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8章 交流过程遇分歧

作者:番茄甜心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会议厅的长桌上,云倾月将手中的文件轻轻翻过一页,目光扫过坐在对面的几位国外摄影师。他们身着各异,风格鲜明,从举手投足间便能感受到各自的文化背景差异。


    时砚坐在她身旁,神情专注,手中握着一支笔,随时准备记录交流中的重点。


    “我们非常期待看到你们对中国摄影的理解。”一位金发碧眼的摄影师开口,语调中带着几分试探,“在西方,摄影更注重瞬间的情感爆发和视觉冲击。”


    云倾月微微一笑,语气平静:“摄影的确是一种表达方式,但在中国,我们更讲究‘意’与‘境’的结合。就像一幅画,留白之处往往藏着最深的情绪。”


    那位摄影师皱了皱眉,似乎一时难以理解。


    “比如这张照片。”时砚适时地打开投影仪,屏幕上出现了一幅作品——一座古桥横跨水面,远处是朦胧的山影,近处是一对老夫妻并肩而立,身影模糊却温暖。


    “这是我在江南拍摄的,没有刻意构图,也没有强烈的色彩对比,但它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正是中国摄影所追求的意境。”


    几位国外摄影师交换了一下眼神,有人点头,也有人露出困惑的表情。


    “可是这样的画面太安静了,”另一位戴眼镜的摄影师提出质疑,“它缺乏张力,无法让观众立刻产生共鸣。”


    “也许不是所有作品都需要震撼人心。”云倾月的声音不急不缓,“有时候,真正的力量藏在细节里。就像中国的诗词,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远。”


    气氛开始有些紧张,几名摄影师低声交谈,讨论着彼此的理解偏差。


    “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时砚提议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因为文化差异而在拍摄中感到困难的情况?”


    这个问题打破了僵局,一位来自意大利的女摄影师率先开口:“有一次我去西藏拍摄转经的人群,我试图捕捉他们的表情和动作,但他们的眼神让我感到不安,仿佛我不是在记录,而是在打扰。”


    “那是因为在藏族文化中,镜头有时会被视为一种侵入。”云倾月解释道,“所以我们在拍摄人文题材时,往往会先建立信任,甚至参与其中,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会议室里的气氛渐渐缓和下来,几位摄影师开始主动分享自己的经历,关于如何在异国他乡寻找拍摄灵感,又如何在文化冲突中调整视角。


    “我觉得我们可以尝试一次合作。”一位年长的摄影师忽然说道,“把我们的理念融合在一起,拍一组作品。”


    “这个主意很好。”时砚点头,“我们可以设定一个主题,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去诠释。”


    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开始热烈讨论可能的主题,有人建议“时间”,有人提到“记忆”,还有人提出“身份”。


    云倾月听着他们的想法,忽然插话:“不如以‘家’为主题,这是一个无论在哪种文化中都能引起共鸣的概念。”


    众人纷纷赞同,气氛变得更加融洽。


    “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时砚补充,“比如建筑、饮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或者,是那种即使身处异地,也能感受到归属感的地方。”一位女摄影师若有所思地说。


    会议持续到中午,大家决定先各自构思方案,下午再进行具体拍摄安排。


    午餐后,他们来到文化交流中心的展示区,那里已经布置好了部分中国摄影作品,供国外摄影师参考。


    一位外国摄影师站在一幅古典园林的照片前,久久未曾移步。那是时砚上午提到的作品,画面中光影交错,亭台楼阁隐于绿树之间,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我很喜欢这张照片。”他转身对云倾月说,“它的构图很特别,不像我们平时习惯的那样直接。”


    “这就是中国摄影的魅力之一。”云倾月走过去,指着画面中的一处空白,“你看这里,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正因为如此,才让人忍不住想象背后的故事。”


    “这是一种哲学。”他点头,“像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另一边,时砚正和几位摄影师探讨如何在拍摄过程中融入当地文化元素。


    “比如,在拍摄‘家’这个主题时,我们可以邀请当地人一起参与。”他说,“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再通过镜头去呈现。”


    “听起来像是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有人笑道。


    “没错,但也可以是艺术摄影。”时砚强调,“只要情感真实,形式并不重要。”


    午后,大家分成小组,开始实地取景。云倾月和时砚带队前往附近的一个传统街区,那里保留了许多老式民居,街道狭窄,青石铺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他们在一处老宅门前停下,屋主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参观。屋内陈设简单,却处处可见岁月的痕迹。墙上挂着几幅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这家人几十年来的变迁。


    “这些都是我父亲拍的。”屋主介绍道,“他年轻时是个摄影师,后来开了照相馆。”


    “这些照片很有故事。”云倾月翻看着一本相册,轻声说道。


    “是啊,每一张都承载着回忆。”屋主微笑着,“你们可以随便拍,只要不打扰家里其他人就好。”


    摄影师们纷纷拿起相机,开始记录这一刻的真实与温情。


    当夕阳西下,一行人回到文化交流中心,整理当天的素材,并准备第二天的展示环节。


    夜色渐深,云倾月靠在窗边,望着远处的城市灯火,心中却无比清明。她知道,这场交流不仅仅是文化的碰撞,更是思想的交融。


    “你相信吗?”时砚走到她身边,轻声问,“有一天,我们会找到一种方式,让世界真正理解中国摄影的力量。”


    她转头看他,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我相信。”


    窗外,星光点点,如同无数个等待被讲述的故事,静静等待黎明的到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