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端午故事忆屈原

作者:胡白菜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在动手之前,园长姐姐要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林小夏用孩子们能理解的语言,娓娓道来: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条叫汨罗江的大河边,住着一位非常爱国、非常有学问的老爷爷,名叫屈原。


    他非常爱他的国家和百姓。可是,有坏人害他,国王也不听他的好建议了。


    老爷爷屈原很伤心很伤心……”


    她放慢语速,带着一丝感伤:“最后,在一个叫做端午节五月初五的日子里,他怀着巨大的悲痛,跳进了汨罗江……”


    孩子们听得入神,小脸上露出惋惜。


    “江边的老百姓们知道后,非常难过,也非常想念他。


    他们担心江里的鱼虾会咬坏老爷爷的身体,就划着船,把用叶子包好的米饭团子就是最早的粽子!扔进江里喂鱼虾。


    后来,大家每年到了这一天,都会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这位可敬可爱的屈原老爷爷。


    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


    “原来是这样!” “粽子是给鱼吃的!” 小朋友们恍然大悟,对眼前的粽叶糯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好了,故事讲完了,现在,让我们变身小厨师,亲手包一个属于自己的粽子吧!” 林小夏拿起一片粽叶。


    “大家看仔细了,跟着园长姐姐一步一步做哦!安全第一,动作要轻!”


    “拿起一片大粽叶展示,光滑的这一面朝上。


    如果叶子比较窄,可以两片叠在一起用。”


    “像这样,把它卷成一个小小的漏斗形状林小夏慢动作示范。”


    她用手捏住粽叶一端,轻轻旋转,形成一个圆锥形的筒,底部尖尖的,不能有漏洞。


    老师们走到孩子们中间,手把手帮助年龄小的孩子如糖豆、小飞卷好粽叶漏斗,确保底部不漏。


    “把卷好的小漏斗放在你们的小模具里指着操作台上的塑料模具。


    这样它就不会散开,也更容易包啦!” 这是林小夏特意为幼儿设计的简化步骤,用模具固定形状


    “用小勺子,舀一点点糯米,放进漏斗底部,铺平。


    不用太多,大概到模具一半高就行。”示范


    “现在,放你喜欢的馅料!喜欢吃甜的,可以放一颗蜜枣展示,或者一小勺甜甜的豆沙展示。


    喜欢吃咸的,可以放一小块香香的肉肉展示,强调少量。


    只能选一种哦!”


    孩子们兴奋地选择着:“我要蜜枣!” “我要豆沙!” “园长姐姐,我想放肉肉!”


    “放好馅料后,再用糯米把小漏斗填满,盖住馅料,轻轻压一压,但不要太用力!”


    “最神奇的一步来了!我们要把粽子包起来!” 林小夏拿起模具里装好料的粽叶漏斗。


    “把小漏斗两边多出来的粽叶,轻轻地、小心地往中间折,盖住糯米。


    慢动作示范,像给娃娃盖被子”


    “然后,把最上面多出来的一截粽叶尖尖,往下折,盖住刚才折过来的两边。


    这样,糯米和馅料就被粽叶完全包住啦!”


    这一步对小朋友来说最难,容易散开。


    老师们需要格外耐心,在旁协助,帮他们捏紧折好的部分。


    林小夏强调:“像这样捏紧!就像给粽子穿好衣服,系好扣子!”


    “包好形状后,小心地把粽子从模具里拿出来。”


    喜欢穿越后,我用美食拯救幼儿园请大家收藏:()穿越后,我用美食拯救幼儿园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