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蛇年禁忌(下)(52)

作者:荷叶闲客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蛇年禁忌(下)


    周雯拆掉腿上的石膏那天,婆婆特意做了一桌好菜。饭桌上,老人欲言又止了好几次,终于开口:"雯雯,下周日是你妈的忌日吧?妈...妈想跟你一起去看看她。"


    筷子停在半空,周雯惊讶地抬头。自从那次车祸后,婆婆变得柔和了许多,但主动提出陪她去扫墓,还是出乎意料。


    "妈,您是说...您要和我一起去祭拜我母亲?"


    婆婆往周雯碗里夹了块鱼肉,眼睛盯着桌面:"嗯。我这几天总梦见你妈...她穿那件蓝底白花的衬衫,站在远处冲我笑。"婆婆的声音轻了下来,"醒来后我想,她大概是想让我去看看她。"


    张明在桌子底下轻轻碰了碰周雯的腿,眼里带着询问。周雯微微点头,转向婆婆:"好,我们一起去。"


    周日清晨,周雯发现婆婆天没亮就起来了。厨房里飘来糯米和红枣的香气,老人正在蒸一种她从未见过的糕点。


    "妈,这是什么?"周雯好奇地问。


    "这是思亲糕,我娘家那边的做法。"婆婆用布满皱纹的手将蒸好的糕点切成小块,"用糯米粉揉进艾草汁,包上枣泥馅。老话说,吃了这个,逝去的亲人就能在梦里与生者相见。"


    周雯心头一热。婆婆不仅记得她母亲的忌日,还特意准备了传统祭品。


    墓园的松柏在晨风中沙沙作响。周雯捧着白菊走在前面,婆婆拎着两个竹篮跟在后面,张明拿着扫墓工具走在最后。


    来到母亲墓前,周雯愣住了。婆婆从竹篮里取出祭品,竟然是两份——一份摆在周母墓前,另一份摆在旁边空地上。


    "妈,这是...?"


    婆婆点燃三炷香,插在空地上的香炉里:"这是给张家祖先的。请他们照应着你妈,在那边也有个伴儿。"


    周雯的眼眶瞬间湿润。她从未想过,婆婆会把她的母亲也视为"家人",即使在另一个世界。


    祭拜完毕,三人坐在墓园的长椅上休息。婆婆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突然说:"雯雯,妈想跟你讲讲那年的事。"


    "您是说...您年轻时执意上坟的事?"


    婆婆点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那年我二十三岁,刚怀上张明他大哥。我爹突发脑溢血走了,按老家的规矩,孕妇不能参加丧事,更不能上坟。"


    一阵风吹过,带来松针的清香。婆婆继续道:"可我从小是爹的掌上明珠,怎么能不去送他最后一程?我瞒着家里人,半夜偷偷跑到坟前哭了一场。"


    周雯屏住呼吸,她能想象年轻时的婆婆跪在坟前痛哭的样子。


    "回来后不到一个月,你公公从房顶摔下来断了腿,接着张明的大哥早产...差点没保住。"婆婆的声音颤抖起来,"村里老人说,这是因为我破了禁忌,冲撞了祖先。"


    张明轻轻握住母亲的手。周雯注意到,婆婆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有悔恨,有恐惧,但更多的是对未知力量的敬畏。


    "后来怎么解决的?"周雯轻声问。


    "我们请了位老道士,做了三天法事。他让我准备五谷、红布、铜钱,在特定的时辰重新祭拜,还要连续三年在坟前种柳树..."婆婆转向周雯,"说来也怪,做完这些后,家里真的再没出过事。"


    周雯陷入沉思。她一直认为这些只是迷信,但此刻听婆婆讲述,却感受到一种超越科学解释的文化智慧——或许这些仪式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它们能否改变客观现实,而在于它们给予生者的心灵慰藉。


    "妈,您相信人死后真的会变成祖宗菩萨吗?"周雯突然问道。


    婆婆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傻孩子,什么菩萨不菩萨的。我们老家人说,人死了就活在亲人心里。你想着他,念着他,他就在。"老人指着胸口,"等你也老了,走了,你的孩子想着你,你不就成了他们的祖宗菩萨?"


