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声音略微有些颤抖,激动地开口说道:“爷,您这是说的什么话啊?您可千万不要这么想!”
方明远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继续说道:“您现在的年纪虽然不算小了,但也还没到很老的程度啊。只要您好好养生,注意饮食和休息,再活个四五十年肯定没问题的!”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所以,您怎么能现在就提死不死的事情呢?这多不吉利啊!”
方明远的语气充满了关切和担忧,他真的不希望周爷爷有这样消极的想法。
接着,方明远稍微提高了一些音量,郑重地对周爷爷说:“就算是您以后真的老在了我屋里,我也绝对不会觉得晦气的!您是我的爷爷,我怎么可能会嫌弃您呢?”
听到方明远的这番话,周爷爷转过头,用另一只手轻轻地拍了拍方明远的手背,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他缓缓地说道:“傻孩子,你爷爷我虽然身体还算硬朗,但毕竟岁月不饶人啊。”
“我再活四五十年,那岂不是要到一百多岁了吗?这可不是普通人能够轻易达到的岁数啊。”
周爷爷叹了口气,接着说:“而且呀,我知道你的为人,你肯定不会觉得我老在你屋里有什么晦气的。”
“但我自己心里会过意不去啊,毕竟这是你的新房子,将来要住新媳妇的新房,我可不想给你带来不好的影响。”
对于方明远说他还能再活四五十岁的话,周爷爷根本就不相信。因为此时的在这个人到七十古来稀的时的,方明远的话的确没有什么说服力。
而且,方明远也不能说,后世活过一百岁的人有的是,就算是说了周爷爷也不会信的。
就在方明远准备放弃劝说周爷爷的时候,一直坐在对面默默倾听的刘主任突然开口说道:“好了,方明远同志,既然老哥哥已经下定决心了,那你就别再劝他了。”
刘主任的声音温和而坚定,听着就让人不由自主的对她产生了信服。
她接着说:“老哥哥年纪大了,有些事情他心里有自己的想法。你就顺着他的意思吧,这样大家都能省心。”
然后,刘主任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解释道:“其实,西厢房和小楼也就几步路的距离,都在一个院子里。住哪里不都是一样的嘛,无非就是走两步路的事,何必非要强求一定要住进小楼呢?”
刘主任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理解和宽容,她显然明白周爷爷刚才对她说的那番话背后的含义。
周爷爷之所以拒绝住进方明远新建的小楼,无非是担心方明远结婚后,方明远的媳妇会有意见。
刘主任心里清楚,如果真的等到方明远的媳妇开口赶人,那方明远肯定会左右为难。
与其让这种尴尬的情况发生,还不如现在就不住进去,省得以后再搬出来,那样不仅会带来很多麻烦,还可能会让周爷爷丢了面子。
这个问题不仅仅局限于方明远一家,实际上,在全国范围内,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几乎所有的家庭都面临着同样的情况。
然而,有些家庭像方明远家一样,拥有足够的空间,使得家中的老人能够早早地搬出去居住。
这样一来,老人可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避免与年轻一代产生过多的摩擦和矛盾。
但是,对于那些家中没有空余房间的家庭来说,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如果儿媳或孙媳通情达理、善良懂事,那么她们通常不会对老人说些过分的话。
然而,一旦遇到那些不明事理、拎不清的儿媳或孙媳,老人就会陷入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老人往往无处可去,只能默默忍受儿媳或孙媳的恶言恶语。
这种现象在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城市的居住环境相对较为紧凑,老人很难找到其他合适的住所。
相比之下,农村的情况稍微好一些。如果儿媳或孙媳的言辞过于刻薄,农村的老人还可以利用芦苇、玉米杆等材料,在荒地上搭建一个简陋的草庵,作为自己的临时居所。
尽管这样的草庵条件艰苦,但至少能给老人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然而,在城市里,老人想要搭建草庵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城市的土地资源有限,而且相关规定也不允许随意搭建建筑物。
因此,城市里的老人在面对这种困境时,往往更加无助和无奈。
方明远在听到刘主任的话后,也知道事情也只能这样了,于是便心情沉闷的闭上了嘴,不再说话了。
而看到方明远的表情沉默的样子,于是刘主任立即转移话题道“好了方明远同志,别想这些了。我还有些事要问你,咱们还继续刚才的访谈吧?”
