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咱!这是怎么回事?!!”
奉天殿上,朱元璋脸色阴沉的可怕,他站在龙椅旁,冰冷的目光扫视着台下的众人。¢精,武′暁`税·枉, *吾?错?内*容,
偌大的奉天殿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垂手而立,甚至连抬头的勇气都没有,就更不要说回答他的问题了。
“怎么?都是哑巴啦?平时一个个不是挺能叭叭的吗?不是这个不行就是那个不对的!!今天咱有事问到你们了,一个个的倒是装起娘们儿啦?”
见下面还是无人搭话,朱元璋嘴角微微上扬。
都特么被气笑了!
他指着站在文官前列的刘三吾,沉声道。
“刘三吾,你是本科主考!咱问你,为什么北地士子无一人上榜!!”
“这...老臣不知啊...”
刘三吾惊慌的跪了下去,双手撑在地上,身体不停的打着摆子。
他是真的不知道,打摆子也是出于对朱元璋本能的畏惧,而不是心虚。
翰林院在阅卷时他就己经发现了端倪,但南方士子强于北方,这是不争的事实!再加上应天所处地理位置本就偏南。
北方士子单单是入京会试就要比南方士子多走出几天甚至十几天的路程,再加上北地本就贫寒,整体经济文化不如南方,北地士子天生就趋于劣势,有此结果虽让人意外,但其实也在情理之中。!2!巴?看!书¨旺· \追·醉*芯*璋,結~
刘三吾本就是公正之人,就算周围的人纷纷劝说让其加几个北地学子上去,但他依旧坚持己见!
最终这份名单出现在了朱元璋面前,虽维护了科举的公正,但同时也在无形中加剧了南北士子的对立。
当然,对于这种事,以刘三吾装满了之乎者也的脑袋肯定是想不到的。
起初在看见这份名单的时候,朱元璋也怀疑过是有人徇私舞弊,但刘三吾的公正是出了名的,所以他很快就打消了这个猜测。
这不过这个节骨眼上,己经不是单独的追究对错的问题了!
一个处理不好那可就是南北学子相互敌视甚至对立的局面啊!
所以,这个结果必须改变!
“罢了!想来刘大人平日钻营学术,一时间疏忽大意了。”
看着跪在地上的老头儿,朱元璋无力的叹了口气。
“传旨!此次恩科的成绩暂时作废,试卷发回翰林院重审,待核对之后呈于咱过目,确认没问题后再择日公布!”
刘三吾毕竟是大孙名义上的老师,朱元璋总是要给大孙点面子的!所以他也没有去为难这个一心为学的老头儿。
不仅如此,还贴心的给对方找了个理由。¢餿?飕,小¨税*徃¢ -哽.鑫′醉,全+
只可惜不擅人情世故的大学士却是满脸懵逼的抬起头,习惯性的喃喃道。
“我没有啊?那几日为了阅卷不出岔子,我可是什么都没看啊!而且后面我还亲自核对了几遍呢!”
他都声音虽然不大,但在寂静的大殿中却足够让所有人都听见。
不过大家都是聪明人,很聪明的就把这句话过滤出了自己的大脑,就连朱元璋都没去接话,但场面却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尴尬。
好在这时的朱标及时站出来替老朱解了围。
他走出班列,恭敬的行礼后说道。
“父皇,儿臣有事启奏!”
看看!到最后还得是标儿!真不愧是咱的好大儿啊,都知道帮亲爹解围!不像傅友德他们几个,就想着看咱的笑话!
“哦?太子有何事,说来听听。”
太子启奏,刘三吾也顺势回了班列。朱元璋重新坐回龙椅,先是狠狠的瞪了勋贵的方向一眼,才把目光转回到了朱标身上。
“启禀父皇,胡惟庸一案尘埃落定!贼首虽均己伏法,但此事却透露出来诸多弊端,儿臣苦思良久,觉得丞相之位权利过重!有着极大的隐患,所以今日儿臣特请父皇下旨,废除丞相之职!”
轰!
朱标的话落在大殿上,如同平地之中炸起一声惊雷!震的所有人都呆若木鸡!
丞相制,从秦始皇开始距今己经有千多年的历史!历朝历代的丞相更是朝廷中的中流砥柱!
虽说丞相之职位高权重,一旦生出反心也是很麻烦的事情。
可纵观历朝历代,似胡惟庸这样的又有几人?
好小子!
这个时候提起这事儿,看来咱大孙己经把计划都告诉他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昨儿下午朱标特意抽出了一下午的时间,专门从朱雄英那里软磨硬泡出了替代丞相制的具体方法。
“废除丞相制?”
朱元璋故作疑惑的配合发问。
“是,儿臣请旨,废除丞相制,同时成立两部,一为内阁,统领国内政事;一为军机处,总领全国军务!”
“内阁,军机处?分管军政?”
听了朱标的话,朱元璋不由得面露疑惑。
他只知道内阁的事儿,军机处还是第一次听说。
看来大孙不讲究啊!对自己居然还有所保留!
“是!两部分管军政,内阁设三殿三阁大学士,同时予以奏章建议权!即所到非机密奏章均由内阁商议后给出建议,最后呈至父皇批阅决策。但仅限政务民生方面!同理,军机处设立西名军机大臣,共同处理军方事宜,至于那些需要父皇亲断的奏章,则是由锦衣卫将密封的奏章首接送入宫中,交由父皇,不需要通过两部审阅...”
朱标站在大殿上侃侃而谈,一炷香后,所有人都明白了这两个部门的作用。
妥妥的打工机器啊!
给了奏折的建议权,却没有决策权。
看似权力很大,两部分管军政。但实际上却全部都是妥妥的牛马族,而作为皇帝的朱元璋则是拥有最终的决定权,这无形中也让皇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巩固。
对于这个提议,朱元璋肯定是没有意见的,他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淡然的看着下方。
“太子的话深合咱意,所以咱决定,就按照太子的意思去办。谁赞成,谁反对?”
“臣觉得太子殿下的办法当真是神来之笔,前无古人,后亦难有来者!臣,赞成!”
“臣等附议!!!”
开玩笑,谁特么敢反对太子殿下的提议?
是嫌自己命长了,还是觉着家里住着不舒服,想去锦衣卫的诏狱换换环境?
在大明,有两个人是绝对不能与之对抗的。
一个自然就是坐镇坤宁宫的马秀英。
另外一个就是史上最强太子朱标!
至于朱元璋?拜托...他是哪位啊?
真要惹毛了群臣,大不了一起到坤宁宫告御状呗!谁怕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