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章 其实已经放弃起名字啦

作者:青争_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贤妃端着那茶,慢慢送到十七眼前:“烨儿不懂事,本宫以茶代酒,替他给伤了先生这事赔个不是。”


    “草民惶恐,娘娘身份贵重,草民岂敢担此大礼。”


    “先生请。”贤妃并不理会十七的推脱,只静静看着他。


    十七抬手去接,在触碰到茶杯的那一刻贤妃却突然松了手,温热的茶水一时全撒在了十七的衣袖上。


    “哎呀,本宫一时手抖,烫到先生没有?”


    贤妃不由分说,拉着十七的便掀开他左手的衣袖,腕内两寸长短有些狰狞的疤痕赫然入目,贤妃心头一紧。


    十七只顾着去捞那差点坠落在地的茶杯,未来得及去阻止贤妃的动作,抬头时便看见贤妃正一脸惊愕的看着自己,掐着他的手也带着些抖。


    十七将茶杯放好,拍了拍贤妃的小臂,轻轻唤了一声:“姜姐姐。”


    听见这一声,贤妃一瞬便红了眼眶,一旁的小悠有些不忍,出声提醒道:“娘娘,与先生坐下说话吧。”


    两人对面坐着,一时竟有些无言。


    “先生一切都好吗?身体怎么样了,还用着药吗?”贤妃问了一串,言语间关切备至。


    “多谢娘娘牵挂,草民一切都好。”


    贤妃轻轻点了点头,放下心来,“先生日后若遇到什么事,也可来找我,我定尽力相助。”


    “娘娘言重了,十七惶恐。”


    贤妃还想再说些什么,这时侍女过来通传说齐瑶过来了。


    “让她进来吧。”


    “母妃万安。”十七也起身行了礼。


    “什么事呀,这么等不得。”贤妃见了女儿,语气温和如春风一般。


    “儿臣听说十七在母妃这,想请十七帮忙呢。”齐瑶冲十七笑笑,露出了一对梨涡,“再过几日便是父皇的寿辰,儿臣为父皇备了寿礼,但乐坊的先生起了急病,我想请十七代劳,十七你可愿意?”


    “十七愿为公主效力。”


    “你呀,”贤妃点了点齐瑶的鼻子,又对十七道:“那便有劳先生了。”


    “那明日我派人将曲谱送到三皇兄府上。”


    十七颔首,“那草民先行告退。”


    “先生!”贤妃有些急切地将人叫住,“先生,珍重。”


    看着十七离去的背影,贤妃不觉眼眶又有些红。


    “母妃,你怎么了?”齐瑶忧心问道。


    “没什么,”贤妃对着齐瑶淡淡一笑,“我只是想起来年少时有位教我弹琴的故人,他那时的样子同十七很像,只是故人已去,一时有些感慨罢了。”


    “母妃的琴也弹得很好,那位先生在天有灵也会很欣慰的。”


    贤妃拍了拍齐瑶拉着她的手,只淡淡笑了笑,昔年故人之情她不能忘,若是今日没见到十七,自己恐要要被这深重的宫墙吞噬了。


    王府内。此时天色尚早,府中下人各司其职并不喧嚣,只有几声清脆的鸟鸣划破宁静。


    齐烨正在书房中看书,说是看书,目光却并未集中于手中的书本,而是时不时扫向一旁的食盒。


    齐烨一早便吩咐人去最有名的点心铺买了糕点回来,也不说要给谁,或做别的用途,只摆在一旁看着。


    云卓推门进来:“殿下,听白过来了。”


    “让他进来吧。”齐烨将手中的书扣在了桌上。


    “殿下,”听白进来行过礼,接着将那枚令牌恭敬的放在了桌上:“先生刚刚从宫中回来,要我将此物务必亲自送到。”


    “他人呢?”齐烨看了令牌一眼,问道。


    “先生说有些疲累,不便面见殿下。”


    齐烨沉吟片刻,抬眼看了听白一眼,接着抬手指了指一旁摆在桌上的食盒:“你把这个带回去给他。”


    “是。”


    用过晚膳,齐烨闲来无事到处闲逛,心里头还记挂着那盒点心,也不知道他尝了没有,也不知道里头没有合他胃口的,也不知道……


    齐烨心里头乱七八糟的想着,险些栽进脚前的池塘。再抬头时发现自己已经逛到了十七的院门前。


    恰逢听白端了用过的晚膳出来,抬头便看见自家殿下跟只无头苍蝇一般在院前徘徊,试探着唤了一声:“殿下?”


    齐烨听见声音,立即装作无事人一般,轻咳一声缓步进了院子。


    “殿下要见先生吗?我即刻去通禀。”


    “不必了。”齐烨抬手将人拦下,又注意到他手中的饭食,问道:“他还没吃吗?”


