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3章 产品生产遇问题

作者:番茄甜心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云倾月的手指从手机屏幕边缘滑过,锁屏的瞬间,窗外的城市灯火映在她的侧脸上,像是某种无声的信号。时砚正低头翻看日程表,指尖划过下个月初的那个日期。


    “摄影基金会那边我已经预约好了。”他说。


    云倾月点头,“我这边也整理好了资料,随时可以出发。”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一切都在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一封新邮件跳了出来。


    发件人是Lvmh集团的设计总监。


    “他们同意了我们的模块化设计提案。”时砚念完邮件内容,嘴角扬起一抹笑,“还邀请我们参加下个月的品牌发布会。”


    云倾月接过手机看了一眼,眼神微动,“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商业项目。”


    “而是一个起点。”时砚补充道。


    她轻轻点头,目光投向窗外的远方。


    城市灯火通明,而他们的世界,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风从窗外吹进来,掀起了窗帘的一角。


    下一秒,时砚的手机屏幕黑掉。


    “电池又没电了?”他无奈地插上充电线。


    云倾月接过手机,点亮屏幕,却发现最后一句未保存的文字:


    “我们不仅要拍出好照片,还要讲出好故事。”


    她盯着那句话,手指轻轻滑过屏幕边缘。


    然后,按下锁屏键。


    黑暗吞没了画面。


    城市依旧喧嚣,而他们的世界,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第二天一早,两人便前往位于苏州的生产企业,准备确认第一批产品的生产进度和质量。车窗外的景色飞速掠过,云倾月靠在座椅上翻阅昨晚整理的生产流程文件,眉头微微皱起。


    “怎么了?”时砚注意到她的神情。


    “原材料清单里有几个关键部件没有标注供货周期。”她将文件递给他,“如果这些材料供应延迟,整个生产计划都会被打乱。”


    时砚快速扫了一眼,神色也凝重起来,“等会儿见面得重点问清楚这部分。”


    抵达工厂后,负责人林总亲自迎接他们,但气氛却并不如预期般热烈。会议室内的空气有些沉闷,桌上摆放着几份报告,林总的语气带着一丝迟疑。


    “两位来得正好,有些情况我们需要提前沟通一下。”


    云倾月与时砚对视一眼,前者率先开口:“请说吧。”


    林总清了清嗓子,“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部分关键原材料供应不足,尤其是用于刺绣贴的环保布料,原本合作的供应商因为临时环保检查停产了,短期内无法恢复供货。”


    时砚皱眉,“有没有备用方案?”


    “我们也联系了几家替代供应商,但品质参差不齐,而且交货时间不确定。”林总顿了顿,“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生产工艺上的调整比预想中复杂,特别是你们提出的模块化设计,需要额外定制模具,成本增加了不少。”


    云倾月听完,语气平静但坚定:“我们理解企业的难处,但这个项目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也希望贵方能尽力配合。”


    时砚接着说道:“我们可以适当分担一部分工艺改进的成本,前提是必须确保产品质量和上市时间。”


    林总听后,表情缓和了一些,“两位的态度让我们很受鼓舞。其实,我们内部也有讨论过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我们之前合作过一家备用供应商,品质不错,只是最近几年没再联系,联系方式找不到了。”


    “有名字吗?”云倾月立刻问。


    “叫‘恒丰纺织’。”


    她拿出手机,在通讯录里翻找片刻,拨通了一个号码。


    “是我,云倾月。你那边能不能帮忙查一下,有没有认识‘恒丰纺织’的人?”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有,他们老板是我大学同学的亲戚,我可以帮你牵线。”


    “谢谢。”她挂断电话,看向林总,“我们这边会尽快联系这家供应商,希望你们也能同步推进其他方面的准备工作。”


    林总点头,“我们会安排技术团队优先处理你们的产品线。”


    会议结束后,云倾月与时砚走出会议室,彼此交换了一下眼神。


    “看来第一关算是过了。”时砚低声说。


    “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云倾月回应。


    回到酒店后,云倾月立即联系那位朋友,对方很快回了消息:恒丰纺织的确还有库存,但只够支撑第一批订单,第二批仍需协调。


    “只能先稳住第一批供货。”她说。


    “我这边继续跟进生产工艺的问题。”时砚打开电脑,开始研究模具设计方案,“如果我们能优化结构,或许可以减少部分成本。”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几乎全天泡在工厂和办公室之间,一边协调供应链,一边监督生产线调试。某天下午,他们在质检区发现一款帆布包的刺绣贴缝线不够牢固,轻轻一扯就有松脱迹象。


    “这不是小问题。”云倾月拿起样品仔细检查,“一旦流入市场,会影响整体口碑。”


    “我马上让技术部重新调整缝合参数。”林总立刻表态。


    “另外,”时砚补充道,“我们在设计阶段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建议采用双层缝线加固,这样虽然会增加一点成本,但能保证耐用性。”


    林总点头,“我会让他们按你们的要求修改。”


    然而,就在他们以为最困难的部分已经过去时,新的问题出现了。


    “最新收到的消息,”林总一脸为难地走进会议室,“恒丰纺织那边反馈,他们剩下的库存只能支撑第一批产品的一半量,第二批完全无法保障。”


    “也就是说,我们最多只能完成一半的订单?”时砚皱眉。


    “除非找到新的供应商。”林总补充。


    云倾月冷静地分析,“我们有没有可能把第一批的产量压缩,优先完成核心产品?”


    “不行。”林总摇头,“品牌方要求的是整套系列同时上市,不能拆分。”


    气氛一时凝滞。


    “我来想办法。”云倾月拿起手机,再次拨通那位朋友的号码,“除了恒丰纺织,还有没有别的可靠供应商?”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有个消息,不一定准——听说有一家新成立的环保面料公司,刚拿到一笔融资,设备和技术都很先进,但他们还没正式对外营业。”


    “地址呢?”


    “在上海浦东。”


    云倾月挂断电话,转头看向时砚,“走吧,去浦东。”


    他们立刻驱车前往浦东的一栋写字楼,找到了那家名为“绿源科技”的公司。接待他们的是年轻的创始人周先生,听完他们的需求后,他笑了笑,“你们来得正是时候,我们下周就要正式投产了,第一批产能刚好空出来一些。”


    “我们可以签短期合同,只要这批货。”时砚立刻接话。


    周先生点头,“没问题,不过价格方面可能比你们原来的供应商高一些。”


    “可以接受。”云倾月果断答应,“只要质量和交期有保障。”


    最终,双方达成协议,第一批原材料的问题得以解决。


    当他们走出大楼时,已是傍晚,晚风吹拂着两人的衣角。


    “总算稳住了第一步。”时砚松了口气。


    “但这只是开始。”云倾月望向远处的天际线,“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我们。”


    她的话音落下,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


    是一条来自摄影基金会的信息。


    “行程确认无误,等待你们的到来。”


    时砚看了眼日历,“明天我们就启程。”


    云倾月点头,“那就出发吧。”


    城市的灯光依旧璀璨,而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


    直到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视线,挡住了前方的路。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