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3章 目标选择

作者:兰陵小聲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蒙恬的长城军团,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说实话,那个时代,真的很不科学啊,猛男是扎堆冒头。”


    苏哲一想到秦末那堆猛人,就觉得唏嘘不已。


    一个秦末,一个汉末,完全就是在养蛊呢。


    “项羽、韩信,一个兵形势,一个兵权谋,两大巅峰,世所罕见。”


    霸王和兵仙的对决,翻遍整个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都找不出多少能对标的组合。


    更不用说,还有刘邦、章邯这样的选手。


    为啥说汉朝立国的含金量高呢,就问问有多少人敢直面项羽吧。


    “确实啊,霸王太猛了。”


    李承乾语气之中,不光有唏嘘,更有一种憧憬。


    说实话,刘邦真的被很多人小觑了。


    虽然面对项羽,一碰一碎,从头到尾都被项羽撵着跑。


    但他居然屡败屡战,最终一局定胜负,不知天命之子是什么。


    就刘邦和他的手下这群一起上过山,当过流寇的兄弟,放别的朝代,绝对不会这么艰苦。


    只能说,遇到项羽,人会变的不幸。


    “霸王再强,也只是一时的。”


    相较于李承乾的憧憬,朱标和刘据,却都不以为然。


    他们都承认,霸王厉害。


    可那又如何。


    匹夫之勇最终不还是输给了刘邦。


    “这种时代BUG,还是得削,虽然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但自身如果不能打,一切都是虚的。”


    苏哲看向扶苏,然后开始出点子。


    “一个章邯证明了他打不过项羽,不过韩信,我觉得你得把握住。”


    “诶?这还真可以哦,我记得韩信早年间过的蛮惨的。”


    苏哲刚说完这个点子,李承乾就立刻跟了一句。


    “史书上记录,韩信早年间郁郁不得志,家境贫寒,若是能够施恩其人,或许还真能得到他的忠心。”


    刘据很快就记起了关于韩信的一些信息。


    韩信的人生,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了。


    最初的时期,韩信真是怎么憋屈怎么来。


    家境贫寒,就连安葬自己老母亲都没钱。


    在古代,一个人的风评,可以说是能够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东西。


    而韩信的风评,只能说相当之差了。


    说白了,那时候的韩信,就是个社会街溜子。


    他的骄傲,无人可懂。


    韩信最推崇的,也是他人生的信念——士为知己者死。


    他明明只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却自比是“士”。


    由此可见,其实韩信是个极其自傲的人。


    “如果能够招募到韩信,那项羽就有办法解决了。虽然我觉得蒙恬也不会搞不定项羽。”


    项羽干碎了秦末很多将帅,比如王离,比如章邯,比如刘邦那一票人。


    保险起见,多一个韩信,那难度估计直接从困难模式降低到了简单模式。


    另外,除开韩信,还有一些人若是能够提前搞来,说不定过程会更加简单。


    “秦末的时候,人们还保留着侠骨风范,十分推崇士为知己者死这个概念,你要是能好好利用,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苏先生说的是,扶苏记下了。”


    扶苏现在就像一块海绵,疯狂的吸收着各种经验。


    都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虽然这话说的太夸张,但一人智短是一定的。


    扶苏可没有做太子,或者说成为帝国继承人的经验。


    在这方面,刘据和李承乾都吊打扶苏。


    你总不会觉得,始皇帝会是那种放权的人吧。


    恰恰相反,始皇帝是恨不得将所有权力都握在自己手中的人。


    倒不是始皇帝自私,而是他作为创造大一统的第一个皇帝,只能这么做。


    分权,就意味着随时都可能大厦将倾。


    扶苏可没有机会去学习和实践。


    而且苏哲十分怀疑,始皇帝其实心中压根就没想过让扶苏继位。


    总感觉,始皇帝更偏向胡亥这个儿子。


    不然,出巡都会带着胡亥?


    史书上关于扶苏母亲血缘的记录完全没有一点痕迹。


    但是很多人都猜测,扶苏的母亲应该是出身于楚国。


    如果真是这样,那不选扶苏也是情有可原的。


    就像李世民再怎么看好李恪,也绝对不会有半分考虑将其立为继承人的想法。


    原因无他,血缘。


    李恪确实非常像李世民,但他的出身就意味着,永远不可能摸到王位。


    他母亲,就是杨家,隋朝的那个杨。


    选李恪,那到底是李唐,还是借壳再上市的杨隋?


    这是原则问题。


    扶苏这边,或许还真有这样的因素在其中。


    但不管怎么说,扶苏要做的事情,都和这些没关系了。


    发配北边本是扶苏的死局。


    现在,却原地一转,成为了扶苏成功的基础。


    一来一去,相差就是这么大。


    “控制了北方的长城军团,接下来你要做的,不是挥军南下,切记。”


    “为什么?”


    “咸阳,那可是真正的混乱之源,你要是去了,就成了胡亥的替死鬼。”


    苏哲摇了摇头,继续给扶苏解释起来。


    南下?


    南什么南!


    你又不是太阳。


    咸阳那是人能去的地方么。


    说白了,秦朝的权力中枢里面,扶苏才是那个彻头彻尾的‘外人’。


    内有赵高,外有李斯,法家控制咸阳,你一个学儒的过去找死么。


    在李斯这群人的眼中,刘邦项羽之流,不过是一时的敌人。


    可是扶苏呢,他才是李斯这群人的真正死敌。


    不死不休的那种。


    学术之争,一向如此。


    你死我活,没有第二条路。


    扶苏南下,就是找死,而且咸阳会成为遍地烽火之中最显眼的一个。


    先入咸阳者王。


    这句话可不是开玩笑的。


    所以,学习老朱的做法才是最好的。


    广积粮,缓称王。


    让出关中,避免消耗自己力量的同时,也能掌握主动权。


    其实,整个秦末汉初,真正能入眼,或者说能上台的,也就是只有刘邦与项羽了。


    扶苏要做的,就是挑一个目标,然后一棒子打死。


    而这个目标,很不幸,有且仅有一个选择。


    那就是,汉高祖——刘邦!


    没办法,因为刘邦离得近啊。


    人家项羽的基本盘,是在山东苏北那一带的。


    距离远不说,要搞定项羽难度本身就不低。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