    这番话像一束光照进周雯心里。她想起每年祭拜时,总会在心中与母亲"对话",告诉她这一年的喜怒哀乐。原来这就是婆婆所说的"活在心中"。


    回家的路上,周雯主动挽起婆婆的手臂:"妈,您能教我做思亲糕吗?还有...那些传统的祭祀仪式?"


    婆婆的眼睛亮了起来:"你愿意学?"


    "嗯。"周雯点头,"我想用您的方式,也用自己的方式,纪念我妈。"


    接下来的日子,家里出现了奇妙的变化。婆婆翻出珍藏多年的老黄历,耐心地向周雯解释各种祭祀的时辰和禁忌;周雯则教会婆婆使用智能手机,帮她下载了一个可以记录忌日、烧香提醒的App。


    清明前夕,周雯网购了一个小型电子相框。她精心挑选了母亲生前的照片和几段家庭视频,准备放在墓前。


    "这...这合适吗?"婆婆有些犹豫,"坟前摆电器,会不会..."


    "妈,您不是说逝者活在生者心里吗?"周雯搂着婆婆的肩膀,"我想让我妈看看她走后这些年,我们的生活。"


    婆婆沉思片刻,缓缓点头:"你说得对。时代变了,祭祀的方式也该变变。"


    清明那天,当电子相框在墓前播放起周雯婚礼的视频时,婆婆的眼泪夺眶而出:"你妈要是能看到这一天,该多高兴啊..."


    张明悄悄握住周雯的手,在她耳边说:"老婆,告诉你个好消息。昨天妈主动跟我说,以后咱们家祭祀,传统和现代的方式都可以用。"


    周雯惊喜地看向婆婆,老人正用手帕擦拭相框,嘴里念叨着:"老姐姐,你看看雯雯多出息..."


    祭扫结束收拾祭品时,周雯在一个旧竹篮底部发现了一叠泛黄的纸钱。她好奇地展开,发现每张上面都用毛笔写着"周氏"二字,日期显示是从她结婚那年开始的。


    "妈,这是...?"


    婆婆有些不好意思:"每年清明和冬至,我都会给你妈烧些纸钱...想着她在那边也需要用度。"老人低下头,"没告诉你,是怕你觉得妈迷信。"


    周雯再也控制不住泪水。她抱住婆婆,在这个曾经固执的老人身上,她感受到了一种超越血缘的大爱——不仅接纳了她的母亲进入张家的祭祀体系,还年复一年地默默履行着这份没有义务的责任。


    "妈,谢谢您..."周雯哽咽着说。


    婆婆轻拍她的背:"傻孩子,一家人说什么谢。你妈不就是我妈吗?"


    回家的路上,周雯突然感到一阵恶心。她跑到路边干呕起来,婆婆和张明慌忙跟上。


    "怎么了?是不是吃坏东西了?"张明焦急地问。


    婆婆却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一朵花:"雯雯,你这个月的月事是不是没来?"


    周雯愣住了,随即恍然大悟。算起来,她的生理期确实推迟了两周。


    三天后,医院的检查报告确认了婆婆的猜测——周雯怀孕了。


    "这是你妈送来的礼物。"婆婆喜极而泣,摸着周雯尚且平坦的腹部,"一定是她看到我们一家人和和睦睦,特意送了个小宝贝来。"


    周雯没有反驳。此刻,她愿意相信这个美好的说法——无论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新生命的到来,确实让这个曾经因传统与现代冲突而分裂的家庭,找到了融合的可能。


    那天晚上,周雯梦见母亲站在一片花海中,穿着那件蓝底白花的衬衫,朝她微笑挥手。身边站着一位模糊的老人身影,看轮廓像是张家的某位祖先。


    醒来时,晨光已经透过窗帘洒在床上。周雯把手放在腹部,轻声说:"妈,我会让您的孙辈记住您,不仅通过电子相册,也会通过婆婆教的思亲糕和祭祀仪式..."


    窗外,婆婆正在院子里修剪一株新栽的柳树苗——那是她按照老家的规矩,为即将到来的新生命准备的。传统与现代,就像这棵柳树的根系与枝叶,终将在时光中交融生长。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