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4章 培训班筹备遇困难

作者:番茄甜心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邮件静静地躺在收件箱里,标题“关于摄影传承的想法”在屏幕上泛着微光。云倾月站在电脑前,指尖悬停在鼠标上,却没有点开。


    窗外的风掠过玻璃幕墙,在寂静的工作室里带起一丝凉意。时砚正低头翻看几份讲师名单,眉头微微皱起,“看来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来。”


    她没有应声,只是缓缓地坐下来,打开了那封邮件。


    L的文字一如既往地简洁:


    “你们想做的,是摄影的未来。但未来,不只是技术的迭代,更是人的延续。如果培训班只是教人怎么拍出好看的照片,那它和市面上无数速成班没什么区别。”


    她读到这里顿了顿,目光扫过屏幕下方的一行字:


    “我有个建议——去找‘他’。”


    时砚凑过来问:“谁?”


    她没回答,而是将整封邮件转发给了助理,并附上一句简短的备注:“联系这个人,不管用什么方式。”


    助理很快回了消息:“L只留了一个电话号码,没人知道他是谁。”


    “那就打电话。”她说。


    时砚接过手机拨出去,电话响了几声后被接起,对方声音低沉而沙哑:“你们找我?”


    两人对视一眼,时砚按下免提键,把电话放在桌上。


    “你是……L?”他试探地问。


    “我不是。”对方笑了笑,“我是他推荐的人。你们要办培训班的事,他说值得一看。”


    “您是谁?”云倾月终于开口。


    “叫我老林就好。”对方顿了顿,“但我得提醒你们,摄影不是用来教的,是用来感受的。你们真准备好了吗?”


    她沉默片刻,然后说:“我们准备好了。”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轻笑,“好,那我给你们一个考验——找到真正的摄影师。”


    说完,电话挂断。


    时砚愣了一下,“什么意思?”


    “不知道。”她站起身,走到窗边,“但我知道,这不会是最后一道坎。”


    筹备工作继续推进,但师资问题却成了最棘手的一环。


    云倾月和时砚几乎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关系,可结果并不理想。


    “这位老师已经签了其他机构的长期课程。”


    “这位老师最近在海外拍摄纪录片,档期排满了。”


    “这位老师表示不参与商业性质的培训项目。”


    一条条拒绝信息堆积在邮箱里,助理看着数据报表叹气:“现在市场上优秀的摄影教师资源太紧张了,尤其是愿意全职授课的。”


    “那就找兼职的。”时砚翻着手中的简历,“或者请他们做客座讲师,哪怕一节课也好。”


    “问题是,人家愿不愿意。”助理苦笑,“我们现在的品牌虽然有了一定影响力,但在专业摄影圈子里,还是个新面孔。”


    云倾月靠在椅背上,闭上眼思索片刻,忽然睁开眼睛,“楚寒那边有没有合适的资源?”


    助理点头,“可以试试联系他,但他最近在忙国际峰会的事,不一定有时间。”


    “那就等不了。”她拿起手机,“我亲自打。”


    几分钟后,电话接通。


    “你居然主动给我打电话。”楚寒的声音带着笑意。


    “我需要几位真正懂摄影的人。”她开门见山。


    楚寒沉默了几秒,“你知道我现在有多忙吧?”


    “我也知道你现在在帮我们争取国际峰会的资源。”她语气平静,“但这件事,比峰会更重要。”


    电话那头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我可以给你两个名字,但他们性格古怪,不一定愿意来。”


    “没关系。”她说,“只要有机会,我就不会放弃。”


    “你变了。”楚寒忽然说。


    她没有否认。


    挂断电话后,助理立刻整理了楚寒提供的两位摄影师资料,其中一位的名字让时砚眼前一亮:“是他!我在一次摄影展上见过他的作品,风格很独特。”


    “可惜他已经三年没公开露面了。”助理翻查着资料,“据说隐居在城郊,不接受任何采访。”


    “那就去一趟。”时砚抓起外套,“总不能等着别人上门。”


    云倾月点头,“我去。”


    与此同时,课程设置也遇到了瓶颈。


    报名人数突破两千,学员背景五花八门,从零基础到有一定经验的都有。


    “如果我们按入门课讲,高水平的学员会流失。”策划人员分析道,“但如果直接讲进阶内容,新手又跟不上。”


    “有没有可能分层教学?”助理提出建议,“比如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班次,根据入学测试划分。”


    “可行。”时砚点头,“但前提是得有足够的讲师资源。”


    “我们可以先做一个测试问卷。”云倾月翻开笔记本,“让报名者填写自己的摄影经历和作品链接,这样也能筛选出一部分真正热爱摄影的人。”


    “而且还能帮助我们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助理补充道。


    于是,团队连夜设计了一份详细的问卷,包括摄影知识测试、作品提交、学习目标等多个板块。


    问卷发布后,反响热烈,短短两天内回收了近一千五百份有效答卷。


    “这些数据够我们分析一阵子了。”策划人员看着后台统计图感慨。


    “还不够。”云倾月盯着一份答卷,“我们需要更深入的了解。”


    “你的意思是?”时砚问。


    “组织一场线上交流会。”她说,“让部分报名者和我们面对面聊聊,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


    “这个主意不错。”助理立刻开始安排,“我们可以选五十位代表性学员,邀请他们参加线上会议。”


    会议当天,云倾月和时砚早早守在会议室前,等待学员上线。


    第一位发言的是一个大学生,“我从小喜欢拍照,但家里觉得这不是正经职业,一直反对。这次看到你们的培训班,我觉得是个机会。”


    第二位是一位中年上班族,“我拍了很多年,但始终觉得自己只是个业余爱好者。我想知道,摄影到底能不能成为一生的职业。”


    第三位是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我不缺设备,也不缺技巧,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想学的,是如何拍出有灵魂的照片。”


    ……


    两个小时过去,会议室里依旧热闹非凡。


    下线后,云倾月靠在椅背上,久久没有说话。


    “你在想什么?”时砚问。


    “我们在做的,不只是一个培训班。”她低声说,“是在改变很多人的人生。”


    他点头,“所以,我们必须做好。”


    就在他们全力以赴筹备的同时,一封来自国外的邮件悄然抵达。


    寄件人署名:A.


    主题栏写着一行小字:


    “关于那个厂房的故事。”


    云倾月点开邮件,第一句话让她瞳孔一缩:


    “你们选择的旧厂房,曾经是上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纪实摄影工作室之一。”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