兖州士族不敢对玄德下手。”


    “君初来乍到,难保他们不会针对你。”


    “须多加小心。”


    蔡邕忧心忡忡。


    冀州属刘备地盘,邺城为核心。


    处处布满耳目,玄德无忧。


    唯独吕布...


    “防不胜防啊!”


    蔡邕叹息。


    “怕什么?”


    吕布举手示意。


    正欲告辞。


    却被蔡邕挽留....


    蔡邕提议吕布留宿官学。


    “日暮西山,夜路危险。”


    苦劝之下。


    终使吕布答应留宿。


    局势复杂之际。


    那些士人代表,实在是焦虑至极。


    或许会做出铤而走险之事。


    “夜深之时,正是行动之机!”


    吕布仰头长笑。


    “蔡先生尽管宽心,今夜必定有人丧命!”


    “但绝不会是我!”


    他起身离席,向蔡邕告辞。


    “官学为求知圣地,不可有血腥之气。”


    “告辞!”


    话毕,吕布迈开大步离开。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