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18章 武士彠

作者:钱富贵er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庄子上,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改变,这种改变,也能够影响到周边及整个封地。


    不能因为官府的官员而拖后腿,毕竟,这庄子上,这封地,宫中对这里,有很大的期望。


    县尉有了大云寺案件的案底,已经无法让人信任。


    而泾阳县县令,虽然聪明,但也是墙头草,没有多大的魄力,这样的人,能用,但是不能指望。


    顺境的时候什么都好,逆境的时候,最先撂挑子的,就是这种人。


    而泾阳县这个地方,因为有自家王叔在,不管是谁在这边做地方官,待上几年,政绩都是十分好看的。


    等同于泾阳王府给喂饭吃了。


    当然,或许泾阳县官府的官员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是自贞观元年,他们就已经沾染了卢家,就算是半路想离开,也无法脱身了。


    “这几年,庄子上的情况你也都知道,王叔不指望着这帮人能帮什么忙。”李复缓缓的说道:“只要不来给我添乱,我就高兴了。”


    “所以说,泾阳县的县令嘛,还算老实。”


    “地方上的官员,就像是一群鸭子一样。”


    “不管是鸡鸭,放出去,在野外,他们会自己找食吃。”


    “吃饱喝足了,相安无事。”


    “如果说将这一群吃饱了的鸭子都给弄走了,那新放进来的,可都还饿着肚子呢。”


    李承乾听着这话,也在深思这话里的道理。


    也就只有李复知道,第一次听到这种话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小小的震撼的。


    古之帝王,但凡坐在那个位置上的,大多数都不是简单的人物,盛世帝王,更是无情的政治机器。


    “所以说,地方上的官员,要动他们,更要三思。”


    李承乾点头。


    “我明白了。”


    “明天我就跟马周长史一块去处理后续的案子,我得亲自看看,地方官府的这些官员,到底是什么样子。”


    “在宫中的时候,我是接触不到他们的。”


    “知道地方上的事情,也都是通过送到我手里的奏章。”


    “可是奏章这个东西,上面怎么写,内容什么的,也都是人写出来的。”


    “倒不如自己亲眼去看看了。”


    天色微明,李承乾已然起身,在前厅用过早饭后就带着护卫跟着马周去了官衙。


    长安城里,崇仁坊。


    武家的宅邸就在崇仁坊,跟皇城就隔着一条街。


    宅邸内,下人们在照常清理着院子,武士彠用完早饭后,在书房里翻阅利州送来的文书。


    管家快步入内。


    “郎主,宫中来人传旨了。”


    武士彠手上动作一顿,而后放下手中文书,赶忙起身,整了整衣冠,阔步往外走去。


    前院,传旨的内侍已经肃立等候,见武士彠出来,行礼接旨,开口宣读口谕。


    “陛下口谕,利州都督,应国公武士彠即刻入宫觐见。”


    “臣遵旨。”武士彠躬身领旨,而后温声对传旨内侍说道:“容某更衣,即刻随公公入宫。”


    转身时,他看见女儿武媚正躲在廊柱后偷看,小脸上满是好奇。武士彠对她轻轻摇头,示意她回房去。


    入宫面圣,可容不得自家女儿胡闹。


    自皇城到太极宫内,积雪已经全部清理完毕,整个宫闱干干净净,若非背阴处的屋脊上仍旧有一些积雪未曾融化,一眼望去,就仿佛未曾下过雪一般。


    武士彠跟在引路内侍身后,静静的往两仪殿方向走去。


    到了两仪殿门口,内侍进殿禀报,武士彠在殿外等候,整了整紫袍玉带。


    内侍出来请他入殿,他这才迈步走入两仪殿中。


    殿门开启的瞬间,一股暖气混着龙涎香扑面而来。


    武士彠垂首疾行数步,躬身拱手而拜。


    "臣武士彠,拜见陛下。"


    “免礼。”李世民抬头,目光打量着武士彠:“应国公在利州,辛苦了。”


    “为朝廷做事,为陛下分忧,是臣分内之事,不敢谈辛苦。”武士彠应和着。


    李世民微微颔首,目光中流露出一丝赞许。


    “利州这几年,民生安定,赋税增收,送到宫中的奏报,朕都仔细看过,应国公治理有功啊。”


