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42章 王融《法乐辞?歌下生》

作者:咸鱼耀祖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法乐辞?歌下生


    王融


    韶年春已仲,明星夜未央。


    千祀钟休历,万国会嘉祥。


    金容涵夕景,翠鬓佩晨光。


    表尘维净觉,泛俗乃轮皇。


    ……


    赏析:


    《法乐辞·歌下生》是王融以佛教为主题创作的诗篇,旨在歌颂佛陀下生这一神圣事件及其带来的祥瑞与深远意义。


    一、开篇营造神圣氛围


    1. 韶年春已仲,明星夜未央: “韶年”描绘出美好时代,暗示这是一个不同寻常、充满祥瑞的时期。“春已仲”点明仲春时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为诗歌奠定积极、充满活力的基调。 “明星夜未央”,“明星”璀璨闪耀,“夜未央”表明夜正深沉,静谧夜空下的明星增添了神秘氛围,仿佛预示着即将发生重大而神圣之事,从时间与环境描写入手,引发读者对后续内容的期待,暗示佛陀下生这一伟大事件即将来临。


    二、凸显祥瑞与普世意义


    1. 千祀钟休历,万国会嘉祥: “千祀”指千年,“钟”有汇聚之意,“休历”代表美好的历法或时代,表明经过漫长岁月,终于迎来这个祥瑞汇聚的美好时代。“万国”形容众多国家,“会嘉祥”表示各国共同见证、汇聚于此的祥瑞景象。此句强调佛陀下生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不仅是时间长河中的关键节点,更具有普世价值,引发全世界的祥瑞感应,象征佛法将惠及万邦,展现佛法影响力的广泛与深远,体现出对佛法普度众生的赞美。


    三、刻画佛陀超凡形象


    1. 金容涵夕景,翠鬓佩晨光: “金容”描绘佛陀面容如金色般闪耀,象征其神圣、庄严与光辉。“涵夕景”,“涵”有包容之意,仿佛佛陀面容包容着夕阳余晖,使其神圣光辉与自然美景相互融合,营造出宁静、祥和且宏大的氛围。“翠鬓”形容佛陀的头发如翠玉般,“佩晨光”表示如同佩戴着清晨的光芒,展现出清新、纯净之感,寓意佛陀带来新生与希望。这两句通过对佛陀形象细致入微的描写,从面容到发饰,以夕景与晨光衬托,突出佛陀超凡脱俗、神圣不可侵犯的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佛法的庄严与慈悲。


    四、揭示佛法济世意义


    1. 表尘维净觉,泛俗乃轮皇: “表尘”指尘世,“维净觉”表示佛法能让尘世众生获得纯净的觉悟,强调佛法具有净化人心、启迪智慧的力量,使众生摆脱尘世烦恼,走向觉悟之路。“泛俗”意为佛法普及世间,“轮皇”可理解为像转轮圣王一样,以佛法治理世间,使世间达到一种理想的、和谐的状态。此句点明佛法的根本目的与伟大意义,即不仅要让个体获得精神解脱,还要普度众生,使整个世俗世界因佛法的传播与践行而变得更加美好,升华诗歌主题,表达对佛法济世情怀的歌颂与赞美。


    五、艺术特色


    1. 巧妙的象征与烘托:诗中运用大量象征手法,如“韶年”“春”象征美好与新生,“明星”“夕景”“晨光”烘托神圣氛围,“金容”“翠鬓”象征佛陀的神圣庄严。这些象征与烘托手法相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佛陀下生的神圣场景与佛法的伟大力量,使读者更易理解与感受诗歌蕴含的深刻意义。


    2. 语言华丽且富有韵律: 用词华丽,如“金容”“翠鬓”“嘉祥”等,增强诗歌美感与庄重感。同时,诗歌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明快,在音韵上给人以美的享受,使诗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更强,更好地传达出歌颂佛法的主题。


    ……


    解析:


    1. 韶年春已仲,明星夜未央


    - 意象与氛围营造: “韶年”意即美好的岁月,给人以积极、蓬勃之感,暗示这是一个充满希望与祥瑞的时期。“春已仲”点明时令为仲春,仲春时节万物复苏、繁花似锦,处处洋溢着生机,象征着新生与活力,为诗歌奠定了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基调。“明星”指明亮耀眼的星星,在传统文化里,明亮之星常与特殊事件或神圣力量相关联,增添了神秘色彩。“夜未央”表明夜还未过半,此时的夜空深邃而宁静,静谧的环境更烘托出一种等待与期盼的氛围。


