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月啊,今天出门这么早,是又有成的了?”
苏见月住的小区算不上老破小,但也已经是青市比较落后的那一批。楼层低,没有电梯,但住的都是老熟人,日子还比较有意思。
说话的是住在隔壁栋的王大妈,这个点是送完孙子上学回来了。
苏见月朝她笑了笑:“害,行情不好啦。今天有两个孩子约着见面看看,我提前到地方等着去。”
“唉,也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都是怎么想的,三十来岁了都不想结婚,哪像我们当初啊?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年纪的事,特别是那些大姑娘,三十岁之前不抓紧,三十岁之后哪里还有人肯要噢!”
王大妈五十岁不到就抱了孙子,整个小区里几乎无人不晓。她嗓门又大,一到放学的点或者周末,就喜欢带着她孙子在小区楼下晃悠,逢人便说自己儿子有多能干,娶了个漂亮又争气的媳妇,让她早早抱上了孙子。
小区里本来住户就老年人居多,尤其是那些家里还有二三十岁没找对象的,听见她这些话都着急了起来。
苏见月倒不介意,虽然她五十了还没结婚,但是不妨碍她赚钱啊!
那些着急给家里孩子找对象的,就算是碍于面子也有不少来她这里登记的,不管最后成不成,也说明她这么多年的邻里关系不是白混的。
“现在年轻人思想先进,考虑的东西多了,都聪明着呢!”
这话不假,苏见月做红娘做了将近二十年,亲身体会到年轻人的思想境界和考虑问题的角度都在进步,说得直白点就是:以前的人好骗,现在的人不好忽悠。
说到这王大妈又来劲了:“什么思想先进哦?那都是读书读傻了,你看一栋张大爷家女儿,读书读到个博士,毕业还要留在大城市工作,三十好几了都不结婚。往前退个十年八年的还能挑挑拣拣,现在条件再好估计也没人要咯!”
住在这种地方哪哪都好,就是总能遇到这种爱背后嚼人舌根的“长舌妇”。
苏见月统称这种人是“见不得别人好的哈巴狗”:表面见了点头哈腰打招呼,从别人那里收点小恩小惠的恨不得感恩戴德地加倍还回去;背地里却要多难听有多难听地评头论足,就差搬个小板凳带上一袋瓜子去人家家里坐着开课了。
“话可不能这么说,老张家闺女在大城市定居,有出息得很!放眼咱们小区,估计没有哪家孩子超得过。人家精神世界富足,说不定现在不需要感情呢。”
苏见月可以拍着胸脯保证,她从业十几年来除了牵线到最后两家没谈拢告吹的,基本没一个人说她不好。
甚至无数被家里人“强迫送上门”的年轻人,也说她每句话都在理,没有老年味的说教。
“我看就是没人要,三十多岁的女人,生孩子都是大龄产妇了。”
王大妈依旧自顾自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好似自己有个孙子就有了口无遮拦的免死金牌一样。
嘴长在别人身上,苏见月也不多说。跨上自己的小电驴戴上头盔就油门加满开了出去,脸上还带着难以捉摸的笑:“你少说点吧,小心张大爷找你。”
“他找我?这老东西有找我的功夫倒不如在家想想自己啥时候能有个女婿。”
苏见月哼着小曲儿一路往前开,全然不顾后面越来越远的声音,只是张大爷那声中气十足的“你个长舌妇,你儿子前几年的事你忘了?也就人家小叶人好不计较,你家这样的娶到媳妇就烧高香吧!”
小叶是王大妈的儿媳,外地人。王大妈儿子之前有过一段婚姻,但是因为不老实,被前妻起诉离婚了。小叶没进门就怀孕了,三年前补的结婚证,连婚礼都没办。
这事儿只有小区里的老住户们知道。
张大爷也是嘴毒,一下子戳到了王大妈的痛处。两个人尖锐的叫骂声在小区里此起彼伏,苏见月一副“你们要这样我就放心了”的表情,满意地骑着自己的小电驴加速走了。
今天要相亲的是两个从外地赶回来的年轻人,年龄相仿但性格完全不同。
女孩大大咧咧,见到苏见月的第一眼就走上来主动打招呼;而男孩儿闷声不说话,说基本情况也都是由父母代劳。
苏见月其实早就私下和两个孩子家长都说过,第一次见面不要求大家都太过活跃,最起码也要大大方方的,面对面把基本情况交流一下,如果合适再相处,不合适就趁早考虑下一个。
但今天这么一看,果真有些人大龄还单身不能怪别人。
“红娘,我们觉得这个小姑娘不错,我们孩子也有意向和人家发展,你看……能不能帮帮忙?”
