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你要去哪里?”
“我和三哥要出去一趟,一会儿就回来,你带他们先回家吧!”
“姐姐,要我们帮忙吗?”
“不用了,八岁,你好好照顾弟弟妹妹,他们刚到这里,肯定对这里很陌生,你走了,他们会害怕的。”
“好。”
“你们回去吧!”
四郎带着一群小孩转身进了院子。
院子里的小白看到这一群撸毛的小孩又回来了,赶紧追着夏寒烟的驴车出去了。
“汪汪汪……”姐姐,救命呀,等等我,带我一起去呀!
听到小白的叫声,夏寒烟一回头就见小白从家里蹿了出来,直接就跳到了驴车上。
“你怎么跟来了?”
“姐姐,那一群小孩都快把我摸秃了,你看看,你看看我的毛都变稀了。”小白一边叫一边让夏寒烟看自己身上的毛。
冷三郎虽然听不懂小白在说什么,可那样子怎么看都像是在告状。
“他们是因为喜欢你才会一直模你的。”
“可我也架不住这么多人摸呀,你回去管管他们,我好歹是狼王的崽,还真把我当狗撸了,哼!”
“好好好,我回去告诉他们,不许他们总摸你,行了吧?”
“嗯。”
小河子村离琅琊村有一段距离,驴车要走一个时辰才到。
两人来到琅琊村的时候已经未时中了。
一进村就见村头阴凉处坐了不少人在唠嗑。
夏寒烟跳下车走过去,“各位婶子大娘,请问你们村有没有一个带着小孙女经常去县城卖枇杷的老婆婆?”
众人一听,立刻就笑了,“哎呦,姑娘,你就是姜婆婆说的,要买我们枇杷的贵人吧?”
“婶子言重了,贵人不敢当,我确实是来找那个婆婆买枇杷的,不知那婆婆家怎么走?”
“走走走,你们跟着我走,我给你们带路。”
“那多谢婶子了。”
“谢啥,应该是我们谢谢你,要不是你收了我们村的枇杷,今年怕是又得白瞎。”
大树下家里有枇杷的人赶紧都跟着驴车去了姜婆婆家里。
此时姜婆婆正在院子里挑枇杷,坏的她一个都不往里放,小孙女也在旁边帮忙。
“老婶子,你快看谁来了?”
那婶子在院门处就喊了一嗓子,祖孙俩听到声音,一抬头就看到院门处站了不少人,姜婆婆年纪大了,眼神也不太好,加上距离又远,一时还没有看出来是谁。
不过她身边的小女孩却看到了夏寒烟,是那个买她们枇杷的漂亮姐姐。
“奶奶,是漂亮姐姐来了。”
听到小孙女的话,姜婆婆一下子激动起来。
小孙女这两天就一直漂亮姐姐,漂亮姐姐的叫,所以就算没看清夏寒烟的样子,姜婆婆也知道是那个买她枇杷的小姑娘来了。
等走近她果然在人群里看到了那个小姑娘。
“小姑娘是你呀,快进来快进来。”
“婆婆,我来早了,本来是明天再来拉的,可我着急用,所以今天就来了。”
“没事没事,正好呀,村里人也都摘得差不多了,快,你们谁去把村长叫来。”
“老婶子就放心吧,早就有人去叫村长了。”
“那就好,那就好。”
“婆婆,那就先收您家里的吧。”
“好好好,婆婆我都给你挑干净了,保证一个坏果都没有。”
“好。”
姜婆婆从屋子里把挑好的枇杷都拿了出来。
有用背篓装的,有用竹筐装的,还有用袋子装的。
夏寒烟一看,这些背篓竹筐啥的也太占地方了,这么装的话可拉不了多少回去。
“婆婆你家有木板吗?”
“要多大的?”
“和我的驴车一样宽就行,我想把驴车后面挡住,这样可以把果子直接倒在车里,能多拉些回去。”
“你等着,我去给你找找。”
“我和您一起去。”说完两人就去了厢房的一个屋子里。
进来一看,里面堆放了不少的木板。
“婆婆,你家里怎么有这么多木板呀?”
“婆婆的儿子生前是做木工的,自从他去了以后,这些东西就一直放在这里了。”
“对不起啊婆婆,我不知道您……”
“嗐,都是过去的事了,姑娘,你看看,哪块木板合适你就拿哪块。”
夏寒烟挑了一下,她看到远处有一个订好的木框,也不知道之前是做什么用的,不过看着比她的驴车好像长了一些。
“三哥,你进来把这个木框子搬出去,看看能不能放在我们车上。”
“行。”
冷三郎拿起木框走到驴车跟前,放上后,比他们的驴车长了一块,这样枇杷肯定会从空隙里滚出去。
“烟烟,宽度倒是正好,就是有些长,后面有差不多一尺宽的缝隙。”
“没事,再把这个垫在下面就行了。”夏寒烟手里拿了一块宽些的木板走了出来。
“烟烟,我来拿。”冷三郎赶紧接过夏寒烟手里的木板。
将木板放在下面,空隙就被挡住了。
这时村长也来了,还拿来了称重的工具。
“婆婆,我能在你家的枇杷树上摘些树叶吗?我想把驴车下面铺上一层树叶,这样果子就不会被硌坏了。”
正好熬枇杷膏也要用枇杷叶。
“我家后面就有枇杷树,走,我带你去摘。”
村里等着卖枇杷的人家也都帮忙去摘。
不一会就摘了好几筐枇杷叶过来,全部铺在了车底下。
村长先把姜婆婆家的果子称了,姜婆婆家里一共有206斤,两文钱一斤,那就是412文,去掉之前给的定金50文,再给362文。
夏寒烟直接拿出钱袋,开始数钱,数好后推到姜婆婆面前。
“婆婆,去掉定金50文,这里是362文,您点点。”
姜婆婆看到这么多铜板,笑的见牙不见眼,“不用不用,你刚刚数的时候我都看见了,不会错的。”
“那行,您收好了。”
“好好好。”说完就从身上拿出一个老旧的钱袋,将铜板都装了进去。
拿着手里沉甸甸的钱袋,姜婆婆高兴极了,明天她就去买糙米,以后她的小孙女也能吃饱,不会挨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