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章 相识的第一天

作者:荧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各位方舟公民,大家早上号,现在播报早间新闻,联合深空探测军与科学理事会联合发布最新深空探测消息。探索者先锋小队‘游隼’已于标准时昨日18:56成功完成对‘候选绿洲γ-3’的第三阶段环境采样任务,预计本周内返航……”


    方舟第二星环的人造花园公共信息屏准点被唤醒,开始播报着每日新闻。


    阿波罗被人造穹顶过滤后的“阳光”照亮了一天的清晨,它被精心调试成一种恰到好处的、带着暖意的金色,模拟着古蓝星秋日的爽朗,空气中弥漫着湿润泥土、落叶、合成花香剂的味道,还夹杂着一丝若有似无的、来自“金穗平原”成熟谷物被阳光烘烤后的暖意,虽然是被调控的秋天,但秋风中一切自然,还卷起几片叶子,打着旋儿落在铺满光滑鹅卵石的小径上。


    也有几片飘到了施河月的脚步,他弯腰,小心翼翼地用细长的镊子尖端夹起叶柄,仿佛在对待脆弱的晶体簇。叶子被放入一个透明地样本盒中,“咔哒”一声,被收集了起来。


    叶片呈现出纯粹的金黄色,脉络清晰,边缘带着细微不规则的锯齿状变异——那是千年的航行中宇宙辐射和封闭生态共同作用的痕迹。它让这来自与古蓝星时代的活化石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好在银杏的变异还算可控,被评定为安全植物变异。


    “此次采集样本包括大气微尘、土壤基质及多种本土初级动植物,将为‘绿洲启航’计划提供关键数据支撑……”柔和但清晰的电子女声还在花园的公共信息屏中播报着。


    施河月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仿佛那关乎人类未来命运的播报只是无关紧要的背景噪音。他调整了一下鼻梁上的无框分析眼镜,镜片投射出一个微形投影,上面瞬间流淌过一行行微小的数据流:【叶绿素活性:87.3%】、【细胞壁异常变化 5.8%】、【G-7元素富集:0.0037ppm,季节性峰值待确认】……


    “施教授,早呀!又在收集秋天了吗?”一个温和的男声在旁边响起,带着熟稔的笑意,“刚刚我远远看见您沐浴在阳光里,还以为看见了一幅画。”


    施河月抬头。是同系的研究员李,他正推着一辆小型悬浮车,车上堆着几桶用于“金穗平原”立体水培的营养液。李脸上带着方舟居民近期常见的笑意,显然为绿洲γ-3的进展开心。


    “嗯,G-7元素的季节性波动规律还未明了,样本越多越好。”施河月的声音和他的人一样,书卷气中带着疏离的简洁感。


    随后他用指尖在眼镜框的侧面轻点,将数据归档,镜片后目光清澈平静,墨绿色的眼眸望人时有一种自带的深情,却又似隔着层什么,礼貌的将人挡在外面。


    显然李也习惯了他的风格,笑着点头:“但目前议会和科学理事会的人都在增调人手着重去研究绿洲的样本,基本都在为之后的登陆计划做准备,G-7目前的研究价值不大。大部分教授都收到邀请了吧,毕竟目前提高绿洲可生存性最重要。”


    “可是再微小的生物,”施河月稍有停顿,他也不太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和李说这些,“都有保持原样的权力和价值,我只是想解开他们的秘密。”


    李研究员耸耸肩,推着小车走远了,留下一句感慨飘散在微凉的空气中:“浪漫主义在方舟是奢侈品啊,施教授。”


    施河月没有再反驳什么,只是静静地看着眼前那片小小的秋景。有几株枫叶点缀其中,叶子是深沉的铁锈红,一条人工溪流穿插而过,溪水潺潺,水边的石头被一层苔藓覆盖,水波流过时,会抖动自己的绒毛。草地上栖息着几只鸟,毛发呈现金属光泽,施河月想应该是虹钢雀,还用数据分析眼镜证实了判断。


    施河月慢慢起身往回走,俯身又收集起了一篇形状异常完美的枫叶。他喜欢方舟给予的秋天,并热爱它,就像热爱他研究的每一个碱基对序列。这种热爱纯粹而执着,不掺杂任何杂质。


    搭乘悬浮列车回到位于第三星环的“尘鸣荒漠区”联合研究站,已经是接近中午的时段,阿波罗有点毒辣,晒的地面的沙尘滚烫,楼道里嗡嗡作响的通风系统也掩盖不住大型设备运转的低沉轰鸣。


    穿着灰蓝色工装的技术人员步履匆匆,巨大的光屏上滚动着复杂的参数和生态监控数据,偶尔有人抬头对施河月后点头问好。


    他的个人实验室在一条相对安静的走廊尽头,走廊很长,而第三星环的重力比第二星环略重一点,每一步都带着更踏实的质感,也似乎象征着更沉重的责任。刚刷开权限门,助手小陈就一脸紧张地迎了上来,手里拿着一个加密数据板。


    “施教授,您可回来了!科学理事会直属的莫里斯博士又发来加密通讯催问了!要求我们最迟明早提交‘藤蔓(S-型)’的神经毒性评估报告终稿,特别是关于其致幻成分‘幻光碱’的阈值测定数据。”小陈压低声音,“语气……相当强硬。”


    施河月微微蹙眉。S-型藤蔓是第三环“迷雾雨林”生态区的标志性危险物种,以其强大的攻击性和能分泌致幻、麻痹猎物的粘液闻名。研究它,是为了理解和控制风险,但科学理事会近期的关注点明显偏移,过于急切地想要挖掘其“应用潜力”——尤其是神经影响方面。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个实验,他在找的“那些人”应该有在参与。


