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86章 疫情期间的特殊关怀

作者:汪途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封控的晨曦花园,像一座被时间遗忘的孤岛,被无形的边界与外界隔绝。往日里川流不息的车流和嬉笑打闹的人群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空旷的街道、紧闭的门窗,以及空气中弥漫的紧张与不安。阳光依然努力地穿透云层,洒在冰冷的柏油路上,却仿佛也失去了往日的温度,只能映照出枯枝的影子,拉长着居民们心头那份难以言说的孤寂。


    林野坐在办公室,目光扫过手机屏幕上不断弹出的网格群消息。一条又一条的求助信息,像一个个急促的呼救声,撞击着他的神经:


    “林队,我婆婆高血压,降压药今天吃完,明天怎么办啊?社区医院电话打不通!”


    “我家宝宝才三个月,奶粉只剩半罐了,超市都关了,谁能帮帮忙?”


    “我儿子有哮喘,特效喷雾用完了,这可怎么办……”


    “独居的张大爷,今天敲门没人应,怕是出什么事了!”


    字字句句,都像针一样扎在林野心上。他深吸一口气,手指在键盘上顿了顿,然后用力敲下三个字:“保民生!”


    这三个字,简洁,却重如千钧。它不仅是命令,更是承诺,是对这片土地上每一个鲜活生命的承诺。


    清晨6点,天还未完全亮透,小区会议室的灯却已经亮了起来。厚重的窗帘挡住了窗外灰蒙蒙的天色,室内,林野正拿着笔,在一张巨大的小区平面图上勾画着。这张图,平日里标注着消防通道、监控点位、重点巡逻区域,此刻,却被他用红蓝彩笔重新划分,变成了一张精密的“战时指挥所”作战图。


    “信息组(数据链):”林野的声音在略显空旷的会议室里回响,“以楼栋为单位,立刻成立14个‘紧急需求群’。各楼栋长、网格员负责通知,务必覆盖到每一户。志愿者小红,你负责实时收集、汇总药品、奶粉、特需食品的清单。记住,筛选标准要明确:关乎生命健康的绝对优先!急救药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慢性病必需药,最后是婴幼儿奶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其他非必需品暂时放一放,我们必须集中资源,确保最关键的需求得到满足。”


    “采购组(生命线):”林野转向另外几个年轻力壮的队员,“你们六个人,小陈、小李、小王……你们持特别通行证,分成两组,全天候穿梭于附近的药店、超市、母婴店。记住,你们是连接居民与必需品的‘生命线’!药品采购员小陈,你负责药品和慢性病用品。如果遇到处方药开不出来,想办法联系医院,我去找街道协调!小李,你负责食品、母婴用品。如果遇到特殊配方奶粉断货,全城跑也要给我找出来!物资就是生命,你们就是英雄!”


    “运输组(最后100米):”林野指着地图上标注的几个关键点位,“由保安队和‘骑手志愿队’接力配送。老张,你的巡逻车负责转运大宗物资,比如米面油、成箱的药品。志愿骑手小分队,你们的电动车灵活,负责将小件物品精准投递到各单元门下。注意登记签收,确保不出差错。”


    “还有,”林野补充道,“成立一个‘精神关爱组’,默默运作,关注那些独居老人、失独家庭、有心理压力的居民。我们要保物质,也要保人心!”


    部署完毕,林野看了一眼队员们,他们的眼神里有紧张,有凝重,但更多的是一种被点燃的使命感。他点了点头:“开始行动吧!记住,我们是晨曦花园的守护者,不仅要守住大门,更要守护好每一个家庭!”


    信息组迅速行动起来。志愿者小红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飞舞,不断将有需求的居民信息分类整理,确保每一个求助都能被看见,每一个需求都能被记录。群里消息不断弹出,小红耐心地解答疑问,安抚焦虑的情绪,将最新的物资调配信息及时发布,努力让这片孤岛的信息流保持畅通。


    采购组的队员们则像不知疲倦的战士,穿梭在空旷的街道上。零下八度的严寒,冻得他们的脸通红,双手也几乎失去了知觉,但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


    药品采购员小陈,为了给一位糖尿病患者买到急需的胰岛素,在一家大药房门口足足等了两个小时。药房工作人员告诉他,这种特殊药品需要医生开具的紧急处方,而医院也处于半封闭状态,流程复杂。小陈没有放弃,他一边在群里汇报情况,一边立刻联系了街道办的联系人,说明了情况的紧急性。林野得知后,也亲自打电话给辖区医院的负责人,强调这是封控区内居民的救命药。最终,在多方协调下,一张特殊的处方被送到了药房,小陈终于拿到了那盒救命的胰岛素。当他把药送到居民手中时,那位居民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地拉着小陈的手,眼眶泛红。


    食品采购员小李,则为了找到一位早产儿需要的特殊配方奶粉,几乎跑遍了城东城西所有的大型母婴店。电话打了一个又一个,询问了一家又一家,当得知某品牌奶粉在某家店有少量库存时,他立刻驱车前往。零下八度的天气,他的电动车在寒风中行驶,头盔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霜。当他终于买到那几罐奶粉时,店员看着这个冻得瑟瑟发抖却满脸兴奋的年轻人,也忍不住露出了敬佩的笑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运输组的任务同样艰巨。老张开着巡逻车,后车厢装满了沉甸甸的米面油和药品,在小区内缓慢行驶,根据信息组的指令,将物资卸在指定的临时堆放点。志愿骑手小分队则像一群灵活的“小蜜蜂”,骑着电动车,穿梭在楼宇之间,将一袋袋蔬菜、一盒盒药品、一罐罐奶粉,精准地送到居民家门口的指定位置,然后迅速离开,生怕打扰到居民的隔离生活。他们戴着口罩和护目镜,在寒风中呼出的白气很快在护目镜上结成了一层雾,但他们的眼神却异常坚定。


