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0章 难以逾越的光速极限

作者:一天一万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人联纪元422年。


    受人均预期寿命跨越式增长的影响,人联范围内,每年自然离世的人口数量暂时锐减。


    动态调整每年社养局内出生人口的情况下,


    人联范围内,每年人口总数的增加,依旧维持在3.5亿上下。


    此外,可以预期的是,和首次以2611延寿针剂拉长人们预期寿命之后的情况一样,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相对于长达三百年的预期寿命,


    人联范围内的社会平均年龄,将维持在一个相对很年轻的范围。


    不过,虽然此刻绝大多数人们都还在感受着寿命再次拉长之后的自身和人类社会变化,


    但此刻作为负熵研究院信息去噪所负责人的秦裕,也没有再继续过多关注熵类延寿针剂普及之后的事情,


    他需要以熵类延寿针剂达成的目标,在熵类延寿针剂普及之后就完成了。


    这会儿,更多已经将注意力转移回了信息去噪所进行的最大研究项目,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上。


    ……


    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基本也是此刻整个负熵研究院,整个人联,投入研究资源最多,最重要的研究项目。


    按照人类文明与斯托文明自己划立的标准,从恒星级文明到河系级文明,从二级文明到三级文明。


    人类文明在能源领域,无工质亚光速航行技术领域,均已经取得了突破,


    此刻就差算力领域以及通信领域。


    在算力领域,人类文明目前主要使用的算力技术,


    依旧是在人类文明与斯托文明进行算力技术交换交流之后,实现的碳基芯片与生物计算机结合的算力塔,


    以及传统的,只能够解决一些特定问题的光量子计算机等几种算力技术共同使用,


    在与斯托文明结束交流之后的这三百年时间里,


    人类文明的相关算力技术也有迭代,比起三百年前,人类文明内的算力总和以及单一算力塔,算力单元能够提供的算力肯定都有不小的增长。、


    但始终并没有能够达到人类文明想要的,那种类似于人类文明从智能时代前,到智能时代之后的飞跃。


    通信领域的情况也是一样,从传统的电磁通信,到此刻的引力波通信,


    人们感受到的终端通信从全息投影通信,再到虚拟现实世界登录。


    文明内信息交换的形式一直都是有在变化,同一时间内,能够传递的信息量也是在增加的。


    但,通信速度依旧被限制在光速以内的本质,在这些年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按实际来说,


    此刻,随着人类文明整体体量,规模的膨胀,以及文明整体的发展需要,


    人们对于更加强大算力,以及通信技术的需要可以说,一直都是迫在眉睫。


    但偏偏,在这两项技术上,人类文明进展却一直都比较缓慢。


    此刻,


    秦裕在信息去噪所两个项目中,更多优先投入精力的,主要还是量子通信,或者说‘超光速通信研究’,


    只不过量子通信研究,是这个超光速通信技术研究下,一直以来的主要方向。


    理论上来说,量子通信能够实现的话,人类文明想要那种,特殊的,可以解决普遍经典问题计算的量子计算机也不会太遥远。


    ……


    陵川城,负熵研究院总部,信息去噪所。


    坐在一个人工湖边,秦裕看着被风吹拂着的,起着涟漪的湖面,独自思考着一些问题。


    梳理一下过去数百年时间,人联在超光速通信研究上的历程,


    排除掉一直有出现的一些细微的,细小的进展,就会发现,整个主要脉络异常简单。


    在秦裕-人类-斯托大一统理论诞生之后,量子领域被统一到了新的大一统理论之下,


    人类文明对于量子领域有了更加清晰而直接的认知,


    也借此,人类文明曾经在地球与海王星轨道之间,建造起了第一对量子通信实验装置。


    然后……然后就结束了。


    人类文明在超光速通信,量子通信技术的研究上,基本上就止步于此。


    从量子通信实验装置再往下,到真正实现量子通信,这一步就像是卡住了。


    哪怕是这些年,人联,负熵研究院在往这相关研究项目投入了大量研究资源,


    负熵研究院无数天才研究员们将毕生的精力都投入了相关研究,也更多只是解决了一些旁枝末节的问题,


    量子通信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一直未曾得到解决。


    人们也逐渐发现,想要实现量子通信,超光速通信,要比原本预想的困难许多。


    不同于此刻已经实现的亚光速无工质航行,以及重核聚变能源技术越往后研究前路越清晰,


    人们在对超光速通信,量子通信的研究过程中,是越往下研究,出现的疑问越多。


    哪怕是对于秦裕的‘超级大脑’来说,


    在直接参与到‘量子通信’的研究过程中,都感觉,这是一个很难完成的研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其研究艰难程度,远远超过了无工质推进以及重核聚变。