    - 整体理解:这两句从时间和环境入手,描绘出一个美好且宁静的仲春之夜,看似平常的自然场景却因“明星”的点缀而暗藏玄机,仿佛在平静之下正孕育着重大事件,为下文叙述佛陀下生这一神圣之事做好铺垫,引发读者对即将发生之事的好奇与期待。


    2. 千祀钟休历,万国会嘉祥


    - 历史与普世意义表达: “千祀”代表漫长的千年岁月,“钟”在此处有汇聚、集中之意,“休历”指美好的时代或历法,意味着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终于迎来了这个祥瑞汇聚的美好阶段。此句强调佛陀下生这一事件在时间长河中的重大意义,是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万国”表示众多国家,寓意范围之广,“会嘉祥”指共同见证和汇聚祥瑞。这里通过空间上的广阔范围,表明佛陀下生并非局限于一地,而是引发了全世界范围的祥瑞感应,祥瑞佛法的普世价值和广泛影响力,象征着佛法将恩泽天下万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整体理解:这两句将佛陀下生置于宏大的历史与广阔的世界背景中,强调其不仅是时间上的重要标志,更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神圣事件,表达出佛法将普度众生、惠及各方的美好寓意,让读者感受到佛法的伟大与庄严。


    3. 金容涵夕景,翠鬓佩晨光


    - 佛陀形象刻画: “金容”用以描绘佛陀的面容,金色在佛教文化中象征着神圣、尊贵与光明,体现出佛陀形象的庄严与光辉。“涵夕景”,“涵”有包容、蕴含之意,“夕景”即夕阳的余晖,仿佛佛陀的面容包容着夕阳的光辉,将佛陀的神圣光辉与自然的夕照美景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宏大、宁静且祥和的氛围,凸显佛陀的慈悲与广大。“翠鬓”用来形容佛陀的头发,翠色代表清新、纯净,“佩晨光”表示如同佩戴着清晨的光芒,清晨之光寓意新生与希望,展现出佛陀形象的清新纯净,给人带来希望之感。


    - 整体理解:这两句通过对佛陀面容和头发细致入微的刻画,借助夕景与晨光的烘托,塑造出一个既庄严神圣又充满慈悲与希望的佛陀形象,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佛法的神圣与慈悲,从形象描绘层面深化了对佛法的歌颂主题。


    4. 表尘维净觉,泛俗乃轮皇


    - 佛法济世理念阐述: “表尘”指代尘世,“维净觉”意思是佛法能够使尘世中的众生获得纯净的觉悟。此句强调佛法具有净化人心、启迪智慧的强大力量,帮助众生摆脱尘世的烦恼与愚昧,走向觉悟和解脱之路,突出佛法对个体心灵救赎的意义。“泛俗”表示佛法广泛地普及于世俗世间,“轮皇”原指转轮圣王,以正义和佛法治理国家,这里指佛法如同转轮圣王般,以其智慧和慈悲治理世间,使整个世俗世界达到一种理想的和谐、美好的状态。


    - 整体理解:这两句深入阐述了佛法的根本目的和伟大意义,不仅关注个体的精神解脱,更致力于普度众生,让整个世俗世界因佛法的传播与践行而变得更加美好,将诗歌对佛法的歌颂从个体层面升华到对整个世俗世界的关怀,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出对佛法济世情怀的高度赞美。


    ……


    句译:


    1. 韶年春已仲,明星夜未央:


    美好的年份里,春天已至仲春时节,明亮的星星闪烁着,夜晚还未过半。


    2. 千祀钟休历,万国会嘉祥:


    历经千年迎来这吉祥美好的时代,众多国家都汇聚于此共享祥瑞。


    3. 金容涵夕景,翠鬓佩晨光:


    佛陀金色的容颜仿佛包容着夕阳的余晖,翠绿的鬓发好似佩戴着清晨的光芒。


    4. 表尘维净觉,泛俗乃轮皇:


    佛法使尘世众生获得纯净的觉悟,普及世间如同转轮圣王般治理天下。


    ……


    全译:


    在美好的年份,仲春已然来临,明亮星辰闪烁,夜还未到尽头。


    历经千秋万代,迎来这祥瑞的时代,万国齐聚共襄这嘉瑞吉象。


    佛陀金色面容似容纳了夕阳余晖,翠绿鬓发仿若佩戴着清晨光芒。


    佛法让尘世众生获纯净觉悟,普传世间,如转轮圣王般引领世俗走向美好。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诗词一万首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