    武士彠连忙躬身:"臣不敢居功,全赖陛下圣明,地方官吏用心。"


    "不必过谦。"李世民抬手示意内侍上前,"赐座,上茶。"


    一名宫女捧着鎏金茶盘款款而来,茶香氤氲间,李世民的声音温和了几分。


    “前两年,朝廷推行曲辕犁的时候,你在利州,就出了力气,这过程中,也不容易吧。”


    武士彠小心翼翼坐下,武士彠双手接过茶盏,谨慎答道:“利州境内,田亩耕种不易,耕犁的改进,使得农户们在耕种的时候更加省力,推行过程当中,只要让百姓们看到这当中的好处,他们自然会自行改变,这当中的难处,无非就是需要地方官府多走动走动,为农户们解释,不然,消息闭塞之下,即便是好东西,也不一定能传扬出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李世民微微颔首。


    “是啊,对了,除却曲辕犁,还有新式的水车。”


    “你送来的奏章,朕可是读了好几遍。”


    “百姓躬耕不易,这些有利于他们,能够节省民力的东西,大力的推行,这都是你的政绩啊。”


    武士彠连忙拱手。


    “臣也是听闻朝廷工部推行了新的工具,所以,照搬到地方上,按照朝廷的意思,在地方上大力推行,臣身为利州都督,管辖一方,为辖内百姓着想,也是应该的。”


    李世民哈哈一笑。


    “应国公,你是功臣,又是太上皇的旧友,此番你在利州任上,做的实在是不错,朕想着,要赏你些什么,这样,你自己提。”李世民笑道:“朕能做到,朕给你办了。”


    武士彠在利州任上的政绩,实在是够耀眼,即便他是武德老臣,李世民还是很器重他。


    毕竟,作为地方官,他做的实在是不错。


    有能之人,不管是武德旧臣也好,息王旧部也罢,只要是能一心一意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他都会用。


    武士彠闻言,连忙放下手上茶盏,深深一揖:"陛下厚爱,臣愧不敢当。"


    “唉↗~有功就要赏赐,若是有功不赏,岂不是寒了功臣的心?应国公,无须多虑。”李世民面带真诚。


    武士彠依旧带着恭敬的姿态。


    “那,臣斗胆,请陛下继续准臣留任利州,不管是曲辕犁还是水车的推行,臣想着,有始有终。”


    "哈哈哈!"李世民突然大笑:“好个应国公,别人求之不得回长安任职,你倒是往外推。”


    “臣确实是放不下利州的百姓,另外,利州那边,还打算明年要修许多水渠引水。”


    "罢了。"李世民突然摆手,"朕准你再留任半年。"


    “半年之后,你回长安,朕要给你派别的差事。”


    “除此之外,你还想要什么?”李世民好奇问道,随后想了想,继续说:“不要说那些虚的,朕要实实在在地赏你些什么。”


    “锦缎,金银珠宝等财货,等你回家的时候,就会送到你的家里。”


    给臣子送钱,也是最实在的。


    这些李世民当然不会忘记。


    “那.......”武士彠小心翼翼地拱手:“臣请陛下一个恩典,容许臣前往大安宫。”


    李世民哈哈一笑。


    “不是什么大事,你往大安宫递帖子,太上皇准了,直接去就是了。”


    “你自利州回长安,的确是要去见一见太上皇,毕竟,你们是老朋友了。”


    李世民的心眼儿也没那么小。


    现如今太极宫与大安宫之间的关系,好着呢。


    李渊想出宫都随便出。


    他在大安宫的日子,自在的很。


    没有武士彠想象的那么严肃。


    “如今大安宫里,太上皇那里可是有不少好玩的玩意儿,你去了,也能跟太上皇做个伴,朕想着,你这次回长安来,去大安宫,可是有事要做了。”李世民面带笑意地说着:“去的时候,带上几吊钱过去,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殿内气氛也随着李世民的话变得轻松起来。


    武士彠紧绷的神经,也稍微松了松。


    “是。”武士彠应声:“陛下,臣突然还想起一件事。”


    “哦?你说。”李世民疑惑地看向武士彠。


    “臣这次回长安,带着孩子来的,臣想着,将她们留在长安。”


    “哦?”李世民好奇:“你的夫人和孩子们都一同来了长安?”


