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3章 代言宣传引关注

作者:番茄甜心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夜色渐深,云倾月和时砚坐在餐厅靠窗的位置,面前的菜肴已经凉了大半。手机屏幕在桌面上亮着,不断弹出的消息让两人几乎无暇顾及眼前的晚餐。


    “视频发布不到三小时,播放量已经破千万。”时砚滑动着评论区,嘴角扬起一抹笑意,“大家都说我们的镜头很温暖。”


    云倾月低头看着自己的账号页面,粉丝数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她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屏幕,将一条评论收藏了起来——那是一张截图,是他们拍摄时自然光下的画面,配文写着:“这样的生活感,是我向往的样子。”


    餐厅外霓虹闪烁,街道上人来人往,城市的夜晚依旧喧嚣,而他们的世界仿佛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关注点燃了。


    几天后,宣传视频正式上线各大平台。短短几小时内,便登上热搜榜首。视频中,云倾月与时砚穿梭于城市角落,用镜头记录下街角咖啡馆的一缕晨光、地铁站口老人牵着孙女的手、黄昏时分天台上晾晒的衣物随风飘扬的画面。每一帧都像是生活的剪影,带着温度,也带着真实。


    社交媒体上,话题#云倾月时砚摄影代言#持续发酵,网友纷纷留言表达喜爱:“原来明星也可以这么接地气”“他们的作品让我重新认识了摄影的意义”。


    与此同时,品牌方也迅速反应,趁热打铁推出一系列宣传活动。一时间,云倾月和时砚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各类新闻报道和社交平台上,成为公众热议的对象。


    然而,热度越高,争议也随之而来。


    某条高赞评论下,有人写道:“这两个人真有摄影实力吗?还是靠着名气拿到的代言?”这条评论很快获得了上千点赞,随之而来的是更多质疑的声音。


    “他们拍的东西看起来不错,但真的专业吗?”


    “一个影后,一个小糊咖,突然就说要代言摄影项目,是不是有点牵强?”


    “感觉就是营销炒作,真正懂摄影的人都不会认可。”


    这些声音起初只是零星几点,随着讨论热度上升,逐渐形成了一股不小的舆论浪潮。


    云倾月刷着评论,手指停在其中一条内容上,眼神微冷。她没有立刻回复,而是将手机放下,目光投向窗外。街道上,一辆洒水车缓缓驶过,湿润的地面倒映着路灯的光,像一幅未完成的画。


    “你生气了吗?”时砚轻声问。


    她摇头,“不是第一次被人质疑了,只是没想到会因为摄影。”


    “我们本就不是科班出身,有人怀疑很正常。”他顿了顿,语气柔和却坚定,“但我们有自己的方式去表达,不是吗?”


    云倾月转头看他,眼底的情绪渐渐平复,“嗯。”


    第二天清晨,两人约在工作室见面。桌上摆满了过去几年间他们共同拍摄的作品,从最初的街头随拍,到后来的主题系列,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他们的成长轨迹。


    “要不要整理一个专题?”时砚翻看着照片,忽然提议,“把这些作品公开出来,让大家看到我们的努力。”


    云倾月点头,“好,我来选一部分。”


    他们开始分工整理素材。云倾月负责筛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撰写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时砚则负责技术层面的调色与排版,确保整体视觉风格统一。


    工作室里,阳光透过百叶窗洒进来,在地板上划出一道道光影。电脑屏幕上,一张张照片依次排列开来,仿佛一场无声的展览正在悄然展开。


    “这张怎么样?”时砚指着一张照片,“那天我们在京都拍完夜市回来,路上遇到一只流浪猫,它站在桥边看水里的月亮。”


    “我记得。”云倾月轻笑,“当时你说它像是在等谁。”


    “那就写下来。”他打开文档,敲下一行字:《等待》——在京都的桥边,一只猫望着水中月,不知是在等风,还是等归人。


    几天后,他们将整理好的作品上传至个人社交账号,并附上简短说明:“这是属于我们的故事,也是我们眼中的世界。”


    发布后的几个小时内,评论区再次热闹起来。


    有人留言:“原来你们早就开始了这段旅程,我只是刚刚发现。”


    也有人感慨:“这些照片让我想起自己曾经忽略的美好瞬间。”


    更有摄影爱好者认真点评:“构图简洁却富有情感,色调处理得很细腻。”


    当然,仍有部分人持怀疑态度,但比起最初的嘲讽,更多的是一种理性探讨。


    “或许你们确实有潜力,希望以后能带来更多优秀作品。”


    “如果愿意系统学习摄影理论,相信你们会走得更远。”


    云倾月看着这些留言,心中泛起一丝暖意。她知道,质疑不会消失,但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面对。


    “你觉得我们做对了吗?”她问时砚。


    “当然。”他合上笔记本电脑,“至少,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回应了他们。”


    窗外,天色已晚,城市的灯光一盏接一盏亮起。远处传来电车驶过的声响,划破夜色,如同他们此刻的心跳,平稳而坚定。


    “接下来呢?”她问。


    “继续拍。”他说,“拍更多值得记住的画面。”


    她点头,眼中浮现出久违的光芒。


    就在这一刻,她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条私信提示。


    “有个摄影展邀请我们参展,主题是‘新视角’。”她念出信息内容,看向他,“你怎么看?”


    “听起来不错。”他笑了,“我们可以一起策划一组作品。”


    她也笑了,“那就从这座城市开始。”


    窗外的霓虹灯忽明忽暗,映照在他们身上,像是为这段旅程点亮了新的方向。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