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章 工具人也有自己的岛

作者:乔小水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今早上班路上真是惊险。地铁高峰期人挤人,第一趟根本没上去,等了第二班才勉强挤进去,一身热汗。沈确冲进公司,差点迟到,一抬头就看见心颖、恒之和斌丹仨人围在一起,说话还挺神秘的样子。


    “怎么了?你们几个凑一块干嘛呢?”她把包往座位上一放,也凑了过去。


    心颖压低声音说:“听说公司要搞创意内部征集了。”


    “征集创意?”沈确一脸新鲜,完全没听说过这事。


    “你才来不久,可能还不知道。”斌丹眼睛亮亮的,“就是公司内部搞个活动,谁都能投稿。如果被选上,就能立项,自己当策划主导整个项目。咋样,有没有点心动?”


    “听起来挺酷的啊……”沈确一边说一边犹豫,“可我刚来,公司什么流程都还不太熟呢,真的可以吗?”


    “可以试试啊!”恒之拍了拍她,“反正就是交个创意,没啥损失。”


    斌丹点点头,说她自己也想投一个,最近有点灵感,正想试试。


    正聊着,周竞文进办公室了。几人立马散开,各自回工位,装得一本正经。


    沈确回到座位,打开《潮有长安》的策划案,没加新东西,就先把之前做的那几页重新捋了捋,想着怎么让内容更顺点。她把竞品分析往前提了提,把“城市记忆   青年文化”的那页重新做了一版,换了个更清晰的表达方式,打算突出节目定位——不是普通城市纪录片,而是一种能打动年轻人的“双向唤醒”的短综形式。


    又花了点时间统一字体、颜色,空白也留得更舒服些,还补了一页拍摄周期和预算,虽然粗糙,但起码看得出落地方向。


    正忙着呢,周竞文走到她身后,说:“你和语安来下我办公室。”


    语安已经拎上了电脑和本子,沈确也赶紧跟上。


    到了办公室坐下后,周竞文直接问:“《潮有长安》的提案做得怎么样了?”


    沈确点头,打开PPT,一页一页地过给他和语安看,边点边说:“最后加了一页‘可延展方向’,想留出空间做后续拓展,比如潮人打卡地图、线下城市活动、还有观众投稿互动……”


    周竞文一边看一边点头,听完说:“有内容,有想法,就是节奏感还差点。别往旅游宣传片那个方向靠。”


    他顿了顿又说:“三天能做出这版,作为新人已经很不错了。不过接下来这个项目就交给语安负责。你们俩私下再对接下。语安,明天和恒之飞趟西安实地走一趟。沈确,你先帮她接下手头的《无界潮人季》,负责结构一的部分。结构二和三分别是斌丹和心颖,细节可以问她俩。”


    “好的。”语安点了点头。


    沈确心里“咯噔”了一下。就这么…把项目交出去了?她熬了几个通宵做的策划,PPT一页一页改出来的内容,就这样转手给别人了?但她什么也没说,只是点了点头。毕竟,她还是新人。


    无奈,沈确只能点头:“好的。”


    从办公室出来后,沈确跟语安一起去了她的位置,两人把《潮有长安》的策划过了一遍。接着语安微信发了《无界潮人季》的脚本和提案资料。


    “你主要补第三集的内容。前两集的提纲你可以参考,等我出差回来再接手。”语安一边说一边把重点讲清楚。


    沈确边听边记,脑子里已经开始排列顺序了。心里却还是有些难受:怎么感觉自己像个备用轮胎?


    刚回到工位,心颖凑过来,小声问:“刚刚怎么了?聊了好一会儿。”


    沈确把事情跟她说了,说语安接手《潮有长安》,她暂时负责《无界潮人季》的第三集。


    “啊?这不就是让你当备胎么?”心颖瞪大了眼。


    “也还好啦,她来公司久,熟悉流程,我刚来几天而已。”沈确笑着说,语气轻松,像是在安慰对方,其实也是在安慰自己。


    这时候公司群弹出通知:“华艺创意提案月”正式启动,截止时间是这周五晚上。主题不限,风格不限,只要有“创新 青年”视角就行。


    还有两天。


    沈确盯着手机,心跳一下子加快。她第一次有了强烈的冲动——要不,把自己那个《寻找格陵兰岛》的故事做成一份创意影像方案投上去?


    她想,哪怕只是一次尝试,也要争取一次自己做独立策划的一次机会!


    当天下午,她一边赶语安交接的脚本任务,一边开始翻构思当年写的《寻找格陵兰岛》,重新整理素材,搭建框架。当然,还是得先抓本职工作。她找斌丹要来了结构二的拍摄时间轴和流程规划,问心颖要了结构三的视觉参考图和短视频demo,拼拼凑凑,总算把该接的部分理清楚了。


    到了傍晚,她又趁着脑子还有点清醒,把大致的剧情线拉出来,故事走向定了几个关键场景,准备明天早上早点来,把分镜、节奏和场景设计再细化一下。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快九点了。冬夜的风沿着门缝灌进来,冷得她脖子一缩。姜函正躺在沙发上敷着面膜,一边刷剧,一边泡脚。听见钥匙响,立马探出头来:“阿确!我感觉好几天没见着你了!怎么刚上班就忙成这样?”


