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9章 岂止是元气大伤

作者:法兰西蜗牛1998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是巴布亚解放阵线请来的帮手吗?”


    望着宋提纳离去的背影,帕拉尼低声自语。


    随后,他轻轻摇头,语气低沉却充满杀意:“不管你们是谁,这一回都别想活着离开!”


    此刻,帕拉尼眼中寒光闪烁,杀机毕露。


    就在同一天上午,大多数人还不知道,一场决定新几内亚岛命运的战争即将拉开序幕。


    与此同时,港岛中环,金融心脏地带。


    一如往常,太古集团的股票在市场上频繁交易,成交量在整个恒生指数中遥遥领先。


    这一切,是因为李兆纪、胡应星和郭得胜三人的疯狂扫货。


    他们几乎不计成本地买入,使得太古银行的股价不仅没有下跌,反而小幅上扬。


    三人分别持有了4.7%、3.3%、3.1%的股份,合计接近11%。


    再加上李半城手中的7.6%,四位地产大亨合计掌握的太古集团股份已经接近19%,联手后成为集团的第三大股东。


    第一大股东依旧是太古背后的施怀雅家族,持有37%股份;第二大股东是汇丰银行,持有19%。


    原本,依靠这55%的持股比例,英国人足以牢牢掌控太古洋行,但73年那场股灾中的一笔交易,改变了这一切。


    为了应对股市风暴,四大洋行曾联手达成股权置换协议。


    施怀雅家族用部分太古股份换持了会德丰的股票,而会德丰则可用手中九龙仓股份换取太古股份。


    也正是因为这个协议,鲍玉刚当年在收购九龙仓时被英国人算计得惨,最后不得不让出大量利益给李半城,才得以成功上位。


    而那些用于交换的太古股份,后来也落在了鲍玉刚手中,占股约5%。


    这意味着,英国人如今能掌控的股权只剩下50%,一个看似稳固、实则危险的数字,也注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让他们付出惨重代价。


    正当外界以为今天又将是各方围绕太古继续角力的一天时,局势却悄然生变。


    “黄世同,李先生交代了,按照计划行动。”


    在中环一栋写字楼里,阿华对着眼前的黄世同等人笑着说道。


    “好!”


    黄世同毫不犹豫,立刻拨通电话,“阿敏,马上调动全部资金,全力做空昌江集团的股票。”


    没错,这一次,李泽俊布局良久,真正要动的,其实并不是太古集团,而是李半城手下的昌江集团。


    而与他对话的罗敏生,正是地主会在股市上的“白手套”。


    在听到黄世同的话后,罗敏生脸上浮现出一丝诧异,脱口而出:“同叔,昌江集团规模庞大,经营状况又这么好,我们想做空它,简直不可能。”


    “让你做就做,别那么多废话!”


    黄世同语气严厉地打断了他。


    他当然明白,仅凭地主会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撼动李半城的昌江集团。


    可现在,自己的性命都捏在李泽俊手里,别说让他对付昌江集团,就是让他去动汇丰银行,他也只能照做。


    “好,同叔,我这就去办。”


    察觉到黄世同语气不善,罗敏生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嗯。”


    黄世同冷哼一声,随即挂断了电话,转头对阿华说道:“我已经安排下去,地主会会全力出手,针对昌江集团。


    那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离开港岛?”


    “黄老板放心,用不了多久你们就可以离开。”


    阿华望着黄世同,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语气从容地回答。


    电话那头,罗敏生听着忙音,苦笑着摇了摇头,随即拿起另一部电话,拨出了一个号码。


    电话接通后,他缓缓开口:“调集所有可用资金,全力做空昌江集团。”


    十五分钟后。


    中环金融证券中心的交易员们惊讶地发现,市场出现了异动,昌江集团的股价开始缓慢下跌。


    与此同时。


    阿华正与李泽俊通电话。


    “俊哥,地主会已经动手了,目标是昌江集团。”


    “嗯,我知道了。”


    李泽俊淡淡地回应。


    随后,他缓步走到窗前,远望中环方向,语气平静地说道:“李半城这只洋奴在港岛耀武扬威了十几年,是时候打断他的脊梁骨了。”


    中环,昌江集团总部大厦。


    这是一座高达47层的摩天大楼,原本是黄埔船坞公司总部所在地。


    当年,汇丰银行为了扶持李半城,以高于市值的价格将黄埔船坞卖给李半城,成交价高达76亿港纸,而其中50亿还是由汇丰提供的低息贷款。


    换句话说,李半城只用了不到三亿现金,就拿下了市值近60亿的公司。


    在这样的扶持下,别说李半城精明能干,就算他是个普通人,也能被推上港岛地产龙头的位置。


    正因如此,李半城才会心甘情愿地成为洋人的走狗。


    收购黄埔船坞之后,他立刻拆除了原总部,建起了现在的昌江集团大厦。


    此刻,在大厦33层的办公室里,李半城紧盯着屏幕上的恒生指数,皱眉问道:“怎么回事?地主会为什么要对我们出手?”


