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时分,采纶布大队终于返航了,同行的还有堆满了几艘小船的大筐小筐的纶布。
时晚晚从小吃过的苦也只有感染了风寒,蓝大夫熬制的黑乎乎汤药了。
赶海是乐在其中,采纶布可把时晚晚累惨了,整个人都无精打采的坐在小马扎上。
浪花时不时的拍打着船体、飞溅到船内、众人的衣服上。
换做平时时晚晚早就嚷嚷着要换衣服了,但是今日衣服已经脏污得看不出原本的颜色跟花纹了,所以那几滴海水已经无关紧要了。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哪里的老百姓都不容易呀!也不知道这天没亮就来采的纶布能卖多少银子。”
考虑到语言不通的问题,这次选择一起出海的渔民都是从华夏国过来讨生活的,虽然渔民华夏语中掺杂着方言,但是大致还是能听懂的。
一旁的汉子听到时晚晚的嘀咕声,放下了手中还在咕噜咕噜抽着旱烟筒。
“还是小女娃你有文化,我大字不识一个,但人嘛活着就是得干活的,早先跟着出来得同乡,有点家底、识得几个大字的都做起来买卖,我只能是干起了老本行勉强养家糊口了,好在我儿子有出息,习得几个字,现在在沈家做事,不用在这大海里讨饭吃了!”
“大叔,您儿子是不是叫谭耀祖呀?”
时晚晚突然想起之前大叔说自己姓谭,又说起自己儿子在沈家做事,时晚晚不由想起了那个既机灵又有点胆小的翻译小哥也是姓谭了,试着问了问。
“对呀!怎么小女娃你认识我儿子?”
“算是认识,之前出去玩可全靠谭小哥给我们带路翻译当地的话呢!您呀就靠着采纶布这门手艺,不仅养了家,还能将谭小哥培养得这么优秀,您可真是厉害极了呀!”
时晚晚一脸夸张的向谭大叔竖起大拇指就是一顿夸。
谭大叔哪里被人这么夸过,原本黝黑的脸庞都有点黑红黑红的了。
高大健硕的汉子一脸羞涩的冲着时晚晚摆摆手,“哪里哪里,都是俺儿子自己出息,肯用功,还有俺媳妇每天给俺儿子送饭洗衣,不让俺跟俺儿子操心一点家里活,俺嘛没啥大本事,也就只能干点苦力活养活他们了。”
大叔急得连家乡话都说出来了
“谭大叔,您这就谦虚了不是,谭大娘在家操持家务活,谭小哥用功学习进了沈家做事,也有你在前边替这个家冲锋陷阵遮风挡雨的一份功劳,您可别谦虚了!”
“你大娘还在家里帮忙晾晒纶布呢,没几个人要新鲜的纶布的,都是要将纶布晒干之后才拿到海鲜干货铺子去卖的!”
谭大叔极力说着谭大娘对这个家的贡献,不过时晚晚注意到了另一件事,“这纶布还得晒干了?那平时大街上卖的那些都是晒干的?”
“也不全是,大酒楼才会用新鲜的海带,那些小摊子大多数是用的晒干之后耐保存、还不占地方的纶布。”
“那晒干的纶布可以放多久呀?”
“这个……我听那些铺子里的人说晒干之后的纶布要是保存得当能放个一两年不变呢,不过是真是假我就不太清楚了,虽然我天天采纶布,但是渔民嘛最不缺的就是这些个玩意了,都是吃新鲜的,晒干的都是拿出去卖掉了。”
“”哦哦,那保存得蛮久的呢!谭大叔,您再给我讲讲还有哪些海货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质的呗!大叔,快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别嫌弃哈,只带了馒头。”
时晚晚擦了擦手,拿了两个莫莉刚刚热好的大馒头递给又开始吧嗒吧嗒抽旱烟的谭大叔。
谭大叔本来还推辞的,带他们出海已经收了钱了,怎么还能吃人家那白花花的大馒头呢,一个大馒头就得五文钱呢!
奈何时晚晚执意要给,一旁的楚姣姣和时乔也在附和着。
谭大叔擦了擦手不太好意思地接过大馒头,一个拿在手上,另一个小心地放回兜里。
出海之前吃的东西都消化掉了,刚刚饿了就吃了一些干虾之类的海鲜,一点都不顶饿,突然闻到大馒头的香味确实有点顶不住了。
谭大叔小口小口地吃着,时晚晚也不着急,都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吃饱了才有力气说话嘛!
时晚晚见谭大叔只给自己留了一个馒头又热情地塞了好几个大馒头给他。
肚子吃得饱饱的之后,谭大叔给时晚晚耐心的讲起了各类海货,还贴心讲解了如何辨别海货的好坏以及如何买到优质的海货。
好脑袋不如烂笔头,旁边的莫莉也不知道从哪里掏出了纸笔默默记了下来。
喜欢救命!土匪都开始内卷啦请大家收藏:()救命!土匪都开始内卷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