    武士彠摇头:“是臣的次女,还有她的母亲......."


    李世民恍然大悟。


    是续弦和续弦的女儿。


    “既然如此,便留在长安就好,这种事情,是你的家事,倒也不用与朕说。”李世民摆了摆手。


    “是臣想要求陛下一个恩典,准许臣的女儿,能够在泾阳县的书院入学。”武士彠说道:“臣听闻泾阳县的书院,是招收女弟子的,因此,臣也想让女儿去读书。”


    李世民微微挑眉。


    原来是这样啊。


    眼中闪过一丝兴味。他放下茶盏,指尖在案几上轻轻敲击:"应国公倒是消息灵通,连泾阳书院的事都打听得这般清楚。"


    武士彠连忙解释:"臣途经泾阳时,道听途说了一些,那会儿小女正好在臣身边,臣就专门着人打听了一番,这才知晓。"


    "朕准了。"李世民突然打断他,嘴角噙着意味深长的笑,"不过..."他故意拖长声调,"你可知那书院是谁办的?"


    武士彠一怔:“臣知道,与朝廷有些关系,那书院里,有国子监的博士,甚至连颜相公都在那里。”


    李世民轻笑。


    “跟朝廷关系不大,那是泾阳王办的书院,能将陆德明和颜思鲁请过去,也是泾阳王有那能耐。”


    “朕这边准了,不过,你去大安宫的时候,最好再跟太上皇提一提,让太上皇为这件事给你写封信,不然,朕还真怕,就单凭朕自己一个人的面子,可说不动泾阳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对于书院的事情,他可是格外的上心。”


    走后门的事,倒也不是不也能做。


    但是,这种事,又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得让人家知道,这个后门,是很难走的。


    不然,怎么能说是恩典呢?


    “是。”武士彠应声。


    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内侍进殿。


    “陛下,有奏报。”


    李世民神色一肃,接过密函快速浏览。


    武士彠识趣地起身退后向李世民告退。


    "应国公且去罢。"李世民起身整理袖口:“记得三日后参加朝会,朕会在太极殿接见朝集使。”


    武士彠躬身退出。


    走出太极宫,寒风扑面而来。


    “郎主。”候在宫门外的家仆迎上来,"直接回宅邸吗?"


    武士彠紧了紧狐裘:“去东市走一遭,买些东西。”


    回去之后,还要往大安宫送帖子。


    更何况,要拜会太上皇,总归不好空着手去。


    从利州带了些特产,再去东市买些东西,去大安宫的时候,看上去也好看一些。


    泾阳县官府,县令看着跟随马周一同来的太子殿下,人都吓傻了。


    大云寺的罪犯都已经在长安城的刑场处决了,怎么太子殿下还来这边盯着案子?


    剩下的事情,不算大.......


    县尉已经被抓,关在了官府的牢房里。


    李承乾亲自去看了。


    好歹是在这边当差的“自己人”,就算是被关进牢房里,是不是也会有一些特殊的照顾。


    至少,都是熟人了,不会让人在牢房里吃苦。


    亲眼看到牢房里关着的人,衣衫干净,牢房整洁,李承乾的脸上露出不屑的笑容。


    果然如此。


    “殿下.......”跟在李承乾身边的泾阳县县令战战兢兢。


    李承乾摆了摆手,没说话,转身离开。


    倒是能理解。


    但是,李承乾不说话。


    自己的态度,就让他们这些人猜去吧,不管猜不猜的出来,总归要心惊胆战一阵子的。


    李承乾和马周一整天都在跑案子。


    李复这边,也是带着老赵,扒拉着账本,要从库房里调一些财货出来。


    查大云寺的案子,王府两卫可是出了力的。


    查出了那么多东西,都送去当证据了,只是过了一遍手,并不属于王府和两卫。


    这遗憾嘛,李复肯定是要给他们补上的。


    喜欢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请大家收藏:()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