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俩憨货是那么想的,也是那么跟晏缪帝说的。晏缪帝听了也觉得很有道理,但他比俩憨货有紧迫感,思来想去觉得还是派薛同方去抗击戎狄比较稳妥,于是就把在外作战的薛同方召回了京城。
薛同方在地方上当老大当久了,回京后觉得哪里都不舒坦,做出了一些很不理智、极其招皇帝忌讳的事,比如要求朝中官员对他下跪啦,在禁军大搞小团体和个人崇拜啦,就没见过这么作死的。
别说晏缪帝了,但凡是个正常的皇帝,都容不下薛同方这么瞎搞乱搞。】
【何敏才和解远怎么会放过如此良机?各自又掏了一大笔钱让邓奉在皇帝面前使使劲儿,不出所料,晏缪帝被气了个半死,但他竟然忍了。
别说何敏才和解远感到难以置信,我都觉得不可思议,晏缪帝竟然这么能忍的吗?不过想想他在改元前装了那么多年小白花,也确实不能说晏缪帝不能忍。】
【晏缪帝能忍,何敏才和解远却忍不下去了。
早都说了薛同方这人心眼儿不少,领军在外时可能不太了解京城的状况,但回京后何解二人间的那点猫腻可瞒不住他。薛同方当上大将军以后哪受过这窝囊气,于是干脆利落地反击了回去。
薛同方认为是反击,但何敏才和解远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除薛计划的保密工作做得可好了,所以在他们眼中就是刚回京城的薛同方不知道发什么神经针对他们两个。叔可忍,婶不可忍,两人发誓必让薛同方付出代价。】
【奈何北方形势紧迫,晏缪帝手中无可用之人,还要仰仗薛同方,任凭邓奉怎么挑拨,何敏才和解远怎么诉委屈,晏缪帝都不为所动,反而大肆嘉奖薛同方。
薛同方不想迎战戎狄,戎狄的战斗力跟流民完全是职业骑兵和业余步兵的天堑之别啊。但晏缪帝下令,薛同方不能不听从,除非他想造反。
然而尽管薛同方作死又桀骜,但他暂时还真没想造反,他只是想扶持妹妹上的皇子登基,自己当无冕之王罢了,奈何孩子太小了,还不一定能养活——这个是我猜的嗷。】
【这不是重点,薛同方在秋天过完之前还是去了北方战场。晏缪帝新庆年间最后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大戏就此上演。
就像薛同方料想的那样,打戎狄和镇压农民起义根本不是一回事儿,再加上北方秋冬季节天气寒冷,他刚到地方就输了两场。
薛同方一开始没当回事,输就输呗,胜败乃兵家常事,但他没想到戎狄这回不是抢一波就走,而是占地为营似乎不准备走了。
薛同方只能调整了战略,准备和戎狄慢慢耗着,双方各有胜负。谁料这时后方传来坏消息,朝廷因战事不利削减了三分粮草,这消息可把薛同方气坏了。
都不用想也知道粮草的事是何敏才和解远搞的鬼,但薛同方远在北疆,一时半会儿还真奈何不了那两个人。】
【于是薛大将军动了动那机灵的小脑瓜——既然他们拿战事不利当借口不送军粮,那他就编个大胜的假消息骗奖赏不就行了?
说干就干,薛大将军把军中的话事人都聚了起来,或引诱或威逼让大家都同意了这个好主意,并三下五除二把能往京城传消息的不稳定因素全控制了起来,不听话的杀掉,有阳奉阴违的也杀掉。
这一番丝滑操作下来,还真让他撒成了这个一戳就破的弥天谎言,可见当时朝廷和军队已经烂成了什么样子。】
【然而京城中的君臣三人听闻薛同方大胜的消息后却心情复杂。没人盼望薛同方输,但同样的,也没人希望他赢。
晏缪帝这会儿终于决定除掉薛同方了,笑话,不把薛同方除掉他屁股下的皇位还坐得稳吗?看来他这个皇帝当的怎么样,晏缪帝心里也不是没有数。
当晏缪帝流露出弄死薛同方的意思后,何敏才和解远可谓是喜大普奔,积极为晏缪帝出谋划策。晏缪帝搁现在就是个难搞的甲方,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挑来拣去还是选了
没有大纲,忘了前面的设定,写偏了[裂开]
只记得缪帝又蠢又奇葩,忘了人家还有大志呢[白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天幕背刺废稿·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