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23章 十面埋伏+楚商

作者:沙棠树2023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都还没有开始演奏呢,就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了。


    然而很快,他们的注意力就被琴音所深深的震撼与吸引!


    《十面埋伏》开篇赵聪以“轮指”技法模拟战鼓擂动,低音区的“扫拂”如乌云压城,紧接着“煞弦”的爆鸣声如号角吹响,瞬间仿佛将听众拉入硝烟弥漫的战场!


    第一段“列营”中,赵聪琵琶的“弹挑”技法快速交替,模拟士兵列阵的脚步声,而“泛音”的运用则如将官传令的哨音,高低音区的对比展现出军队阵列的森严。


    随后“吹打”段落以“轮指”与“滚奏”结合,旋律借鉴了民间鼓吹乐的音调,仿佛军乐齐鸣,旌旗飘扬。


    最震撼的莫过于“决战”段落,赵聪大师运用“绞弦”、“扫轮”等高难度技法,制造出密集而强烈的音响效果!


    低音区的“扫拂”如千军万马冲锋,高音区的“摘音”似刀枪碰撞,而“推拉音”的运用则模拟出人喊马嘶的惨烈!


    听到这里的观众们全都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他们真的难以想象,这竟然全都是一把琵琶所弹奏出来的声音。


    这真的太神奇了!!


    当《十面埋伏》的旋律在高低音区剧烈切换时,琵琶的四根弦仿佛化作四面埋伏的兵戈。


    赵聪左手指法在琴码左侧的快速按滑让音符充满张力,恰似战马在血泊中挣扎的嘶鸣。


    旋律的尾声“乌江自刎”以缓慢的轮指开篇,旋律哀婉凄凉,琵琶的“泛音”如幽魂叹息。


    而赵聪在最后几个散音的渐弱处理,仿佛项羽自刎后战场归于死寂,只留下呜咽的风声。


    这首曲子的演奏极具挑战性,赵聪大师需在快速的“轮指”与“扫弦”中保持节奏的精准,同时通过音色的变化展现战争的层次感!


    当琵琶的最后一个音符消失时,那震颤的余韵里,有楚歌的悲凉,也有对英雄末路的唏嘘。


    听众们被震撼的同时,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他们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段历史背景,但是却可以从旋律中听出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


    这就是音乐最具魅力的地方。


    热烈的掌声响起,赵聪怀抱琵琶优雅的躬身然后退场。


    能被苏雨邀请登上金色大厅的舞台,演奏苏雨的全新曲子,对于赵聪大师来说也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何况还能在如此舞台上,弘扬、宣传华夏的传统民族乐器,这就太有意义了!


    而今天出场的其他民乐大师们,心中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


    苏雨在国际乐坛的地位,他们都是清楚的。


    对于苏雨在功成名就之际,还能心系华夏的传统民族乐器,这让他们非常的感动。


    甚至开始有点佩服这位年轻人了。


    随后的舞台则是编钟演奏大师谭军带来的《楚商》!


    当编钟出现在舞台上的那一刻,全世界的观众、网友们都被震撼到了。


    实在是这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打击乐器,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


    什么是底蕴啊?这就是底蕴!


    苏雨就想要让全蓝星的人都看到华夏的底蕴,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


    舞台上编钟前,谭军大师以编钟低音区的“正鼓音”与“侧鼓音”交替敲击,呈现出三度音程的共鸣,低沉而悠远的音色如青铜叩击,仿佛一瞬间就打开了战国时期的礼乐之门。


    这种仿佛穿越了时间长河所带来的声音与震撼,真的可以直击人的灵魂!


    编钟的每个音符都带着泛音的涟漪,仿佛青铜器在震动中释放出千年的回响。


    一曲《楚商》结束,现场先是鸦雀无声,随后掌声就如同狂风暴雨般的袭来。


    这种历史的厚重感觉,他们还真的是第一次真切的体会到。


    对于华夏的这些传统民族乐器,也开始打心里的佩服与感兴趣。


    然而当编钟演奏结束之后,苏雨拿着“法器”登台的时候,无数的国内网友们全都不淡定了!


    “卧槽,竟然是唢呐?!苏神怎么把法器拿出来了?这太恐怖了吧?”


    “我直到现在都还记得《九儿》里面的那一段唢呐的solo,真的太绝了!”


    “想到会有乐器流氓的出现,但是没有想到苏雨会拿它压轴啊!为现场观众们默哀三秒。”


    “哈哈哈哈,看到老外们那古怪的表情没?他们好像也是知道唢呐的!”


    “......”


    虽然惊讶于苏雨最后的压轴乐器选择了唢呐,但是国内网友们的激动心情是怎么都压制不住的。


    实在是唢呐这种乐器真的太具有话题性了!都要被网友们玩成网络梗了。


    不过唢呐也是要看谁来吹奏,吹奏谁写的曲子。


    并不一定都是大家玩梗的“全村吃席”“红白事儿”。


    舞台的中央,苏雨身着传统中式长衫,身姿挺拔地端坐着,手中那支锃亮的唢呐仿佛与他融为一体。


    他微微眯起双眼,将唢呐轻轻置于唇边,像是在与这件陪伴多年的乐器进行无声的交流。


    现场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观众们屏气凝神,满心期待着即将奏响的“天籁之音”。


    忽地,一声清亮激昂的唢呐长音破空而出,宛如晨曦穿透薄雾,瞬间唤醒了整个空间。


    紧接着,乐曲以欢快热烈的旋律开场,苏雨的手指在音孔上灵巧地跳跃,气息在唢呐内流转自如,那节奏明快而富有张力,仿佛是百鸟们在林间相互呼唤,相约共赴这场盛大的聚会。


    随着旋律推进,苏雨开始施展他精湛绝伦的模拟技艺。


    他巧妙地控制气息与指法,模仿出布谷鸟“布谷、布谷”清脆悦耳的啼鸣。


    那声音清脆透亮,仿佛真有一只布谷鸟正停在舞台上方的枝桠上,欢快地报着春的讯息!


    又或是惟妙惟肖地吹出画眉鸟婉转悠扬的歌声,曲调曲折多变、悦耳动听,宛如画眉鸟在向同伴炫耀着自己美妙的歌喉~


    各种鸟儿的叫声在苏雨的演绎下,或高亢激昂,或轻柔婉转,错落有致地交织在一起,仿佛将一片生机勃勃的原始森林搬上了舞台。


    这一刻民乐大师们愣住了,网友们傻眼了,现场的观众们也面露错愕之色!


    这怎么与他们之前认知之中的唢呐不一样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