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6章 夜灯下的深海图腾

作者:逃离人海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夜市的喧嚣被厚重的防盗门隔断,小小的两居室里只剩下空调低沉的送风声。小田蜷缩在换了新被褥的床上,呼吸清浅均匀,白日里的兴奋和奔波化作了沉沉的睡意。


    陈羽墨侧躺着,借着窗外城市夜光投进的微弱光线,凝视着她恬静的睡颜。浓密的睫毛在眼下投出小小的阴影,嘴角似乎还残留着夜市小吃带来的满足弧度。他伸出手,指尖极轻地拂过她散落在枕边的柔软发丝,像触碰一件易碎的珍宝。


    确认她已睡熟,陈羽墨才极其小心地掀开薄被下床,赤脚踏在微凉的地板上,没有发出丝毫声响。他轻轻带上卧室的门,将那片安稳的呼吸声关在身后。


    客厅里只开了一盏角落的落地阅读灯,光线被刻意调得很暗,昏黄的光晕勉强照亮沙发前的小茶几。陈羽墨坐在地板上的软垫上,背靠着沙发,面前摊开的是一叠厚厚的、边缘已经微微卷起的稿纸,旁边散落着几支削尖的铅笔和一块绘图橡皮。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将意识沉入那片冰冷、高压、充满未知的深海。


    099战略核潜艇——这艘承载着未来深海威慑重任的国之重器,其核心难点如同隐藏在漆黑海沟中的狰狞礁石,正等待着他去一一勘破、粉碎。


    笔尖落在稿纸上,发出沙沙的轻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首先是“渊寂”推进系统。80分贝以下的噪音!这不仅仅是将现有泵喷技术推至极限,而是要彻底颠覆流体动力学的认知。深海背景噪音如同低沉的叹息,想要融入其中,必须让螺旋桨搅动水流的方式变得比深海生物游弋更轻柔、更自然。稿纸上迅速勾勒出复杂的流体力学模型,无数代表水流方向和压力的矢量线相互交织、缠绕,试图模拟出一种近乎“无扰”的推进状态。但模型的核心处,一个代表湍流扰动的漩涡始终无法消除,它像一颗毒瘤,一旦形成,就会将精心设计的静音结构撕碎,成为暴露行踪的致命噪音源。


    笔尖在这里顿住,反复描摹着那个漩涡,几乎要将纸戳破。深海死寂般的压力仿佛透过稿纸传递过来,扼住了思维的咽喉。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停滞时刻,一道精准、冰冷、毫无情绪波动的信息流脉冲,骤然刺入他的意识核心:


    【‘渊寂’推进系统优化路径提示。】


    【核心难点:湍流边界层剥离引发低频共振。】


    【解决方案索引:】


    1. 非对称仿生叶片拓扑优化:参考座头鲸鳍肢前缘凸起结构,建立三维参数化模型,引入遗传算法进行多目标拓扑寻优。


    2. 磁流体边界层主动控制:于叶片前缘预设微电极阵列,施加特定相位差交变磁场,诱导海水产生洛伦兹力薄层,抑制湍流涡脱落。


    3. ‘织音’复合材料阻尼内衬:于导管内壁敷设多层梯度密度复合材料,针对性吸收特定频段结构振动噪声。


    【结论:方案1可行性最高,需结合超算进行百万级流固耦合仿真迭代。】


    冰冷的文字如同醍醐灌顶!座头鲸鳍肢的凸起结构、磁流体控制、梯度密度复合材料……烛龙提供的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精确到仿生模型编号、材料配方、计算方法的钥匙!陈羽墨眼中瞬间爆发出惊人的亮光,笔尖如同被注入了生命,在稿纸上疯狂舞动起来。复杂的公式、结构草图、材料配比符号如潮水般涌现,那个顽固的湍流漩涡旁,开始勾勒出带有奇特凸起的仿生叶片轮廓,导管内壁被标注上层层叠叠的材料符号。


    稿纸迅速被狂放的线条和公式填满,翻过一页,下一页又被新的风暴占据。解决了“渊寂”,下一个拦路虎是“龙脊”耐压壳体。800米极限潜深!海渊合金的强度要求近乎变态。不仅要承受相当于800头大象压在一枚硬币上的恐怖静水压,还要抵抗深海潜流带来的复杂交变应力。他沉浸在材料晶格结构、位错滑移、蠕变断裂的微观世界里,稿纸上的公式变成了原子模型,模拟着合金在极端压力下的变形与屈服。烛龙的信息流如同最精准的手术刀,在他计算出现瓶颈时,适时地切入,提供关键晶界强化思路或新型热处理工艺参数,引导他避开死胡同。