    沈确连鞋都没脱干净,整个人直接倒在沙发上,像泄了气的气球。鞋子啪的一声甩在玄关角落,外套半搭在身上,整个人垮得像是刚从施工现场回来一样。


    姜函擦干了脚,立刻扑过来,半开玩笑地说:“怎么了?谁欺负咱们阿确了?”


    “别提了。”沈确咬牙切齿地说,“我就是个工具人,真的,彻头彻尾的工具人!”接着,她就像打开水闸一样,一口气把这几天的事倒了个干净,尤其是提案被语安“接手”的事,讲得格外投入,声音激动又委屈。


    “我写了三天三夜啊!三天三夜啊!结果他说‘挺不错的’,然后就——交给语安了?”沈确越说越憋屈,“然后我还得补她没做完的脚本,她回来我就继续做备胎呗。”


    “这不就是拿你当免费劳动力嘛!”姜函听完也气不打一处来,“那你怎么办?要忍吗?”


    “咋办,凉拌呗。”沈确一边哀嚎一边窝进沙发里,“不写还能咋的?才来公司三天,我总不能直接走人吧。现在工作又不好找。”


    “抱一个。”姜函把她搂过来,轻轻摸着她的头,“小可怜,才上班第三天,班味儿就这么重。”


    沈确瘫在她怀里,一动不想动,只觉得身子被掏空,心气也泄了个干净。


    “那你们公司那个创意征集呢?你还打算投吗?”姜函问。


    “投啊!天王老子来了我也投!”沈确一下子从她怀里钻出来,动作太猛差点磕着姜函的下巴。


    “这机会必须得抓住!”她语速飞快,“不然我不知道得等到什么时候,才有机会真正主导一个项目!”说到这,她几乎快喊出来了。


    “还记得你高中写的那篇《寻找格陵兰岛》呢!”姜函笑着说,“是投那篇吗?”


    沈确使劲地点点头。


    “那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姜函认真地说,“你这格陵兰一出来,肯定是大IP!放心大胆去投吧。”


    那天晚上,沈确没急着洗澡,也没去吃饭。她一个人坐在卧室地板上,窗外风刮得呼啦啦响。她打开微信朋友圈,看着那年在格陵兰岛拍的照片。又找出那篇《寻找格陵兰岛》,一边读,一边被文字打动。那时候的她,用0.5黑色圆珠笔写下每一个字,用纸包着笔芯,一页一页誊抄,一个字都不舍得涂改。


    她脑中浮现起那年冬天的教室,玻璃结着霜,她穿着臃肿的校服,趴在桌上写着“你心中有一个岛吗?”的开头句。那时候她没去过格陵兰,只是凭着一股孤独的幻想,把“远离世界的冰原”当作心里的乌托邦。如今的她,终于要把那个小女孩的梦,变成现实中的创意了。


    终于把手伸向了电脑。屏幕亮起的一刻,她快速打开 Notion,新建文档,标题只有五个字——《寻找格陵兰岛》。


    她飞快地敲下三段结构框架,又停下来,盯着光标闪烁的地方,慢慢打出那几个词:远离、逃逸、自留地。她念了一遍,觉得每个字像是贴在心口的便利贴,有棱角,有重量。


    脑海里的画面翻滚起来。她想象那支短片应该是什么样子——要像一场“近未来的混剪影像”,要有“青年人的第一人称独白”,还要像“城市里的私密游记”,要有温度和意义,却有点“破”的质感。她不仅仅在写一个策划,也在为自己的生活缝一条出口。


    她反复修改片头文案,最后还是写下了那句最打动自己的开场白:“你心中有一个岛吗?”


    她拉开抽屉,翻出当年去格陵兰旅行拍的素材:厚雪覆盖的无声荒原,冰蓝色的风吹过镜头。她把这些片段导入剪映,再从手机里找出最近拍的北京夜景——西直门地铁隧道里急促的脚步声,老城区巷子里昏黄的灯光,外卖骑手从她身边呼啸而过,耳边只有风和城市的喘息。


    她一点点剪,画面之间用细碎的节奏勾连成一条情绪线。她的眼睛发红,手却不停。


    六十秒的 Mood Demo,成了。


    背景配音,是她自己压低嗓子录的,微微有些沙哑,却更添一份坚定:“《寻找格陵兰岛》是一场关于现实、选择与归属的旅程。在这座不下雪的城市里,愿你也能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冰原。”


    文案,还是16岁那年她写下的。她没有改动一个字。那是她送给自己的信,也是一种回应。


    凌晨两点了,她快速地点击工作群里的申请链接——提交。


    电脑前,她披着毛衣,脚下是微微冷的地板,眼神却在屏幕光里越来越亮。沈确忽然觉得,她和那个写作文的小女孩重合了。她们都有点倔,有点孤独,却都相信着“格陵兰岛”的存在。


    在这座不下雪的城市里,愿你也能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冰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工具人也有自己的岛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