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0章 师长之问

作者:小川流水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就在这凝固般的死寂几乎要将所有人吞噬之际——“哈哈哈哈!好!问得好!问得痛快!”


    一阵桀骜不驯、酣畅淋漓的大笑声骤然响起,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是庞统!


    他猛地一拍身前的石桌,震得那残局上的棋子都跳了一跳。他本就形貌奇崛,此刻双颊因激动而泛红,眼中闪烁着狂放不羁的光芒,直直地盯着黄承彦,大声道:“黄公此问,才是真正搔到了痒处!戳破了那层糊窗纸!什么北虎南蛟,什么城池甲兵,都是虚的!唯有这‘主’字当头,才是破局的关键!荆州这盘死棋,缺的不是守城的将,不是御敌的兵,缺的是能执掌乾坤、凝聚人心的‘执棋之手’!”


    他霍然起身,身量不高,气势却如出鞘的利剑,目光灼灼地扫视众人,声音激昂:“景升公若在,荆州或可苟安一时。景升公若一朝不在,荆州立时便是群雄逐鹿的猎场!蔡瑁张允之辈,只知拥兵自保,目光如豆!刘琦、刘琮,或暗弱或稚嫩,岂能压服众心?曹操?孙权?彼乃外寇,趁火打劫则可,焉能得荆襄士民真心归附?此刻不寻那真正的‘执棋之手’,更待何时?难道等刀斧加颈,再做他人砧板上的鱼肉吗?”


    庞统这番话,如同在滚油中又浇了一瓢沸水,将黄承彦那惊世一问所引爆的危机感和思考,瞬间推向了一个更加激进、更加迫切的层面——荆州需要一个新的、真正的领袖,而且迫在眉睫!这已非远虑,而是近忧!


    石坪之上,气氛陡变。惊愕、沉思、忧虑、激动……种种复杂的情绪在每一张年轻的脸上交织翻滚。诸葛亮的目光变得极其幽深,仿佛有无数的星图在眸中推演变幻。崔钧脸色变幻不定,孟建眉头紧锁,向朗陷入长考。庞德公与司马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重的忧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就在这思绪激荡、人心翻涌的巅峰时刻——“轰隆——!!!”


    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毫无征兆地撕裂了山间的静谧!仿佛九天之鼓被巨锤擂破!紧接着,一道惨白刺目的电光如怒龙般撕裂铅灰色的苍穹,瞬间将整个鹿门山映照得一片惨白,山峦树木的轮廓在强光下狰狞毕现!


    电光火石间,豆大的雨点便以倾覆天河之势,狂暴地砸落下来!噼里啪啦,密集如鼓点,狠狠地砸在青石坪上,砸在茅屋顶上,砸在每一片树叶上!方才还只是阴沉的天空,瞬间化为一片混沌的雨幕,狂野的山风卷着冰冷的雨水,劈头盖脸地抽打着石坪上的每一个人。那山间清幽的鸟鸣、泉响,顷刻间便被这天地之威彻底淹没。


    “快!快进草堂避雨!” 庞德公最先反应过来,急忙起身招呼。众人如梦初醒,仓促间也顾不得礼仪,纷纷起身,衣袖掩头,狼狈地奔向离石坪最近的那间较大的茅舍——庞德公平日讲学论道的草堂。


    草堂内陈设简单,几张木案,几领草席,壁上挂着几幅古旧的字画。众人带着一身湿气涌入,顿时显得拥挤。雨水猛烈地冲刷着屋顶厚厚的茅草,发出巨大的哗哗声,又顺着屋檐流下,在门前织成一片白茫茫的水帘。


    堂内光线骤然暗了下来,只有门口透入的天光和角落里一盏如豆的油灯摇曳着微弱的光芒,映照着众人惊魂未定又心事重重的脸庞。方才那场关乎荆州存亡、未来归属的激烈论辩,被这突如其来的暴雨骤然打断,但其引发的惊涛骇浪,却在每个人心中更加汹涌地翻腾不息。


    庞统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甩了甩湿漉漉的袖子,走到窗边,望着外面被狂暴雨幕彻底模糊的山林,嘿然道:“瞧瞧!老天爷也听不下去了,发了雷霆之怒!这雨,下得够劲儿!”


    诸葛亮也缓步走到另一侧窗边,静静地凝视着门外那片混沌的雨幕。雨水敲打万物的轰鸣声充斥耳际,他手中的羽扇依旧轻握着,未曾摇动。雨水在屋檐下汇成急促的水线,砸落在石阶上,溅起细碎的水花。那水花飞溅又落下,瞬息万变,无休无止。


    他深邃的目光穿透雨帘,仿佛落向了更远的、被暴雨笼罩的荆州大地。那目光里,有对黄承彦致命一问的深深思量,有对庞统“执棋之手”论调的反复权衡,更有对这片即将面临滔天巨浪的土地难以言喻的忧思。沉默,如同磐石,在他周身凝结。


    崔钧、孟建、向朗等人各自寻了地方坐下,或倚墙,或靠案,皆默默无言。方才争辩时的激昂意气,此刻都被这泼天大雨浇了个透心凉,只剩下沉重的心事在湿冷的空气中无声地发酵。草堂内一片寂静,唯有窗外那永不停歇的、震耳欲聋的暴雨声,一遍又一遍地冲刷着大地,也冲击着每个人的心防。


