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犬”行动的胜利,如同一场甘霖,洒向了早已在干涸与绝望中挣扎许久的西山据点。
当那支由十几辆军用卡车和缴获来的越野车组成的、浩浩荡荡的庞大运输车队,再次如同归巢的巨龙般缓缓驶入据点外围的警戒线时,整个据点都仿佛从沉睡中被瞬间唤醒,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混杂着震惊、狂喜与期盼的沸腾之中。
堆积如山的食物、成桶的燃油、以及数不清的药品和生活物资,被后勤部门的士兵和自发前来帮忙的幸存者们,一箱箱、一袋袋地从车上卸下,运往据点的中央仓库。看着那几乎要将仓库彻底填满的“战利品”,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难以掩饰的喜悦。他们知道,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再也不用为下一顿饭而发愁,据点那因为收容了太多幸存者而日益紧张的物资储备,也得到了史诗级的补充。
而那近千名从“鬣狗”据点中被解救出来的、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幸存者,则在医疗队和后勤人员的引导下,得到了妥善的安置。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在喝上一口热腾腾的肉汤,领到一身干净的衣物时,都忍不住失声痛哭。那压抑了许久的委屈、痛苦和绝望,在这一刻,终于化作了滚烫的泪水,彻底地宣泄了出来。
新的人口,就是新的劳动力;新的物资,就是新的生命线。西山据点,这个在末世废墟中艰难建立起来的希望方舟,在经历了这次“猎犬”行动之后,其实力和底蕴,无疑都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台阶。
然而,在这片胜利的欢腾与喜悦的背后,新的挑战与问题,也如同暗流般,开始悄然涌动。
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在初步的安置工作完成后,孙德胜、王富贵、杨光三位连长便带着各自的核心骨干,与陈默、秦枫工程师等人,再次被召集到了据点的临时指挥部,进行了一场长达数小时的、关于“猎犬”行动的详细复盘会议。
会议的气氛,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般轻松。
“……情况就是这样。”孙德胜那洪亮的声音在帐篷内回荡,他的手指在巨大的军事地图上重重一点,总结道,“‘破晓’在这次行动中,其强大的远程无声狙杀能力,可以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前期的岗哨拔除,还是后期对‘鬣狗’头目的斩首行动,都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战术优势。可以说,没有‘破晓’,我们这次行动,绝不可能以如此微小的代价,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语气也变得凝重起来:“但是,问题也同样暴露得非常明显。尤其是在最后与运输车队会合,正面冲击那股大规模感染者潮的时候,‘破晓’的弱点,就彻底暴露了。那就是当地人太多的时候!”
坐在他旁边的王富贵连长,那个身材敦实,脸上总是挂着乐呵呵笑容的汉子,此刻也收起了平日里的嬉皮笑脸,他接过话头,脸上带着一丝后怕和埋怨:“可不是嘛!孙大哥,你是不知道,当时我们被那群疯狗一样的感染者围着,情况有多凶险!我手下那帮小子,抬着枪就是一通猛扫,子弹跟不要钱似的往外泼,但前面那帮畜生倒下了,后面的又立马涌上来,根本杀不完!”
他转头看了一眼陈默,语气中倒没有责怪,更多的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反馈:“后来你们一连的兄弟们一到,那场面是真他娘的解气!‘噗噗噗’几下,就把那些最难缠的变异体给解决了。可问题是,这玩意儿它……它打得太慢了啊!”
王富贵一拍大腿,声音都高了几分:“我亲眼看见,我手下一个兵,用95式打倒一个感染者,旁边另一个家伙就扑上来了,他抬手就是一枪托,然后回身就能再补一枪。可你们一连的兄弟呢,用那个‘破晓’,打完一枪,下一个目标都快冲到脸上了,那枪还没反应呢!好几次都差点被那些畜生给挠了!这要是换成巷战,或者是在狭窄的建筑里,这射速……简直就是要命的短板啊!”