    与此同时,精神关爱组也开始了他们的工作。社区心理师和教师志愿者们,开通了免费的“云端陪伴”倾诉热线。大学生小林,每晚都会准时连线小区里那些独自在家的初中生,为他们辅导作业,解答疑问,也倾听他们因隔离而产生的孤独和焦虑,用同龄人的温暖驱散他们心中的阴霾。


    “邻里互助‘云养花’”活动也悄然开展起来。对于那些热爱养花但暂时无法照料的居民,志愿者们会帮助他们将花盆放在窗边,开启摄像头,让其他居民远程欣赏。而对于那些独居的老人,门卫处的老李则会代为照料他们窗台上的盆栽,浇水、晒太阳,有时还会拍下照片,发给老人看,让老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关怀。


    一天深夜,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林野从浅眠中惊醒。他抓起电话,声音还有些沙哑:“喂,哪位?”


    “林队长吗?我是3号楼1601的刘凤芝……我老伴……他心脏支架的药……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替格瑞洛……明天……明天就没了……”电话那头,老人的声音带着明显的哭腔,充满了绝望和无助。


    林野的心猛地一沉。心脏支架术后,这两种药是维持生命的关键,一旦断药,后果不堪设想。他立刻清醒过来,抓起笔在纸上记下药名和数量,然后冲出办公室,一边打电话给街道卫生院,一边驱车前往。


    卫生院的答复让他心头一紧:该药属于特殊处方药,且目前库存已经见底。林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联系了区卫健部门,详细说明了情况,请求特批调药。电话那头的人也被老人的情况打动,答应帮忙协调。林野顾不上休息,立刻驱车前往指定的药店,往返四十公里,在凌晨的寒风中奔波。当他终于将那盒救命的药拿到手中时,手心全是汗,心脏也跳得飞快。


    回到小区,已经是凌晨三点。他顾不上疲惫,立刻联系了信息组,确认了老人的具体位置,然后拿着药,快步走向3号楼。电梯里冷得像冰窖,但他却感觉不到寒冷,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把药送到老人手中。


    敲开1601的门,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憔悴的老太太站在门口,身后躺着她的老伴。看到林野手中的药盒,老太太瞬间泪如雨下,她颤抖着抓住林野的手,声音哽咽:“孩子……救命的恩情……我老婆子记一辈子……”


    林野扶着老人坐下,将药递给她,详细交代了用法和注意事项。看着老人安顿好老伴,他这才松了一口气,转身准备离开。老人却一把拉住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林队长,这……这是我自己写的感谢信……帮我贴宣传栏……”


    林野接过纸条,展开一看,上面是用铅笔歪歪扭扭写着的字:“谢谢我的孩子们(志愿者),你们让我这孤老头……不孤单……”


    看着这粗糙却饱含深情的字迹,林野的眼眶瞬间发热。他小心地将纸条收进自己的工作日志里,这是寒冬中闪烁的人性微光,是他和他的团队努力的意义所在。


    像这样的故事,在晨曦花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在上演。保安队员们不仅是在配送物资,更是在传递温暖;志愿者们不仅是在提供帮助,更是在编织一张无形却坚韧的关爱之网。


    一个飘雪的午后,林野扛着两大袋米面,手里还提着一个用塑料袋裹得严严实实的收音机,慢慢走上7号楼。这是给住在顶楼独居的赵大爷买的,老人前几天在群里念叨,说想听新闻解闷。雪不大,但很密,落在肩上,很快化成了水,浸湿了他的外套。


    敲开1602的门,开门的是一位略显佝偻的老太太。林野说明来意,将米面和收音机递给她。老太太接过东西,连声道谢,然后示意他等一下。她转身从里屋拿出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纸,隔着门缝递给林野:“林队长,这是赵老头让我给你的……”


    林野接过纸条,展开一看,上面是赵大爷那熟悉的、略带颤抖的字迹:“谢谢我的孩子们(志愿者),你们让我这孤老头……不孤单……”


    和之前刘凤芝老太太给的那张如出一辙。


    林野的眼眶再次湿润了。他深吸一口气,将纸条小心地收好,然后对门里的老太太说:“阿姨,您告诉赵大爷,我们会常来看他的。”


    说完,他转身下楼。雪还在下,但他的心里却感到一阵温暖。他知道,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在继续,困难依然很多,但只要他们坚守岗位,只要他们用心去关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一定能够战胜病毒,迎来胜利的曙光。


    回到办公室,林野将那张纸条和之前那张一起夹在工作日志里。这两张纸条,就像两颗小小的火种,在寒冷的冬日里,照亮了他的心,也照亮了整个晨曦花园。他知道,这场疫情,不仅考验着他们的能力,更考验着他们的初心。而这份初心,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对邻里的关爱,对家园的守护。


    窗外的雪,还在纷纷扬扬地飘落,但晨曦花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因为这份特殊时期的关怀,而变得不再孤单。林野相信,等这场雪停了,等疫情结束了,春天一定会如约而至,而这份在寒冬里凝聚起来的温暖和力量,也一定会成为小区居民心中最宝贵的财富,支撑着他们走过未来的每一个春夏秋冬。


    喜欢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请大家收藏:()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