    对于秦裕的超级大脑来说,不是在这项研究中,看不到研究前进的方向,也不是有什么问题会始终困住他。


    而是,这需要不断往下思考和研究的过程,就像是没有尽头似的。


    解决一个问题,往往就会有一堆新的问题重新冒出来。


    量子通信研究过程中那些出现的问题,就像是一条不断分叉的树形图,


    像是永远都能够往前走,但每一条都始终看不到尽头。


    有着一个数量庞大的问题,需要等待着秦裕去解决。


    任何一个层面的超光速,都是一件难以实现的事情。


    特别是,在一定程度上,


    信息,能量,物质,实际上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此刻人类文明想要实现超光速通信,虽然不等同于实现超光速航行,


    但实际上,也已经会有一些牵连。


    如果人类文明能够实现超光速通信,至少也意味着已经摸到了超光速航行的一点理论可能性。


    这种情况下,


    想要实现超光速通信的难度可想而知。


    秦裕都猜测,


    人类文明与斯托文明划定的文明等级标准,可能出现了一些偏差。


    不过,也无所谓。


    文明想要发展下去,人类文明始终要走一步。


    人类文明此刻的发展是为了强大,又不是为了单纯给自己冠上河系级文明,三级文明的名头。


    ……


    人联纪元423年,人联纪元424年。


    超光速通信技术的研究,依旧未曾有新的大进展。


    哪怕是有秦裕直接参与的情况下,也依旧如此。


    就秦裕来看,超光速通信技术的实现,可能都不是在目前大一统理论支持下能够完成的事情。


    要想越过光速极限这个宇宙中难以撼动的铁则,


    就需要人类文明对于宇宙有更加彻底而深入的认知。


    在这段时间里,秦裕更多也进行着理论层面的思考,


    而这方面的思考,也很难有其他人能够为秦裕提供帮助。


    可持续智力增长这个能力,秦裕已经许久未曾关过,


    实在是很难找到谁,能够跟上他的思路。


    可能也就强人工智能,调动着算力,能够在算力上为秦裕的思考提供一些支持。


    当然,研究的毫无进展,是对秦裕来说,对于实现超光速通信技术的最终目标来说。


    对于信息去噪研究所的一众相关研究员,核心研究员,研究团队负责人们,


    已经感受到了自秦所接手和直接参与相关研究项目之后,超光速通信技术研究上的突飞猛进。


    即便距离最终目标还是遥遥无期,


    但在这条通向实现最终目标的研究道路上,一众研究团队是在步履蹒跚,跌跌撞撞,还是策马狂奔,坐上了飞船似的,一众研究员们还是能够感觉出来的。


    曾经,这个时代的一众研究员们,还无法理解,历史记载,历史资料中,


    一些曾经在秦裕院士手下做过研究的研究者提到的那种畅快感觉。


    现在他们是能够感觉了。


    他们不需要彷徨和疑惑,追随着秦所的所指向的方向,往前‘冲锋’就行了。


    秦所总是能够给他们指明一个明确的方向,然后他们朝着这条方向上存在的一些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努力就行了。