    “先生已经用过了。”


    “吃这么少?”齐烨看着盘中几乎未被动过的饭菜,米饭只戳愣了几下,剩下的菜也不过可怜的被扒拉了几下,哪里是吃过的样子。


    “先生饭前吃了不少殿下送来的点心,因此没什么胃口。”听白解释道。


    原来那点心他喜欢啊……


    “下去吧。”


    下次可以再买些。


    支走了听白,齐烨又看了眼那亮着灯的屋子,心下道。


    万寿节,普天庆贺,恭祝吾皇万寿无疆。整个帝都都沉浸在一片喜庆之中,从晨曦初露到夜幕降临,礼炮的轰鸣声与百姓的欢呼声相互交织。


    结束了白日的百官朝贺和祈福祭天,晚间的家宴便少了几分拘谨。


    “皇儿们都有心啦,你们送来的寿礼朕都看过了,都是有孝心的孩子,朕甚感欣慰啊。”坐于正位之上的君主目光在几位皇子间巡视,面上带着温和的笑。


    “父皇圣寿无疆,儿臣们的寿礼只是略表心意,愿父皇龙体安康,永享天下。”太子齐峥立即起身道。


    皇帝点点头,看向其他皇子道:“你们都是太子的左膀右臂,更要以太子为首,替朕分忧。”


    其余皇子纷纷跪下,齐声回应道:“儿臣遵旨。”


    皇帝满意的大笑一声,又扫视了一圈,对着恪贤妃问道:“怎么不见瑶儿,她去哪了?”


    “这孩子说给您备了份不一样的寿礼,这不早早地便下去准备了。”贤妃笑着向皇帝解释道。


    “那还等什么,抓紧开始吧。”皇帝挥挥手,期待道。


    “是。”只见贤妃轻轻拍了拍手,殿内的光便微微暗了下来,几名身着彩衣手捧红莲的舞姬步态轻盈地走了出来,伴着编钟笙箫,齐瑶踩着鼓声一步一步走了出来。这时亮丽的琴声徐徐响起,渐渐如潮水般四溢而去,充盈着整座大殿。


    手中的红莲取了萤虫作芯,映照出一片小小的天地,为这支舞增添了增添了无尽的诗意。众人都被这景象所吸引,静静欣赏着。红莲的光芒与萤虫的微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微暗的灯光也为这舞覆了层朦胧的面纱。


    透过舞姬婀娜的身姿,十七的身影在齐烨眼中也有些不真切。十七生的好看,弹琴时专注的样子更好看,齐烨总会看得入了神,此刻连谢皇后朝这边看过来时都未曾注意到。


    琴声渐渐弱下,舞曲也进入尾声,只见舞姬们簇着公主,一行人围作了莲花的样式,手中的红莲则连在一起成了个“寿”字。


    殿内灯光亮起,齐瑶行礼道:“恭祝父皇圣体康泰万寿无疆。”


    皇帝鼓掌大笑道:“好啊,好!瑶儿匠心独具。”


    “儿臣这份寿礼父皇可还喜欢?”齐瑶站起身,盈盈笑道。


    “喜欢,你想要什么赏赐朕都允了。”


    “多谢父皇!”


    “弹琴的那个,也赏!”皇帝抬手一指一指十七,又接着面向贤妃道:“朕记得从前你的琴技也是宫里头数一数二的。”


    “都是乐坊的弟子,先生教出来的总不会差。”贤妃温柔一笑,说话间朝十七的方向看了一眼。


    “嗯,”皇帝点点头,将酒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徐牧的琴弹得也好。”


    十七躬身朝皇帝行了一礼,面上没什么表情,转身准备离开时又兀地看了齐烨一眼,嘴角噙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


    两人一瞬对上了眼,刚入口的酒将齐烨一呛,杯中剩下的酒液则尽数洒在了绣袍上,十七只淡淡看了一眼便离开了,只留齐烨有些发蒙。


    “殿下,”散了宴席,接齐烨回府的马车旁却多站了个人。


    “听白?你不跟在十七先生身边,怎么在这?”云卓不解问道。


    “先生已经自行回府了,但还有几件事要我交代。”听白将折好的披风取出,展开交给了云卓:“先生说晚间风大,如今深秋露水更重,请殿下披好披风,免得感染风寒。”


    “他还挺善解人意的呢。”云卓嘟囔着,将披风盖在了齐烨身上。


    “先生还说,”听白又取了个食盒出来,外头又用软布包了,用来保证里头的东西温度合适,“席间见殿下酒撒了一身,想是喝醉了看不清楚,特意吩咐厨房煮了醒酒汤送来,请殿下趁热用了。”


    听白看齐烨端着碗迟迟未动,又接着补充道:“先生吩咐,要我看着殿下把汤喝了再回去交差。”


    齐烨盯着那碗汤,想起席间十七似是故意一般的那一点笑,咬牙道:“他倒是有心了。”


    云卓看着自家殿下举着碗一饮而尽,迟疑道:“殿下,你酒量,何时这般差了啊。”


    齐烨冷冷回了句“你也该去找章太医看病。”便上了马车。


    过了几日,听白跟着十七正要出门,远远便看见自家殿下又在院前晃悠,忍不住出声提醒十七:“先生,殿下在那呢。”


    齐烨见人朝着这边过来了,又赶紧装作只是恰好路过的样子。


    “殿下,”十七行了礼,“可是有什么东西丢了?”


    “……没有”齐烨有些尴尬,解释道“恰好路过罢了。”


    十七见他没什么事转身便要走,却又被齐烨叫住:“等等,”齐烨清了清嗓,“那兔子,好养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