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初期的金融改革,在苏哲看来其实完全不算什么大问题。
强而有力的上层,保证了任何政策都能坚决的执行下去。
这是独属于老朱的个人能力。
更不用说,金融改革只是开始。
等后面倭国的银山源源不断的给大明提供足额的白银,海上贸易通道的建立,这两方面补充过后,大明的财政就会彻底的脱胎换骨。
倭国的战略已经开启,只需要等到几个月的时间,大明完全能打崩幕府。
至于海上贸易……
朱标说起了下南洋的那支舰队。
虽然比不上后来永乐帝的那种规模,但得益于完善的海图方位,先进的船只,大明的这支小舰队反而更便捷一些。
“此次出航的舰队,主要目的是建立完善的海图攻略,顺带去探一探路。”
朱标是个务实的人。
他没有盲目的追求大规模。
海上贸易的建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即便有他威压勋贵,让勋贵们被动合作去开拓海洋贸易。
但是骡子是马,还得看这支舰队的归来。
朱标不是他爹老朱,他喜欢将事情做好做完整。
一时的威压,不可能彻底的降服所有人。
只有让真金白银的利益回来,摆在所有人的面前,才能让每一个人都心服口服。
总而言之,朱标的行事风格,更加的‘王道’一些。
“李景隆能行么?”
苏哲听到,李景隆居然跟着下南洋了,也有些吃惊。
“是块璞玉,好好雕琢一下,未必不能绽放光彩。”
朱标却直言,其实他蛮看好李景隆的。
历史上的李景隆,被打上了大明‘战神’的称呼。
但仔细分析过后,朱标却觉得,李景隆确实有很多优点。
首先,这小子是勋贵出身。
背后站着的淮西勋贵,在李善长和胡惟庸都被搞下去后,淮西勋贵迫切的需要一个‘代言人’站在台面上。
徐达按理来说是最合适的,但他又是最不合适的。
所以朱标选中了李景隆。
与其让淮西勋贵们挑来挑去的选人,朱标觉得还不如让他自己来选个人。
李景隆现在还年轻,能力也可以继续培养。
朱标不指望将李景隆调教成为什么领兵大元帅。
但是,下南洋这份功劳,实实在在的会落到李景隆头上。
话说,就在朱标与苏哲交谈的时候,大明洪武年的东海上,李景隆十分忧郁的看着一望无际的混沌海洋。
果然就像邓愈说的那样,最开始看到大海,还会兴奋不已。
可是时间一长,李景隆就蔫了。
天天都是浑浊的海水,这谁受得了啊。
从松江府出发后,舰队沿着海岸线一路南下。
反正这条航路,早几百年就有人闯过了,事到如今早已经成为了连接南北的重要航路。
舰队行驶过去的时候,没有遇到半分危险。
“不是说,大海应该是青蓝色的吗?”
李景隆心中叹了口气。
最近这段时间,他过的可真不咋地。
作为大明的顶级勋贵,李景隆未来肯定是要继承他爹李文忠的爵位。
按说这样一个‘贵人’,现在却风吹日晒的在海上漂泊,属实是有些奇葩。
李景隆在上船之前就有了心理准备。
然而,现实却比他想象的,更加绝望一些。
这一时期的李景隆,还年轻着,也有股子冲劲。
每天,他都要努力的学习着一切关于大海的知识。
从航行到海图,每一个知识点,李景隆都十分努力的学习着。
该说不说,年轻人的脑子就是好用。
像新出炉的一样……
反观邓愈,这位沙场老将现在就没办法和李景隆一样学啥都那么利索。
在船上的日子,可难熬了。
李景隆强迫自己不断学习着新的知识。
渐渐地,他开始迷茫起来。
大海,远比他想的更为复杂。
甚至,是更为广袤!
李景隆承认,他现在开始好奇起来了。
根据计划,舰队会顺着海岸线南下,直接抵达广州。
在广州进行一轮补给之后,就要正式的下南洋了。
届时,他们要面对的,才是真正的大海……
“此次三十二艘船只,其中战舰二十艘,余下皆为满载货船。”
李景隆通过舰队的规模,以及构成,分析出了一些端倪。
不是去打仗,而是去贸易?
货船上,带着的除了精贵的丝绸之外,就是各种工艺品。
主要就是瓷器。
和陆地上的丝绸之路一样,华夏文明最典型的两个代表就是丝绸与瓷器。
这两玩意儿,在全世界都算是硬通货。
为了确保货物的安全,货船都进行了改装。
更好的密封性,保证了即便是在湿度很大的海上,也不会损坏丝绸。
根据临出发前,东宫那边的指令,舰队需要在南洋记录资源情况。
风土人情、矿石矿产等等。
这些东西,都需要更加详细的记录下来。
朱标要求的是尽量。
但无论是邓愈,还是年轻气盛的李景隆,都没有注意到这两个字。
朱标早就盯上了南洋。
那边的环境虽然恶劣,可是却会成为大明出海的第一站。
未来大明主要的输出手段,就会集中在南洋。
朱标可没有把当地的那些未开化的猴子放在眼里面。
什么?
你跟大明人说仁慈吗?
抱歉咯,能出海的,就没几个不是狠人。
换言之,朱标和苏哲,其实早早的就‘预知’到了,未来会掀起来的腥风血雨。
但那又如何?
反正横竖死的又不是大明人。
死一些猴子,那就死了呗,多大事。
老办法,杀一波,拉拢一波,同化一波。
凭借大明的战斗力以及文化丰度,弄那些猴子简直易如反掌。
所谓殖民,亦是吸血。
别问这血是哪儿来的,只要能吸就行了。
朱标可不调试,因为大明不挑食。
南洋的资源优势很明显。
尤其是大明稀缺的东西,比如朱标惦记上的橡胶,就在南洋。
另外南洋的土地资源,会成为解决大明内耗的重要补给。
虽然不可能彻底的解决掉土地兼并这个人类难题。
但却可以极大的缓解危机爆发的到来时间。
而未来的大明,将经历小冰河时期。
这就导致,往北开拓种地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了。
朱标不得已之下,只能将目光,看向南洋。
大灰狼书源温馨提示:特殊原因,群被强制解散!新群重建,1群号(298732622)2群(1062268835)防失联,tg: /dahuilang888 ,这条消息会显示到明天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