    “烛照”全电综合管理系统庞大的能量流图在另一张稿纸上铺开,如同描绘一座微缩城市的复杂电网。能源效率提升40%,冗余度提升300%!这意味着要将数以万计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单元整合成一个高度智能、反应敏捷、且能在部分单元失效时瞬间自我重构的“生命体”。逻辑框图层层叠叠,控制算法如同精密编织的神经网络。烛龙则在关键时刻,点出几个关键的拓扑结构优化点和智能容错控制策略的核心算法名称,让这团乱麻般的线路图逐渐显现出清晰的脉络。


    最后是“巨浪”。超空泡鱼雷!100节的水下超音速!这几乎是在挑战流体物理的极限。稿纸的角落被巨大的鱼雷剖面图占据,研究着如何在鱼雷头部瞬间制造并维持一个巨大的、包裹整个弹体的超空泡,同时解决高速带来的控制失稳和超空泡溃灭冲击。流体力学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在这里变得狂暴不驯,每一次尝试建立超空泡稳定模型,都如同在惊涛骇浪中驾驭一叶扁舟。烛龙提供了几种前沿的头部激波控制构型和新型空泡发生器设计原理,虽然无法直接给出答案,却像在黑暗中点亮了几盏航标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时间在笔尖的沙沙声和意识深处与烛龙的信息交互中无声流逝。窗外的城市灯火渐渐稀疏,夜已深沉。陈羽墨完全沉浸在由公式、图纸、数据和冰冷提示构筑的深海世界里,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眼神却锐利如鹰隼,燃烧着专注的火焰。茶几上的稿纸越堆越高,每一页都承载着足以颠覆现有海权格局的智慧结晶。


    卧室的门,不知何时被推开了一条缝隙。


    小田穿着小白袜,悄无声息地站在那里。她没有出声,只是静静地望着客厅角落那片昏黄光晕笼罩下的身影。


    他背对着她,坐在地板软垫上,微微弓着背,肩膀的线条在单薄的家居服下显得清瘦而紧绷。散落的稿纸铺满了小小的茶几,甚至蔓延到周围的地板上,像一片被风暴席卷过的知识丛林。他时而奋笔疾书,笔尖在纸上划出急促有力的线条;时而陷入长久的凝滞,手指深深插入发间,只留下一个被沉重思绪压弯的剪影;时而又猛地抓起橡皮,近乎粗暴地擦掉一大片区域,留下粗糙的纸面,然后重新开始描绘更复杂的图形。


    昏黄的灯光在他身上勾勒出明暗分明的轮廓,那专注的侧影,仿佛一座沉默的礁石,独自承受着深海的万钧重压。空气里弥漫着纸张的油墨味、铅笔的木质气息,还有一丝从他身上散发出的、混合着疲惫与高度专注的独特气息。


    田夕薇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又酸又胀。她知道他在做什么。虽然那些图纸上的符号和公式对她而言如同天书,但那专注到近乎燃烧的姿态,那紧锁的眉头下蕴含的力量,无声地诉说着一切。


    那颗闪耀的共和国勋章,那被世人仰望的“最年轻院士将军”的光环,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


    不是终点。绝不是。


    那是起点,是船锚,是将他牢牢钉在这片无人知晓的、寂静而凶险的战场上的印记。勋章的光芒有多耀眼,他肩上的担子就有多沉重,他独自在深夜里跋涉的路就有多漫长和孤独。


    她默默地站在那里,呼吸都放得很轻,生怕一丝声响就会惊扰了那片属于他的战场。她看着他,心疼如同潮水般漫过四肢百骸。最终,她没有上前,只是轻轻合上了门缝,将那片昏黄的灯光和那个孤独奋战的身影留在客厅,自己悄无声息地退回了卧室的黑暗里。


    她重新躺回床上,闭上眼睛,却再无睡意。耳边仿佛能听到客厅传来的、若有若无的笔尖摩擦纸张的沙沙声,如同深海巨兽在黑暗中缓缓苏醒的低鸣。那声音,沉甸甸地压在她的心上。


    喜欢重生后,带领华夏走向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重生后,带领华夏走向星辰大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