三连连长杨光,也在这时惜字如金地补充了一句,声音不大,但分量却极重:“射击间隔,大约有两秒。对于高速移动目标,或者多目标集群冲锋,火力持续性严重不足。这是致命缺陷。”
三位一线指挥官的反馈,如同一盆盆冷水,瞬间浇灭了指挥部内因为“破晓”巨大威力而升腾起的些许骄傲和乐观情绪。
在座的每一个人,包括李长空司令员在内,脸色都变得异常凝重。他们都清楚,王富贵和杨光他们说的,是血淋淋的事实。在靶场上,或者在执行远程狙杀任务时,“破晓”是当之无愧的神器。但真正的战场,瞬息万变,远比靶场要复杂和残酷得多。尤其是在城市巷战或者室内近距离作战中,射速和火力持续性,往往比单发子弹的威力更重要。一把无法进行有效火力压制的“狙击枪”,在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敌人时,与一根烧火棍无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所有的目光,在这一刻,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了陈默的身上。
作为“破晓”的总设计师,陈默的脸上并没有因为这些尖锐的反馈而露出任何不满或尴尬。他只是静静地听着,手中那支不知从哪里找来的铅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着什么,眉头微蹙,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知道,他们说的都对。当初在设计“破晓”一代时,受限于材料、技术和时间,他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了如何最大化单发威力和射程之上,对于射速和火力持续性的问题,确实考虑得不够周全。现在,这个致命的短板,在第一次大规模的实战检验中,被毫不留情地暴露了出来。
“各位的意见,都非常宝贵,也非常中肯。”良久,陈默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笔,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声音沉稳而有力,“关于‘破晓’射速过慢的问题,其实在我设计之初,就已经有所预料。这主要受限于两个核心环节:第一,是供弹方式;第二,是能量核心的充能与释放机制。”
他走到指挥部中央那块临时充当战术板的白板前,拿起一支记号笔,动作娴熟地在上面绘制出了“破晓”一代的简易内部结构图。
“我们目前一代的供弹,虽然也设计了弹匣,但每一次的射击,都需要弹丸在重力和弹簧的共同作用下,落入预定的发射轨道。这个过程,本身就需要时间,而且在剧烈移动中,偶尔还会出现供弹不畅的问题。这是机械结构的物理瓶颈,很难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大的突破。”
“而更关键的,”他指着图中那个被他标注为“核心加速模块”的部分,“是我们目前的设计,是将所有的能量都集中在这个单一的、大型的加速线圈上。每一次发射,都需要后方的储能电容进行一次完全的充能和瞬间的释放,这个过程大约需要1.5到2秒。这就是造成射击间隔过长的根本原因。”
他的分析,清晰而透彻,让在场那些对技术不甚了解的军官们,也大致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那……陈默同志,”秦枫工程师站起身,他作为兵器工程领域的专家,立刻追问道,“针对这两个问题,你……有什么初步的改进方案吗?”
所有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了陈默的身上。
陈默转过身,看着白板上那张由自己亲手绘制的结构图,脑海中,那早已推演了无数次的、关于“破晓”二代的全新构想,在这一刻,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
他深吸一口气,手中的记号笔在白板上飞快地移动起来,一个又一个全新的、充满了颠覆性的设计理念,伴随着他那平静而又充满了自信的声音,在指挥部内缓缓展开。
“首先,是供弹方式的革新。”陈默在弹匣和枪膛之间,画出了一个全新的模块,“我建议,我们可以彻底摒弃传统的、依靠机械弹簧的供弹结构。转而采用一种更先进、更可靠的全电子化供弹系统。”
他一边画,一边解释道:“我们可以在发射轨道的入口处,加装一个高精度的霍尔效应传感器,用它来实时感应弹丸是否已经就位。同时,在弹匣的出口处,安装一个由微型电磁线圈控制的、反应速度达到毫秒级的电磁阀门。整个过程由一块独立的微处理器芯片来控制。”
“当霍尔传感器检测到发射轨道为空时,芯片会立刻发出指令,让电磁阀门瞬间开启,释放下一颗钢珠弹丸进入轨道。当传感器检测到弹丸已经就位后,芯片则会立刻关闭阀门,阻止后续的弹丸进入。整个供弹过程,将完全实现自动化、电子化,供弹速度的理论上限,将只取决于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速度。这能将我们的供弹时间,从现在的零点几秒,缩短到零点零几秒,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个全新的设计理念,让在场所有的技术专家,包括陆永安所长和秦枫工程师在内,都听得目瞪口呆,随即眼中爆发出难以抑制的兴奋光芒!
霍尔感应!电磁阀!微处理器控制!
这些在和平年代的自动化工业领域里常见的技术,竟然被陈默如此巧妙地、天衣无缝地应用到了武器的供弹系统之上!这种跨领域的思维和创造力,简直就是天才般的构想!
“妙!实在是太妙了!”陆永安所长激动得直拍大腿,他那张总是布满皱纹的脸上,此刻因为兴奋而泛起了红光,“用电子控制代替机械传动,这不仅彻底解决了供弹速度的问题,更大大提升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陈默同志,你这个想法……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然而,陈默带来的震撼,还远远没有结束。
“解决了供弹问题,接下来,就是最核心的——加速方式的改革。”陈默将白板上那个单一的核心加速模块,用记号笔重重地画上了一个叉,然后,在枪管的位置,画出了一连串紧密排列的小型线圈。
“我建议,我们可以彻底取消之前那个单一的大型加速模块。那个模块虽然能提供足够的推力,但能量转化效率低,而且产生的热量过于集中,严重限制了我们的射速和持续作战能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我的新方案是——‘分段式电磁轨道加速’!”他一字一顿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自信,“我们将枪管本身,就设计成一条由数十个、甚至上百个独立的小型电磁加速线圈组成的、分段式的加速轨道!”