    同时,在秦所亲自接手负责的一些问题上,


    也似乎从来没有什么问题能够真正困住他,只是时间长短,终究都会有结果。


    这种情况下,


    信息去噪研究所内其他研究员,研究团队,比起秦裕本人都对最终实现超光速通信,量子通信更有信心。


    人联纪元425年,426年。


    在信息去噪研究所内超光速通信等重要研究项目推进的同时,


    人联范围内,整个负熵研究院范围内,许多事情也没有就因此停下来,自然也在同步进行中。


    人们已经逐渐适应了这个人均寿命提升到三百岁的时代,


    太阳系内,人类文明聚居区内,人们的生活也已经逐渐回到正轨。


    恰好经历了人类寿命预期寿命从180岁提升到300岁的这一代人们,


    可能坚持着自己原本的人生打算,只是高兴于自己有更多时间做原本就做着,想要做的事情。


    也可能对于自己更漫长的人生,做出一些人生规划上的调整。


    按照智脑计划中强人工智能的统计数据和以此为基础的预期推断,


    未来一段时间里,


    人联范围内,受此影响,人们从高校中获取最高学位毕业的时间,可能再平均出现两到三年的延迟。


    原本在这个时代,因为家庭已经基本不是社会的基本单位,选择结婚的人已经很少。


    之后,可能还会继续下跌。


    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影响,属于人联可接受的范畴。


    毕竟,寿命大幅度增长,对于人们思想,想法的影响是必然的。


    如果拿2611延寿针剂诞生之前,平均寿命不到百年的人,和现在这个时代人均预期寿命三百岁的人们对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在关于人生,社会的许多想法上,都不可能一致。


    此外,


    人联,负熵研究院此前决定的安全区开辟计划,


    这会儿,也主要在依赖于‘萤火级星际飞船’持续进行。


    同时主要在海王星轨道外围的柯伊伯带,以及奥尔特星云靠太阳系内环内侧的位置,


    新增归属于了望观测阵列的大量大型观测装置。


    在本身人类文明就对太阳系周边相对较近的一些空间比较了解的情况下,


    太阳系周边,半径十光年范围内,基本就已经很快排除了存在其他文明的可能,


    也排除了包括细菌,单细胞生物等原始生物的地外生命活动迹象的存在。


    此刻,派出的荧惑级星际飞船,以及扩大规模的了望观测阵列,


    主要是‘审视’着,梳理着更遥远的,预定安全区域范围内的星域,


    基于安全区域开辟计划的需要,这种‘审视’和梳理,可以说是很仔细的。


    克利兹文明曾经的存在,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在这方面实在是不小的刺激。


    同时,派出去的萤火级星际飞船,在逼近地外各星系,各星域的同时,


    也承担着一些收集不同星系,星体上样本的职责。


    虽然暂时还不确定以后人类文明会不会往更远的星空扩张,但在保证文明安全的前提下,


    收集一些不同星系的样本,进行探索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负熵研究院内,


    材料研究所,物理所,数学所这些研究所各自进行的研究项目不用多说。


    由能动所和其他研究所相关研究团队,共同负责的能源研究,航行技术研究,


    也没有因为重核聚变的实现,航行速度提升到光速百分之六十就停下来。


    人们很清楚,重核聚变可能是可控核聚变这条技术路线的上限,但肯定不是能源技术的上限,


    文明对于能源的渴求,对于更先进能源技术的渴求,理论上来说是没有上限的。


    能动所和相关研究研究团队,在开始摸索其他能源路线的同时,也继续优化着重核聚变技术,


    保持功率输出的同时,压缩其体积规模。


    航行技术的研究也是一样,引力推进系统仅仅只是一种无工质推进方式,


    理论上来说,应该还有其他无工质推进方式,虽然对于其他无工质推进方式,目前人类文明需求没有那么紧迫,


    但负熵研究院内相关研究团队也在进行着一些尝试探索。


    从和斯托文明交流中获得的巨大收获,可以清晰说明一件事情,文明的技术发展在不断朝前深入的同时,广度最后也有一定程度保持。


    不然保不齐技术发展到某个阶段时,突然卡住,而最终答案可能在另一条未曾涉及到的技术路线上。


    同时,目前引力推进系统能够达到的速度极限,也远还没有达到引力推进技术理论上限,


    在优化,乃至缩小无工质推进系统的同时,相关研究团队,也在进一步拔高着引力推进系统能够达到的速度上限。


    这段时间里,


    人类文明依旧保持着一种欣欣向荣的状态。


    各项重要技术,各领域的理论知识,也在继续朝前发展着。


    时间,就在这种状态继续往下。


    从人联纪元426年到人联纪元427年,428年……再一直到人联纪元450年。


    这一年,


    在秦裕的主导和直接参与下,负熵研究院信息去噪所再进行了一次超光速通信实验,


    只不过,这次超光速通信实验并不是基于量子理论,


    实验本身也并没有让超光速通信技术彻底向人类文明敞开怀抱。


    喜欢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请大家收藏:()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