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成书
有了纸张,接下来就是雕版的出炉。
这里的雕版,指的自然是活字印刷术。
一点小小的改动,就让印刷的成本直接降低了不知道多少倍。
当李承乾将这份技术拿出来之后,第一批接触的工匠们,全都惊呆了。
工匠之中,可不乏聪明之人。
稍微一领会,直接惊为天人。
几十个木匠在刻字。
这些木匠需要在一天时间内,起码雕刻出至少两个以上的字。
因为要速成的原因,所以没时间去让他们精雕细琢。
同时,使用的材料也不是硬制的玉雕,而是采用了比较容易的木雕。
这下,仅仅半天时间,就出炉了上百个常用字。
人多力量大。
皇帝和太子的命令下,极短的时间内就将造纸和印刷两份活都赶工了出来。
等到了第二天的时候,李世民的桌子上,已经放上了第一本印刷书。
《论语》
依旧是粗制的黄纸,靠近一些还能闻到淡淡的草木香与墨香。
李世民迫不及待的拿起这本论语,然后翻开来。
第一眼,字真丑。
没错,因为赶工的原因,所以最初版本的雕刻,不说风格统一,那么多工匠分工合作,字体那是千差万别。
李世民很挑剔,他可是书法相当不错的人。
所以第一眼看到这印刷出来的字,就皱了皱眉。
好在他明白,重要的不是字好不好看,而是这个速度!
“印出一本书,需要多久时间?”
“回陛下,所需时间主要是雕版排列,一旦排好之后便可反复印刷。速度极快。”
百骑司首领语气中蕴含着隐隐的激动之色。
他从未见过如此神奇的场面。
一本论语,仅仅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就印刷而成,这简直就像是在做梦一样。
“很好,很好!”
李世民坐不住了。
直接霍然起身,然后在武德殿内不断来回踱步。
脸上的激动溢于言表。
不怪李世民激动,实在是他等这一天,太久太久了。
手握书籍,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了。
打破世家垄断的契机!
“太子殿下到……”
殿外,太监唱着名通报。
果然,李承乾也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手里面也拿着一本墨迹未干透的书,坐着轮椅进来了。
“父皇,成了!成了!”
李承乾一手举着书,一边笑的像个二傻子。
虽然他早就知道结果,但当这份结果真的摆在他面前的时候,还是忍不了。
“咳咳,高明啊,这次你做的不错,甚得朕心。”
李世民努力收敛着自己的表情,想要装出一副淡定的模样。
可惜,李承乾早就看到了刚才手舞足蹈的老登。
不过李承乾现在高兴着呢,也就懒得去戳破老登的装杯。
“父皇,我要建一个图书馆!”
李承乾狠狠地将手中的书拍在腿上,然后说出了自己的新想法。
“何为……图书馆?”
“一个可以让人进去阅读书籍的地方。”
李承乾粗略的解释一番,图书馆这个想法,是李承乾想到的一个超级广告。
世家的底蕴核心就是他们所拥有的财富,而在庞大的财富里面,最核心的就是那些珍贵的典藏书籍。
不开玩笑的说,一卷典藏书籍,就可以造就一个豪门。
古代的知识,就是这么的宝贵。
李承乾要反其道而行之。
你们不都喜欢藏着掖着么,孤直接在长安,开一个图书馆!
使用印刷书籍,打造出一个大唐知识宝库。
半公开的书籍知识,将直接打碎世家的知识底蕴。
搭配上未来的科举改制,将会在源头上,彻底掐死世家。
对于图书馆,李世民一开始不甚了解。
但当李承乾解释之后,李世民本能的反应是支持。
可话到了嘴边,李世民忽然一惊。
他意识到了,李承乾釜底抽薪的做法是什么了。
‘好狠!不愧是我儿子。’
紧接着,李世民就笑不出来了。
一口气将世家逼到这种程度,真的可以吗?
“父皇,世家不敢翻脸的。”
似乎是察觉到了李世民的犹豫,李承乾此时却冷笑起来。
世家不敢翻脸么?
李世民不知道李承乾是哪来的判断力。
“父皇,世家本就不是一条心,拉拢一部分就足以让他们自己内部乱起来,而且书籍也好,图书馆也罢,其实都需要最后那一味药来融合,才能起到效果。”
“你是说……科举!?”
李世民猛然想到一个词,然后脱口而出。
“是的父皇,就是科举。”
正如李承乾所说那般,要让世家真正感觉到灭亡危机就在眼前,就得是完全没有半分回旋余地的你死我活情况。
只有将科举制度改革,才是真正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一步。
关于世家不敢翻脸,李承乾也是琢磨了很久才回过神来的。
世家不是一条心,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世家根本就做不到彻底撕破脸皮。
家大业大,顾忌就大。
李世民愿意和世家玩平衡的游戏,那是李世民善吗?
不是的,是最开始的时候,他没得选择。
或者说,大唐没有选择的权力。
只能与世家合作共赢。
但当李世民执掌权柄之后,渐渐地那座看不见的天枰,其实已经在不断倾斜了。
到了贞观七年的时候,朝廷经过几轮科举的选拔,确实已经打破了世家垄断朝廷的均衡。
再说了,世家就算撕破脸,决定把桌子掀了,真能抵得过大唐的兵锋吗?
你就说,历史上,武则天在位的时候,世家被打压的如何吧。
这位上下五千年唯一的女帝,别的手段不说,杀人她是真的敢下死手的。
然后那些世家,屁都不敢放一个。
还不是乖乖的低头?
未来不止有武则天,还有那位打进长安比靠进长安更容易的黄某人。
世家天然的软弱性,就注定了他们翻不起浪花。
只有越在乎政治平衡,才会被其牵制。
就拿山东的唐俭来说吧。
要是在山东的不是唐俭,而是李承乾,你看他敢不敢调兵直接踏平了孔府。
开玩笑呢,人家孔府当然也不是傻子,能把唐俭挡在门外,绝对不敢把太子爷给挡门外啊。
这帮人,骨头软,喜欢跪。
总之一句话,对付这群人,软刀子是真不如硬刀子来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