听到刘主任的话后,方明远点了点头说道说道“好的,刘主任,您问吧?”
见方明远如此回答,刘主任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慈祥的笑容,轻声问道:“方明远同志,我想了解一下,你目前的文化水平是怎样的呢?”
方明远听到这个问题,不禁一愣,脑海中瞬间闪过各种念头。他不禁有些茫然,这个问题对他来说确实有些难以回答。
如果按照他脑海中现有的知识储备来判断,说自己是高中毕业肯定没有问题。
毕竟,经过后世系统的十二年教育。虽然,英语这门学科在高考之后,他基本上已经将所学的知识都还给了老师。
那些数学、化学、物理以及生物等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他都还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但是,他从十四岁开始就在四九城内讨生活,如果就这么说是高中文化,刘主任肯定不信。
而由于原主小时候到了东北后,由于方怀义对鬼子在东北施行的奴化教育非常抵触。
并没有送原主去学校接受正规教育,只是请老师到家里来教导原主,所以学的也很是杂乱,一时间方明远也理不清楚原主是什么学历。
而且由于没有进过正规的学校,对于这个时代的学制和各阶段所学的内容也不理解,方明远也不能判断自己脑子里的知识对应什么文化水平。
方明远想了一下后,于是便开口说道“刘主任,我什么学历我自己也不清楚。”
“小时候在东北,我父亲对鬼子的奴化教育很是抵触,于是就没有把我送到学校,而是请了私教来家里教我,所以我也不知道自己现在是什么文化水平。”
听到方明远的话后,刘主任略微思考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问道:“那么,你能否具体说说你的家教都教授了你哪些知识呢?”
方明远稍作停顿,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后迅速回答道:“在文化方面,我的识字量相当丰富,除了一些生僻字外,基本上都能认识。至于数学方面嘛……”
他接着详细地讲述了高中所学的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等。
不过,在讲述过程中,他巧妙地避开了一些不符合这个时期的知识点,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然而,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方明远并没有提及物理中的原子物理基础知识。
这并非是他忘记了,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一方面,原子物理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富商子弟能够轻易接触到的领域;另一方面,他也担心过多地透露这些知识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毕竟,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和认知程度与现代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他表现得过于博学多才,可能会引起他人的怀疑和关注。
毕竟现在几乎所有国家都在研究原子弹,要是方明远说出他知道原子物理,卢瑟福模型的话,被上面的人知道后,那还不得请他去吃沙子呀?
方明远虽然很敬佩那些默默吃沙子的人,但是方明远可不想去吃沙子。他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就算他去了,他一个大学考四百分的人也帮不上忙,所以还是老实的呆在四九城内苟着吧。
方明远在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后,说的都有些口渴了,于是方明远拿起石桌上的茶杯喝了口茶润润嗓子后,再次开口说道。
“英语也学了一些,但是吧,可能我没有什么语言天赋,学了就忘,现在只记得26个英文字母和一些简单的单词。刘主任,您看完现在的文化水平应该在什么层次?”
说到此处,方明远终于停下了嘴,然后看向刘主任,等待着她的回答。
而刘主任在听到方明远的话后,并没有立即回复方明远,而是扭头对着身后的韩干事问道。
“筱艼呀,方明远说的这些知识我都听不大明白,你是大学生,你来判断一下,他现在应该有什么样的文化水平?”
韩筱艼在听到刘主任的话后,稍微思考了一下,然后开口说道“方明远同志说的一些知识点我也不是很懂,毕竟我学的是马列和护理方面的知识。”
“但是单凭数学来说的话,我比不上方明远同志。要说文化水平的话,应该有高中水平的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