    在他身旁的是马世明,昌江集团总经理,负责整个集团的金融运作,是李半城最信任的得力助手。


    “李先生,我已经派人调查,但眼下最棘手的问题不是他们为何出手,而是我们目前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来应对这场做空。”


    马世明沉声回答。


    虽然地主会在外界看来神秘莫测,但对李半城这类顶级富豪而言,并不陌生,罗敏生正是他们台前的操盘手。


    这些日子,李兆纪、郭得胜、胡应星三人虽已尽全力运作,但李半城本人投入更甚,不仅将集团流动资金全部押入股市,还从汇丰银行借了20亿港纸继续加仓。


    若换作平时,有汇丰撑腰,哪怕账上一分现金都没有,他也不会担心。


    可现在局势不同,地主会明显是冲着昌江来的,若不及时反击,一旦市场信心崩塌,后果将极其严重。


    “叮铃铃——”


    就在李半城思索应对策略时,电话铃突然响起。


    “喂,哪位?”


    他拿起话筒,出声询问。


    “李先生,快打开电视,看亚细亚电视台!”


    听筒中传来焦急的声音,那是李半城的另一位得力助手霍建民。


    霍建民现任昌江集团的副总,与马世明一内一外,分别掌控金融与本地地产、以及海外投资扩张。


    两人各司其职,互为配合,正因有他们鼎力协助,李半城的事业才得以顺风顺水。


    ……


    李半城深知霍建民向来沉稳冷静,若非遇到非常严重的事,绝不会如此慌张。


    因此他几乎没有任何迟疑,立刻拿起遥控器打开电视,迅速切换频道至亚细亚电视台。


    一旁还不知发生了什么的马世明见状,也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了电视屏幕。


    十几秒过去。


    李半城与马世明的脸上都浮现出震惊与疑虑。


    两人对视片刻,已从彼此的眼神中读懂了对方的心思。


    片刻后,马世明率先开口:“李先生,这件事要是处理不好,昌江集团恐怕要大伤元气!”


    “岂止是伤元气?他们这是摆明了想把我逼到绝境!”李半城语气低沉,咬牙切齿地说道。


    电视中的新闻内容并不复杂:昌江集团将几乎全部流动资金和汇丰银行提供的贷款都投入股市,眼下公司账面资金几乎枯竭。


    亚细亚电视台特聘的财经评论员对此进行了一番专业分析,指出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现金储备与土地储备是最关键的资产。


    昌江集团虽然拥有大量土地资源,却将流动资金全部押注股市,这不仅对投资者不负责任,也让购房者面临巨大风险。


    更令人不安的是,节目还透露,昌江集团大部分土地资产已被质押给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


    一旦股市投资失败,不仅股东利益受损,连购房客户的权益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最致命的一击是,节目主持人公开承诺新闻内容真实无误,欢迎昌江集团起诉亚细亚电视台,若有一丝不实便可承担法律责任。


    李半城心里明白,这条新闻显然是配合地主会对昌江集团做空的节奏来的,目的就是煽动持有昌江股票的市民恐慌,引发抛售潮。


    原本以他的实力,即便有人做空,他也无所畏惧。


    但现在最致命的问题是——手头真的没有可用的流动资金。


    对方显然是蓄谋已久,抓住了他最脆弱的时刻,发起这致命一击。


    想到这里,李半城立刻对马世明下令:“马经理,马上安排召开记者会,澄清亚细亚电视台是在恶意造谣诽谤。


    另外,让法务团队起草律师函,发给亚细亚电视台!”


    律师函虽然不具备直接法律效力,但在公众眼中却常常被视为正式起诉的前奏。


    普通人往往会被它震慑,误以为已进入法律程序。


    “明白,李先生。”


    马世明深知事态紧急,应了一声,转身迅速离开了办公室。


    望着马世明离去的背影,李半城脸色阴沉,随即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沈经理,是我,李半城。”


    电话一接通,他就开门见山。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