    黄承彦独自坐在角落一张矮凳上,背对着众人,望着墙上被油灯映照得摇曳不定的一幅古旧山水图,默然无语。他方才掷杯逼问的锋芒已然敛去。那惊世一问,是他投下的巨石,激起的巨浪拍打在每个人心上,余波仍在回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庞德公与司马徽坐在靠近油灯的主位。庞德公看着窗外肆虐的雨幕,又看看堂内心思各异的青年,最终目光落在诸葛亮沉静如渊的侧影上,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悠长叹息。那叹息里,有对世事的洞明,有对英才的期许,更有对荆州未来的深深隐忧。


    司马徽则轻轻提起炉上温着的一只陶壶,往几只粗陶杯里注入冒着热气的清茶。水声潺潺,茶香袅袅,在这风雨喧嚣的草堂里,努力营造出一方微小的、温润的宁静。


    “都喝口热茶吧,驱驱寒气,也定定神。” 司马徽温和的声音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他将茶杯一一分递给近旁的青年。


    庞统接过茶杯,大大咧咧地呷了一口,烫得直吐舌头,却又嘿嘿一笑:“司马先生这茶,暖身,更醒神!比那冷冰冰的雨水强多了!” 他试图活跃气氛,但草堂内依旧沉闷。


    向朗捧着微烫的茶杯,暖意透过杯壁传到掌心。他望着窗外白茫茫的雨帘,轻声叹道:“此雨……来势汹汹,不知几时能歇?只恐山洪骤发,道路断绝。” 言语间,已将那关乎荆州存亡的忧思,悄然寄托于眼前这狂暴的天象之中。


    孟建低头看着杯中浮沉的茶梗,声音低沉:“骤雨不终朝。然其势如此之烈,纵使雨歇,山林遭此冲刷,怕也是面目全非,根基动摇……” 他话未说完,但其中隐喻的,正是对荆州根基被乱世风雨冲刷、倾颓的深深忧虑。


    崔钧坐在一旁,脸色依旧有些苍白,捧着茶杯的手指微微用力。黄承彦那“刘表暴毙”的假设,像一根冰冷的刺扎在他心中那“荆州稳如磐石”的信念之上。他张了张嘴,似乎想反驳孟建,想重申自己的看法,然而目光扫过诸葛亮沉静的侧影,又想起黄承彦掷杯时的锐利眼神,终究什么也没说出来,只是将杯中微烫的茶水一饮而尽,喉结滚动了一下,仿佛咽下所有的不安和不确定。


    时间在这暴雨的喧嚣与堂内的压抑中悄然流逝。不知过了多久,窗外的雨势似乎终于有了些许颓意。那震耳欲聋的轰鸣渐渐减弱,密集如鼓点的雨声变得疏落了些许,虽然依旧哗哗作响,但已不再是倾覆天河般的绝望。


    诸葛亮的目光,始终未曾离开窗外那片混沌的雨幕。忽然,他沉静如水的眼眸微微一动。只见在那厚重的、铅灰色的雨云边缘,极其艰难地,挣扎着透出了一缕微弱但异常倔强的阳光!那金黄色的光柱,如同天神投下的长矛,刺穿了层层叠叠的阴霾,笔直地照射在远处一座被雨水洗得格外苍翠的山峰之巅。刹那间,那被雨雾笼罩的山顶,如同被点亮的翡翠,焕发出惊心动魄的生机!


    草堂内有人也注意到了这景象,发出一声低低的轻呼。


    “看!有光了!”


    然而,这希望的光芒,如同惊鸿一瞥。仅仅几个呼吸之后,更厚重、更汹涌的乌云从四面八方翻滚着汇聚而来,带着更沉闷的雷声作为前奏,以无可阻挡之势,迅速吞噬、淹没了那道不屈的光柱。刚刚亮起的山峰,重新沉入一片更加阴郁、更加深沉的灰暗之中。暴雨仿佛被这挑衅激怒,再次变得狂暴起来,哗哗的雨声骤然加大,敲打着屋顶,也敲打着所有人的心。


    司马徽不知何时也站到了窗边,站在诸葛亮身侧。他负手而立,望着窗外那转瞬即逝又被更浓重黑暗吞没的光明,望着那在狂风中剧烈摇摆、仿佛随时会被折断的树木,望着山涧中已然暴涨、裹挟着枯枝断木咆哮奔涌的浑浊水流。


    良久,这位以“水镜”为号、洞悉世情的长者,才用一种低沉而凝重、仿佛带着天地间风雨重量的声音缓缓开口,道破了此刻所有人心中那份沉甸甸的预感:“山雨……终究只是开始。更大的风雨,怕是已在路上了。”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哗哗的雨声,落入每个人的耳中,如同一声命运的谶语。


    草堂内,一片死寂。庞德公闭目,深深叹息。黄承彦的背影在昏暗中显得更加孤独。青年们或望着窗外重新肆虐的暴雨,或低头凝视着杯中已冷的残茶,脸上最后一丝侥幸的光芒也彻底熄灭。


    庞统脸上那狂放的笑容早已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骨节微微发白。


    诸葛亮依旧静立窗前,手中的羽扇纹丝未动。他的目光,仿佛已穿透眼前狂暴的雨幕,穿越层峦叠嶂,投向了更远的、风雨飘摇的襄阳城,投向了那不可知的、惊涛骇浪的未来。


    喜欢龙吟三国请大家收藏:()龙吟三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