    “数据还没完全复核,特别是最新一批样本的神经突触反应测试,结果有能量的异常波动,我需要时间……”施河月脱下外套,换上实验室白袍。


    “莫里斯博士说,‘时间’是理事会最缺的东西,尤其是在‘绿洲启航’加速推进的当下。”小陈将数据板塞到施河月手里,“他还……建议我们集中资源,优先完成邀请的研究项目。还隐约提到了,经费……”小陈越说越小声。


    “我知道了。”施河月语气平静,但眼神锐利起来,“报告我会处理。但科学需要严谨,不能为了赶时间而牺牲准确性。S-型藤蔓的危险性你很清楚。现在,需要你整理数据。”


    小陈点点头,忧心忡忡地离开了。


    施河月划卡进入基地实验室的核心区,巨大的强化玻璃培养槽内,一株缩微版的S-型共生藤蔓静静蛰伏。藤蔓深紫墨绿交错,覆盖感应绒毛,此刻它看起来人畜无害。


    他调出最新的监测数据,在能量板块有细微的波动异常。


    他尝试调取更详细的原始波形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屏幕却弹出一个醒目的红色警告框:【权限等级不足。此数据涉及项目‘织梦者’,访问需A3级以上授权】。


    “‘织梦者’……”施河月低声念出这个陌生的项目代号,指尖在控制台边缘无意识地收紧。墨绿色地眼眸深处,探知欲被更深地阴霾覆盖。是理事会还是议会?亦或是,那些人?异常的数据源为何被隐藏?要怎样做才能离真相更近一步?


    他已经将这个项目压在手里三个月了,却始终找不到突破口,一股难以言喻的烦闷占据了他的心神。


    施河月离开实验室走向弥漫着合成茶香和咖啡因气味的公共休息区,他需要透口气,哪怕只是片刻。


    走廊墙壁巨大的公共信息屏不知被哪位轮休的实验员切换了频道,从严肃的新闻轮播跳到了娱乐热点的推送。喧嚣的电子音乐和主持人夸张的语调瞬间冲散了研究站的严肃氛围。


    屏幕上正播放着一个剪辑精良、充满活力的科普短视频。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男声正热情地解说着:


    “……看!这就是我在γ-3那个编号‘蓝眼泪’的溶洞发现的宝贝!我们叫它‘星尘毯’!”镜头拉近,特写给到一块被小心放置在透明观察皿中的样本。那是一片覆盖着厚厚苔藓的岩石碎片,奇特的是,苔藓本身并不发光,但无数微小的、闪烁着幽蓝色光芒的微生物在其表面和缝隙间缓缓流动,如同呼吸,又如同将一片星空织进了绿色的绒毯里,美得惊心动魄。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主播的声音略有停顿,像每个主持人一样要吊一下观众的胃口,“它不仅好看,经过初步的扫描显示,这种共生关系形成了一种超高效率的能量转换回路!苔藓提供基础代谢,发光微生物像是活的生物电池,他们可以直接捕捉洞穴内微弱的背景辐射,转化成为生物能,效率极高,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初级生物的能量获取认知!是‘类光合作用’代替‘光合作用’的完美模型印证!”


    听到这里施河月抬头看了眼视频上方的小标,是个晋语视频网站的UP主,名字叫:星尘2-333,一个很朴实的名字,甚至除了那串数字毫无亮点,此时画面适时切入了一个动态模拟图,显然是UP主自己制作的,虽然略显粗糙但清晰易懂,模拟着光点吸收辐射能量、在苔藓基质中传递、最终维持整个共生体活力的过程。他甚至在旁边打上了施河月那篇核心论文的标题和关键公式截图。


    “这种机制如果能复刻,运用到方舟的生态循环或者未来的绿洲生态建设里,这自给自足的能源,简直是宇宙给我们的礼物!希望研究所能有好消息……”他笑着做了个“拜托”的手势,神态自然又带着真诚的笑意,视频里他的五官深邃却又柔和,笑起来感觉像直视阿波罗的灿烂。


    施河月站在自动饮料机前,指尖悬在选择键上,目光却定定地落在屏幕上。星尘2-333?科普UP主?而且如此高调地提到了自己的理论,甚至直接在视频里引用了他的论文?。


    看着屏幕上那块“星尘毯”样本,幽蓝光芒如呼吸的星河。这能量模式与他理论高度契合,甚至可能解释模型中的模糊地带。这比莫里斯博士催要的“幻光碱”数据要有意思得多。


    就在这短暂的被吸引的瞬间,画面中林栖野那张充满热情的脸庞,那双亮得惊人的眼睛,又让他想起了什么,脑海中划过一份数据报告,清晰又模糊的记忆,都让他怀疑真实性,那感觉转瞬即逝,却像一根刺。他试图驱散这荒谬的联想。手腕内侧的旧疤传来一丝熟悉的麻痒。


    就在这时,实验室外公共区域的自动门传来“滴”的一声轻响,权限认证通过。


    紧接着,一个熟悉又充满活力的声音穿透了休息区里短视频的背景音,带着风尘仆仆的急切,清晰地回荡在走廊里:“打扰了!请问施河月教授是在这个实验室吗?我是林栖野!深空探测员!本次γ-3的‘星尘毯’样本由我护送,但它的活性快要撑不住了,拜托!它在‘呼吸’,我能感觉到它需要立刻分析!”


    截至目前已知情报:


    古蓝星已于千年前不再宜居,人类制造方舟在宇宙开始旅行,寻找宜居行星。


    候选绿洲γ-3:是人类发现的第3个有确切生命体的类地行星,位于盘古星系,是一颗拥有大气层、岩体、海洋的混合行星。


    [让我康康]新人作者请多支持[抱拳]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相识的第一天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