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5章 陆权与海权

作者:兰陵小聲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刘据想要拿下倭国,苏哲心底里面是很舒坦的。


    反正只要谁和倭国干,他就支持谁。


    随便聊了一会儿关于财政的方面,苏哲又谈起了海洋探索。


    “苏先生,我们华夏文明自古以来,就没有大力探索过海洋么?”


    扶苏刚钓上一尾鱼,然后身边正在交谈的苏哲突然就闭口不言。


    聪明的扶苏立刻转移了话题。


    “有过,但说到底,我们华夏自古以来都是农耕文明为主体,面朝土地辛苦耕作的社会结构。即便有些时候,确实会出现类似郑和下西洋那样的情况,但终归没有找到合适的道路。”


    华夏文明也不是一开始就占据东北亚最好最大的土地。


    每一寸的土地也都是华夏先祖们一刀一枪打下来的。


    可不要真觉得,老祖宗们爱好和平。


    恰恰相反,没有任何一个文明,比华夏文明有着对土地更深的贪婪。


    之所以停下扩张的脚步,纯粹是因为没有地方可去了。


    前面苏哲就讲过一部分关于‘帝国统治极限’的话题。


    其中就讲述过,华夏的情况。


    向北,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西伯利亚。


    向西,是广袤的沙海与世界最高屋脊青藏高原。


    向南,则是雨林丛生的瘴气之地。


    最后的东面,则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


    可以说,华夏文明已经将能够掌控的土地,都尽数拿到手了。


    限于古代的科技水平,生产力不够的因素,华夏文明只能无奈的停下扩张脚步。


    而由于华夏文明骨子里刻着对土地贪婪的基因,导致华夏文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陆权文明。


    对海洋的探索,不是没有,恰恰相反,自古以来无数华夏先祖其实都在披荆斩棘的向外探索。


    区别在于,统治这片土地的上层,对海洋的忽视,或者说忌惮。


    像历史中的永乐帝,之所以要大张旗鼓的搞下西洋,出发点可不是为了实体贸易。


    而是出于一种,宣扬自我正统性的手段。


    上行下效,顶层的统治者忽视、敬畏大海,那么就不可能长时间、多批次的保持对海洋的探索行动。


    你看最后七次下西洋后,永乐帝登天,这项行动也就戛然而止了。


    除开人的主观因素外,客观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你们也都看过地球仪了,咱们的华夏,海洋的初始条件真不算好。”


    苏哲甩了甩鱼竿,然后继续熟练地换钩子。


    “除了倭国距离是最近的之外,余下的,能够称之为掠夺目标的,基本没有几个。”


    出门就是世界最广袤的大洋,唯一能作为海洋探索方向的,也就只有东南亚了。


    可说实话,对比起东北亚受到华夏文明辐射的情况,东南亚那一串所谓的文明,基本都是一群生活在树林中的原始文明。


    西方近现代的海洋发展,最关键一点还是得益于工业革命。


    生产力的飞速爆发,导致人也成为了重要的生产资源。


    反观华夏文明,真不缺人啊……


    没有了内核的利益作为驱动力,仅仅凭借少数人的努力,终究形不成风暴。


    苏哲粗略的讲述着两者的差异。


    他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让华夏文明从陆权文明转换为海权文明。


    那不现实。


    很多人都觉得,近现代华夏的劫难,是不重视海权所导致。


    是,也不是。


    因为最关键的,是自身发展出现了问题。


    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出现在华夏,而是诞生在西方?


    归根结底,是华夏自身对科学长久以来的不重视。


    这又涉及到了文化层面,统治阶级为了统治成本,而采取的压制策略。


    “话虽如此,可是知道了世界那么大,还是让人忍不住心潮澎湃啊。”


    刘据摇了摇头。


    他能听得明白苏哲讲述的关于陆权与海权之间的差异。


    以及,华夏文明自身的陆权属性。


    可是,刘据还是有些心有不甘。


    不是单纯的因为他是汉朝的太子,未来的皇帝。


    而是那种,抓不到手的遗憾感。


    “也只能让朱标兄弟加把油了,我们几人之中,只有他最合适。”


    扶苏倒没有刘据想的那么多。


    或者说,扶苏更看的明白自己。


    他现在自身都难保呢,想那么多干什么。


    苏先生都说的很直接了,生产力不够,说啥都是白扯。


    在几位太子中,只有最接近后世的大明王朝,有机会去走向海洋。


    事实上,朱标已经十分重视海洋了。


    自从知晓了后世的发展,朱标就打定了主意,在他那边的时空,华夏文明必须遥遥领先!


    倭国只是一个开始。


    朱标内心之中,对原本历史中老四的下西洋,还是十分肯定的。


    就如那句话说的,别管出发点是什么,从结果来看,下西洋就是一次华夏文明对海洋的探索。


    是一次从上到下的,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的探索。


    象征着华夏文明的进取精神。


    所以,朱标也早就下定主意,在合适的时候,要展开比下西洋更庞大的海外探索。


    ‘哼,老四能做到的,我这个做大哥的如果做不到,岂不是要被人笑话?’


    朱标虽然嘴上不说,可是心中却一直都在用永乐大帝来鞭策自己。


    一定要做的比老四更好才行。


    这种竞争,是正向的。


    你总不能指望朱标以老朱做模板去当皇帝吧……


    “中鱼了!中鱼了!”


    苏哲忽然激动地站了起来,然后双手不断拉扯着鱼竿。


    “扶苏哥,拿鱼兜,快快!”


    刘据二话不说,直接放下自己的鱼竿,然后拿出手机,熟练的点开了录制……


    被刘据喊的扶苏,同样放下鱼竿,一脸慎重的转身拿起了网兜。


    三人用极其专业的手法,一起将史无前例的三两重的大鱼从鱼塘里面拉了出来。


    “哈哈哈哈,皇天不负有心人。”


    苏哲笑的特别开心。


    “苏先生好技术,佩服佩服。”


    “咳咳……苏先生的钓鱼技术,与日俱增。”


    刘据和扶苏,立刻恭维起来。


    鱼塘边,一阵听着就让人舒心的欢声笑语,冲淡了历史的厚重。


    这就是最简单的乐趣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