“当弹丸进入枪管后,第一个线圈会瞬间通电,产生强大的磁场,将弹丸向前推动。就在弹丸即将离开第一个线圈的磁场范围时,第一个线圈会瞬间断电,而第二个线圈则会同时通电,继续为弹丸提供加速力。以此类推,弹丸在枪管中经过数十个线圈的接力加速,其最终的出膛速度和动能,将会达到一个比现在高得多得多的恐怖级别!”
“最重要的是!”陈默的声音微微拔高,“在这种分段式加速模式下,每一个独立的线圈,其单次工作的时间都极短,产生的热量也相对较小,并且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散热。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枪身过热的问题!理论上,只要我们的能源供应系统能够跟得上,‘破晓’二代,将可以实现……全自动射击!”
全自动射击!
当这五个字从陈默的口中吐出时,整个指挥部都彻底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陈默这个堪称疯狂而又充满了颠覆性的构想,给彻底惊呆了。他们一个个目瞪口呆,张大了嘴巴,用一种看怪物般的眼神看着陈默,仿佛在看一个来自未来的时空穿越者。
将一把单发的、大威力的电磁狙击步枪,直接改造成一把可以全自动射击的“电磁冲锋枪”或者“电磁突击步枪”?!
这……这已经不是改进了,这简直就是一场彻彻底底的、从底层逻辑开始的武器革命!
良久,还是李长空司令员,第一个从陈默的构想中回过神来。他那双总是如同古井般波澜不惊的眼眸中,此刻也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如同火焰般炙热的光芒!
他猛地一拍桌子,声音也是极度的兴奋:“好!太好了!陈默同志!这个构想一旦实现,那么我们‘破晓’二代将再无短板,我们据点的实力又可以更上一层楼了!”
他走到白板前,看着陈默绘制的那张全新的、充满了未来科技感的结构图,激动地说道:“有了这种全自动的电磁步枪,我们的战士在未来的巷战和阵地战中,将拥有无与伦比的火力压制优势!无声、无光、高射速、大威力!这简直就是所有敌人的噩梦!”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陈幕,语气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命令感:“陈默!陆所长!秦枫!我命令你们!立刻!马上!组织所有技术力量,全力攻关这个‘破晓’二代的项目!需要什么资源,需要什么人手,你们尽管开口!据点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把这东西给我造出来!”
“是!司令员!!”陈默、陆永安和秦枫三人,齐声应道,声音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决心。
一场围绕着“破晓”二代展开的、更加紧锣密鼓的研发风暴,在西山据点这个末世中的小小避风港里,再次悄然拉开了序幕。
经过了长达一周的、几乎是不眠不休的激烈讨论、反复计算和无数次的计算机模拟验证后,“破晓”二代突击步枪的最终设计方案,终于在所有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正式敲定。
与一代相比,二代的“破晓”在外观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容纳那数十个分段式的加速线圈,它的枪管部分变得比之前粗壮了不少,充满了工业设计特有的、饱满的力量感。而枪身主体,则因为取消了那个巨大的核心加速模块,反而显得更加紧凑和流线型。整把枪的线条,在保留了经典步枪沉稳感的同时,又增添了几分属于未来武器的科幻与凌厉。
理论的城墙一旦被攻破,现实的堡垒便指日可待。
有了“破晓”一代的制造经验,以及西山据点几乎是倾其所有的资源支持,二代样枪的试制工作,进展得异常顺利。
研究所的工匠们夜以继日,车床轰鸣,火花四溅。他们用从城市废墟中抢救回来的、最精密的机床,加工着每一个零件;用最严谨的态度,焊接和调试着那复杂如蛛网般的电路。
终于,在距离那场决定性的技术研讨会结束仅仅过去十五天之后,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第一把真正意义上的、集合了整个西山据点最高科技结晶的——“破晓”二代电磁突击狙击步枪样枪,在万众期待的目光中,正式走下了生产线!
它静静地躺在工作台上,哑光黑色的枪身在无影灯的照射下,散发着冰冷的、如同黑曜石般深邃的光泽。那粗壮而充满了力量感的多边形枪管,那紧凑而又充满了流线型美感的枪身,以及那模块化的能源匣和弹匣……这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一个属于电磁武器的全新时代,即将到来!
看着眼前这把凝聚了所有人智慧和心血的“破晓”二代,在场的所有人,无论是满头白发的陆永安所长,还是一身戎装的秦枫工程师,亦或是那个曾经沉默的程序员陈默,他们的眼中,都闪烁着同样炙热的光芒。
他们知道,他们手中的,不仅仅是一把枪。
那是……足以撕裂这个末世黑暗的,真正意义上的——雷神之锤!
(本章完)
喜欢末世中的牛马生存指南请大家收藏:()末世中的牛马生存指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