女孩和父母刚走,男孩的母亲就拉着苏见月开始“表忠心”。
这种情况苏见月见得多了。其实她牵线的流程是客户先在她这里进行基础信息登记,提出对于另一半的要求,然后她在资料库里面去按照要求给配对,配对上了通知双方,如果有意向就先见面聊一下,聊下来感觉还不错再当场加联系方式。
刚刚的女孩很有礼貌,临走前她问要不要加个联系方式他们自己联系的时候果断答应了。
“这个东西啊,咱们说了可不行。要让两个孩子自己去沟通,交流看看能不能有共同话题。”
“我们家孩子从小就内向,不爱说话,我们就怕他把握不住机会。”
男孩的爸爸做了半天“隐形人”在此刻也终于说出了今天的第一句话。
苏见月处理起来这种情况得心应手:“感情的事情啊,我们做家长的不能太着急。我对每一个来找我登记信息的人都是这么说的,你们要允许孩子有相处的时间,毕竟这以后的日子是他们自己的。”
她看得出来男孩父母对女孩很满意,长得漂亮工作好,独生女,家里条件也不错,父母都有正式工作,退休了还有退休金拿……这种条件的,相亲市场上最抢手了。
“我们家孩子嘴笨也没谈过恋爱,不知道怎么和女孩子相处,还是麻烦你多费费心。”男孩子的父母依旧“死缠烂打”。
苏见月能怎么办?
吃的就是这碗饭,再不认可他们的言行也要笑着说“放心,放心”。
下午暂时没什么安排,回家简单炒了个菜吃完饭苏见月就上床躺着。本来是要睡一会儿,但脑子里不自觉地就开始思考晚上的直播内容。
这年头,直播好做也不好做。
好做是因为智能手机上到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八个月的孩子,大家都会玩,像某音这样的社交软件更是不需要什么操作技术含量,随便动动手指都能玩得很溜;不好做是因为网民人口基数庞大,想吃这碗饭的人自然也多,竞争上去了想看到成果显然就难了。
苏见月好不容易抓住这一波流量做了大半个月,为了稳固自己的粉丝,拼命在脑袋里想着还有什么内容是能引起大家兴趣的。
“上次那个见了一面就偷偷跑去女孩子家里跪着求人家父母把女儿嫁给他的?不行不行,人家女孩子被吓得不轻,听说现在还没从那个阴影里走出来呢。非说人家女孩愿意和他继续相处就是同意嫁给他了,否则就是玩弄他的感情,害得我跟在后面跑了好几趟才处理好这事,没什么好分享的!”
“去年那个非要选在清明节小长假回家跟人家相亲,人家女孩子回家扫墓他非要跟着,结果跑来跟我告状说人家三观有问题第一次见面就拉他去祭祖的?不行不行,这个男的太奇葩,回家后缠着我非让我去骂人家女孩,关键人家没做错什么,我怕我控制不住当场骂人。”
“冬天约在快餐店见面然后啥也不点,女孩子实在冷去点了一杯热牛奶,他还要问店员拿个杯子分一半的?不行不行,人家女孩当场就跟他翻脸了,连后续都没有。”
“那个男孩儿家长原本见过女孩,在我这看到照片就立马要安排见面提亲的?不行不行,男孩父母表现得重视得不得了,说就见过一次就觉得女孩怎么怎么好,结果见面当天,男孩儿穿了身‘叙利亚战损风’的衣服就来了,全程表现得跟大爷似的,最后让和女孩儿加个微信先接触接触也是全程垮脸。相比之下人家女孩儿大大方方的,虽然后续也跟我说没有意向吧,但是最起码该有的待人处事礼貌都有。太奇葩了,观众肯定不爱听!”
“那就上次见完面回家就对人家女孩儿狂轰滥炸的?从分开到人家到家,不到一个小时,发了好几十条消息。说什么对人家一见钟情了,很抱歉没准备见面礼了,场面有点尴尬没好意思说话了,工作情况家庭情况了……把人家吓得连夜来找我。有骚扰的意向,这个也不行!”
“要不还是讲那个被前妻踹了带着孩子来,结果嫌弃对方二婚的?自己二婚还一定要找个头婚,而且不能谈超过三次恋爱,否则就是对爱情不忠。还要求半年内结婚,一结婚就要孩子……真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
……
翻来覆去想了半天,这个没意思那个不能讲的,苏见月还是不知道要怎么办。
【阿姨,还记得我吗?我上次在你那里登记消息的。最近家里催得紧,我自己也有想接触接触新朋友的想法,正好近期可能要回去休息一段时间,你看有合适的能安排一下吗?】
突然收到一条消息,苏见月对这个女孩的印象很深刻。
一般来她这里登记信息的都是父母,或者是一些男孩子,女孩子也有,但相对来说少很多。这个女孩不一样,她是去年苏见月还没开始直播的时候就加上的好友,本来就是公园里遇到的一句玩笑话,想不到后来真成了她的隐藏客户。
女孩儿很优秀,容貌姣好,在大城市的外企做技术总监,性格也是大部分长辈喜欢的那种类型,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家庭——她是单亲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